賀 湖
?
聚焦“五個著力”提高繼續教育教學效能
賀 湖
(邵陽教育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如何著手解決影響繼續教育教學效能的教師、學員、教學內容及教學環境、人際關系、教學評價等因素相互之間的制約,應聚焦“五個著力”,即:著力加強培訓者的培訓,提升培訓者素質;著力改善教學環境,服務繼續教育;著力創新管理,服務師生發展;著力實施教科研、教研融合,提升課堂品質;著力改革評價方式,激勵教師專業發展;如此則能提高繼續教育教學效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聚焦;著力;提高;效能
所謂效能,詞典的釋義是衡量工作結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據。心理學上,把人對自己進行某一活動能力的主觀判斷稱為效能感,專家認為效能感的高低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和行為。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也有一定水平的效能感。所謂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主觀判斷。效能影響著教師的行為,而教師行為必然會對學生造成影響。學者辛濤指出:“教學效能感也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且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1]所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效能是指教學管理活動達成預期結果或影響的程度。影響繼續教育教學效能的因素諸多,如教師自身因素、學員因素、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教學環境、人際關系、教學評價等眾多因素在不同程度地左右著教學過程,[2]影響著繼續教育的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效果。十二五以來,隨著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不斷推進,本課題組研究成員根據國內外最新教育理論和教改發展動態,特別是創新教育的理論以及課堂教學有效化、高效化的有關理論,對如何提高繼續教育教學效能進行了研究和實踐,從新的教學論出發,以新的研究視角重新審視教學效能,突破以往教學效能研究的局限性,積極探索和創新課堂教學策略,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體系和評價體系,提出聚焦“五個著力”提高繼續教育教學效能的理念,通過五年的研究和同步實踐,成效明顯,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使繼續教育走向新常態。
影響效能的因素諸多,培訓者是首要因素。培訓者素質的高低會影響學員的素質。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式、教學策略以及自身的專業素養高低是影響教學效能高低的直接因素。為不斷提升培訓者的專業水準和專業境界,培訓機構應把培訓者參加培訓放在各項工作之首,并采取一系列激勵措施支持教師參加各種學習,每年不少于100學時。只有經過不斷學習,才能準確把握教師培訓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養。培訓機構應積極開展校本研修,為培訓者構架終身學習的“立交橋”。一方面積極引進校外優質資源,以彌補自身培訓力量不足,即以開放式培訓模式來指導校本培訓;另一方面安排學科帶頭人擔任校本培訓工作。每期開展多項培訓,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輻射作用,激發培訓者內部活力,喚醒他們學習動機,促成他們自我反思,激勵他們化被動為主動,提升思維品質,重塑自我,超越自我,走向卓越。
其一,應改善教學環境,創設放飛心靈的園地。許多研究證明,良好的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能讓學員心情舒暢,能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促進學員不斷學習,也讓授課教師心曠神怡。五年前,筆者所在的的教師培訓機構基地建設相當滯后,硬件設施差,沒有學術報告廳,語音等設備陳舊,音質效果非常差,培訓室通風條件不夠好,空氣不流暢,培訓機構若租用當地中小學校的學術報告廳,學員餐宿便要跑較遠的路程,開銷較高;多數學員疲于奔命,怨聲載道。針對此況,培訓機構著力改善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現建有中小型學術報告廳,裝備了空調、增添了風扇,修建了大型停車場,對校園環境進行了綠化,一走進校園,就感覺綠樹成蔭,風清氣爽,學員在這樣的環境中參訓,肯定會賞心悅目,自然能很快進入到教學狀態。
其二,應更新教學設備,提供技術支撐。建立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絡平臺,實現了上下對接,引進了省內外優質培訓資源,為培訓者和廣大學員提供了學習、成長的空間;二是安裝了交互式視頻自動錄播系統,專家講座可以全程錄播,還可以實時轉播,給培訓者提供了反思的機會;三是對培訓者進行全副武裝,配備計算機、u盤、無線話筒、“小蜜蜂”以及激光筆等等;這些措施,不僅在教學上給教師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時極大地提升了學員們的學習效能。
