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霞
江蘇泰州海陵區蘇陳鎮大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 泰州 225300
不同HPV感染下陰道鏡診斷宮頸病變臨床檢驗分析
蘇小霞
江蘇泰州海陵區蘇陳鎮大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對不同HPV感染下陰道鏡診斷宮頸病變患者的臨床差異進行系統探討。方法:對我社區服務中心2016年8月1日至8月24日進行兩癌篩查的1655例對其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和分析,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行陰道鏡檢查,在檢查前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導流雜交基因分型技術進行HPV分型檢測并行陰道鏡下多點活檢,比較在高危HPV16/18(+)與非高危HPV陰道鏡診斷的宮頸病變的檢出率。結果:陰道鏡檢查診斷,高危HPV16/18 (+)的CINⅡ病變檢出率顯著高于非高?;颊?,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且在敏感性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伴隨宮頸組織學結果嚴重程度增高,陰道鏡診斷宮頸HPV感染性病變的檢出率會提升,為臨床診療提供準確、有效的依據。
HPV感染;陰道鏡診斷;宮頸病變
宮頸癌臨床婦科常見的一種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對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極大威脅。該病的臨床發病率在我國女性惡性腫瘤中占據首位[1]。宮頸癌是現階段唯一的病因明確、能防治的惡性腫瘤,高危HPV持續性感染是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癌的主要病因。近年來,隨著 HPV檢測、陰道鏡的廣泛應用,使宮頸病變能早檢出、早治療。當前,諸多臨床實踐表明,HPV分型檢測有助于提升陰道鏡檢出率。本文主要對我社區服務中心2016年8月1日至8月24日進行兩癌篩查的1655例對其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我社區服務中心2016年8月1日至8月24日進行兩癌篩查的患者1655例的臨床診斷資料,其中HPV陽性150例?;颊吣挲g35~64歲,平均(42.5±6.6)歲。本組行細胞學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進行 HPV分型檢測,對于低危的 TCT、高危型HPV16/18(+)患者直接查陰道鏡加活檢。
1.2 方法
1.2.1 細胞學檢查
對患者進行新柏氏液基細胞學檢測(Thinprepcytologictest,TCT)。應用一次性取樣器在患者宮頸鱗柱交界部位刷取細胞,應用TCT配套系統制片、讀片,根據細胞病理學進行細胞學診斷。
1.2.2 HPV分型檢測
對HPV感染患者進行分型檢測,應用核酸分子快速導流雜交基因分型技術(由凱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檢測HPV亞型,HPV分高危型多見16(+)和18(+)和低危型兩種。
1.2.3 陰道鏡及活檢
應用GOLDWAYSLC-3000型陰道鏡及配套成像系統進行檢查。主要針對TCT結果高危HPV16、18亞型陽性、TCT及HPV均為陰性但高度可疑性宮頸病變患者實施陰道鏡檢查。系統觀察宮頸和陰道壁,在陰道鏡下能看到異型血管、白癍、鑲嵌等可疑病變部位,然后再進行定點活檢,對于鏡下未觀察到顯著病變患者在移行帶區隨機選定2~3處活檢,組織送病理檢查。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組間差異對比應用Fisher’s檢驗,一切P值都取雙向,P<0.05表示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本組患者臨床檢查基本情況
兩癌篩查總人數共查1655人,其中HPV陽性150例,占總人數的9.12%,其中120例為低危型,占總陽性例數的80%;30例為高危 HPV16/18(+),占總陽性例數的 20%。細胞學檢查為ASCUS/LSIL有67例,HSIL有83例。病理學檢查正常及CINI有108例,CINⅡ及以上42例。
2.2 高危HPV16/18(+)和非高危對比
陰道鏡檢查結果顯示,HPV16/18(+)高級別病變患者是67.6%高于非高危的48.3%,存在差異(P<0.05)。其中,HPV16(+)病理為無CIN~CINI的共9人,8人(88.9%)被陰道鏡確診是正常/低度病變,這和在非高危HPV感染時檢出率80.0%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但病理CINⅡ及以上級別患者陰道鏡診斷正確率為90.9%,要高于非高危感染組的 6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種診斷在宮頸病變更高級別組,也就是 CINⅢ+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別是83.3%、88.2%。在CINⅡ高危HPV感染時,陰道鏡診斷敏感性是75.5%,和非高危陰道鏡診斷敏感性6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當前,臨床上已明確 HPV感染為女性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的發病原因。臨床研究表明,高危 HPV持續感染和宮頸病變存在在密切關系。宮頸病變是一個逐步演變并且是可逆的一個過程[2]。近年來,伴隨醫學技術的創新和不斷發展,宮頸癌是一種可篩查并可有效防治的一個腫瘤病癥。定期體檢能確保不同HPV感染的宮頸病變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即便發展到 CINIII仍可有效保留器官及功能。
本研究研究基于不同 HPV感染宮頸病變時,于宮頸上皮內增殖狀態差異,相應產生的蛋白也是不盡相同的。本研究把HPV感染分成低危HPV感染和高危HPV16/18感染,統計不同HPV感染情況下不同宮頸病變級別陰道鏡的檢出率。從結果看,和國內相關研究報道相比[3-4],在HPV陰性患者有較高比例高級別宮頸病變患者。原因可能是HPV檢測出假陰性病例。當前,HPV16是高危HPV感染中最為主要的一個致瘤病毒,所以采用陰道鏡診斷能有效檢出 HPV16型病毒導致的宮頸病變。而本研究結果也表明,低危感染患者也可能有漏診,因此,對于病理診斷是陰性患者仍需要隨訪復查。另一方面,雖說現階段我國尚未開展宮頸癌疫苗臨床試驗,但已逐步進入HPV16/18型疫苗時代,臨床高危HPV16/18感染率將有大幅下降。
[1]周鴻,朱瑾.陰道鏡聯合宮頸涂片檢測宮頸病變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12:1898-1900.
[2]李亞軍,楊明珠,秦文芝.不同級別宮頸病變中HPV感染狀態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01:71-74.
[3]楊麗鶴.電子陰道鏡診斷子宮頸病變的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02:82-83.
[4]辛亞蘭,馮曉芬,王卡娜,等.陰道鏡聯合HPV-DNA測定診斷 351例宮頸病變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08:1252-1255.
R737.33
A
1672-5018(2016)09-2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