其三,可提高課酬金額,彰顯人本關懷。辦好一所學校的希望在教師,提高教學效能的出發點和思路在教師,而教師主觀能動性是否能得以充分發揮和領導的情懷關懷密切相關。教師雖不在乎課酬的高低,若領導見授課酬金較低,主動調整課酬金,授課教師定會知恩圖報,以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態去積極備課、上課、輔導等。
第一,應聯系中小學教學實際,以提升培訓的針對性。近幾年來,“十二五”期間的教師培訓,首先是對培訓方案進行了頂層設計,改革了培訓模式,尤其是會同教科研部門在邵陽市直和各縣區學校建立了中小學教師培訓與實踐基地,挖掘了課程資源,與中小學校共同敲定不同層次的培訓項目,改革了課程體系,形成課程體系的共建機制,并鼓勵培訓者應經常深入中小學、幼兒園及職業技術院校課堂開展調研與實踐,把握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現狀,了解一線教師培訓需求,尋求改進課堂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因材施教。這種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滿足了不同層次教師的培訓需求。
第二,應開展優質課競賽,以提高培訓課品質。提高課堂教學效能,需要全體教師的投入,需要每一個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和特長,不斷對各種教學策略和方法的設計予以篩選,進行優化組合,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學方式。學校是教育科學研究的中心,教室是研究室,教師既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同時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研究者。培訓機構應每期召開教學研討會,將磨課、研課、評課教研活動步入常態。大家評課時陽光心態,直抒胸襟,真誠對話,反饋教學狀況,反饋評價意見,反思教學,自然會提高教學水平。通過賽課,優質課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如“教育問題的哲學思考”、“高中化學復習課復習策略和方法”、“基于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與教師學習方式”、“教育理論素養”等課深受學員青睞,學員測評滿意度達100%或99%,非常滿意在70%以上;95%的培訓者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測評滿意度在90%以上;其中四位專兼職培訓者在2014年被評為湖南省特級教師,一位培訓者于2014年入選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培訓國培專家庫,另一位培訓者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第三,引領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激活學員學習活力。研究教學效能,就是要“系統地,有目的在學生的發展上下功夫”[3]。追求教學效能就是要竭力使學員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投入而獲得更多的教學所得。當我們深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堂,聆聽授課教師的講座,與學員零距離接觸就不難發現現實的課堂教學與課改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其距離主要表現是教學方式較刻板劃一,教學目標導向較狹隘,教學內容較單一片面,大多數學員是被動參訓。要提高課堂教學效能,繼續教育教學應實行全面改革。一是改革傳統講授方法,在教學方式和個性化教學行為的創新方面有突破,摒棄那些呆板的、機械的、陳舊的、低效的教學方法,力求把每一次教學行為都調整到最佳效率狀態,形成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效益,使師生雙增效。二是推進以教師為引領、學員為主體,以“自主、合作、探究、反思”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學改革,采用參與式、案例式、情景式、診斷式、探究式等方法,給學員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自主學習的氛圍,激起學員生存之需,開發學員生命潛能,讓學員心靈自由、情緒放飛。可謂“登上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溢于海”;真正讓學員成為學習的主體、知識的建構者,讓培訓者成為學員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促進者、參與者、協調者。
第四,應支持教師參與學術活動,促進教學科研融合。培訓機構領導應具有研究意識、前沿意識,更應注重教研和科研融合。建議凡與培訓者專業相關的省內外學術活動都給教師提供機會,鼓勵支持其積極參與研討,讓培訓者了解國內外學術研究與教改動態,拓展視野,提升素養,使之在培訓中更有針對性、時效性,創新性。
教學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評價具有導向、鑒定、改進、激勵、管理、研究等功能。這是我國絕大多數學者的共識。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為了提高教學效能,改革評價方法也就成了必然。只有徹底丟掉教師的講授權威、摒棄灌輸式、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模式,真正實施教學方法創新,才可能激活學員的學習狀態。因此對繼續教育評價進行改革,在評價價值取向上立足于教師的專業發展,評價形式靈活,評價方法多樣,注重多元評價,實施發展性評價,實施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評教”與“評學”相結合,“評教”與“評管”相結合,以提高授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升教學效能。一是將教輔人員、后勤人員統統納入評價對象,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增強服務意識,以提高服務質量,讓師生滿意。二是對授課者和學員進行評價。每一位授課者在每一堂培訓講座結束之際,由學校召集各位班主任組織學員進行書面評價。對授課教師的評價包含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結構、手段、語言等六個一級指標和十八個二級指標,編制的問卷測評,逐項賦分,并且要求輔以文字評價。對教師的文字評價既肯定優點,又要指出不足,有的還應指明前進的方向。對學員問卷測評的內容,基本上客觀、具體、理性、及時,測評結果的準確性、客觀性大幅度提高。這種測評方式,操作性強,時效性強,針對性強,適切性強。培訓管理部門也應及時對測評情況進行統計、整理、歸類,上報培訓機構領導。經過對教學評價情況的分析,培訓機構應適時召開授課教師會議,公布學員評價情況。若學員評價的授課教師滿意度在85%以下,該培訓者下一次不得擔任培訓工作。每個授課教師認真研究評價結果,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能以寬容、謙虛的心態看待學員的尖銳評價,及時改進和調整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方法。三是每期培訓結束之前,班主任對學員進行評價,實施有效控制課堂,到課率高。這源自于嚴格的考勤制度,凡缺課2天者(含遲到、早退折合累計2天)不予結業,下期補學。缺了課、作業未完成、參與度低的不能評為優秀學員,并且將培訓信息反饋到學員所屬縣(市、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這樣,教學評價自然成為引導學員全面成長、培訓者專業發展、繼續教育持續發展的助推器。
建構主義強調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教育教學培養人才的核心在于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出創造性人才的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4]為調動授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效能的提升,擬進行管理改革。一是與授課教師簽訂協議書,就承擔繼續教育教學的職責與義務作出承諾;然后給授課教師頒發繼續教育聘書,以增強其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榮譽感。二是熱忱服務,簡化辦事程序。根據學員所在學校、市縣區教育局的預報名情況,培訓科應提前編班,學員來校后到班主任處與財務科辦理手續即可,培訓高峰期實施一體化辦理相關手續。三是活用評價結果。以獎代罰,既優勝劣汰,又激人奮進。四是每年都組織外聘專家、中小學名師以及院內培訓者開展“聚集課堂,提高效能”的教學研討活動。研討會上,與會者暢所欲言,見仁見智。大家分享彼此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學經驗與知識,交流彼此的感情、體驗和感悟。
追求教學效能是永恒的課題,永無止境;提高教學效能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也是當今國內外各種教學流派不斷探索和倡導的理念及策略,也是本課題研究的價值所在。我們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效能得以提升,廣大學員受益匪淺,社會反響良好,但我們的研究與探索仍在繼續,路漫漫其修遠兮。
[1]俞國良,辛濤,申繼亮.教師教學效能感:結構與影響因素的研究[J].心理學報,1995,(2):159.
[2]和學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3]顧明遠.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4]和學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責任編校:張京華)
G720
A
1673-2219(2016)11-0121-03
2016-05-21
湖南省邵陽市社科聯“十二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效能研究”(項目編號HSSKL201205)。
賀湖(1959-),男,湖南雙峰人,邵陽教育學院教授,教育科學研究室主任,邵陽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學,“國培計劃”湖南省首批專家,“國培計劃”優秀培訓者,全國優秀教師,研究方向為教師培訓、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