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瑋
[摘要] 目的 剖宮產后瘢痕妊娠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 方法 選取2011年4月~2015年2月診斷剖宮產瘢痕妊娠33例,進行護理,對治療的各個階段加強觀察與護理。 結果 33例患者均順利完成子宮動脈栓塞術,術后股動脈穿刺點無滲血及血腫,均未發生下肢動脈栓塞。5例患者有輕微下腹脹痛(占22.72%),3例患者于術后48h內出現低熱(<38℃),占13.63%。所有患者均保留子宮,術后1~5天出院,月經于術后5~16周恢復。 結論 對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強患者心理疏導,杜絕并發癥的發生,對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提高配合依從性,促進早日康復意義重大
[關鍵詞] 子宮動脈栓塞術;剖宮產;瘢痕;妊娠;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24-1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scar pregnancy 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From April 2011 to February 2015,33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 were selected,and nursing care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33 patients,and no bleeding and hematoma in the femoral artery were performed after the operation.5 patients had mild abdominal pain (22.72%),3 patients in 48 hours after low fever (<38℃),13.63%.All patients were retained in the uterus,1-5 days after surgery,
Menstruation in the postoperative 5 -16 Recoverd. Conclusion In the c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 patients with stro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to eas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patients,improve compliance,and promote an early recovery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Cesarean section;Scar;Pregnancy;Nursing
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孕囊著床于前次剖宮產瘢痕處的異位妊娠,是剖宮產遠期并發癥之一。其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早期不易發現。又因其解剖、病理的特殊性,會造成出血、子宮破裂等并發癥,嚴重者可能切除子宮,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不斷升高,甚至有些地方超過50%,導致瘢痕妊娠發病率日益增加,有報道其發病率約占剖宮產后異位妊娠的6.1%[2]。目前,對于CSP的治療方法國內尚無統一標準。 我院自2011年起對33例CSP的患者采用子宮動脈栓塞術聯合B超引導下清宮術治療,針對此治療方法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開展了嚴密的護理干預措施,保證了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2015年2月診斷剖宮產瘢痕妊娠33例,已婚,年齡(30.5±3.6)歲,剖宮產次數(1.25±0.31)次,此次距離前次剖宮產時間(50.18±32.45)個月,停經時間(53.78±1.43)天。2例患者因外院行手術造成陰道大出血來院,緊急行子宮動脈栓塞術+B超引導下行清宮術,其余31例患者按常規進行。
1.2 診斷標準
根據患者剖宮產病史,停經時間及陰道出血情況,采用Godin等[3]1997年提出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
1.3 治療方法及護理觀察重點
33例患者均先實施子宮動脈栓塞術,術后加壓包扎10h,術后24~48h再進行B超引導下清宮術。根據手術特點制定護理觀察表,內容包括生命體征變化、股動脈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或血腫、下肢循環狀況、皮膚溫度及顏色變化、子宮有無出血、術后疼痛程度評估等,并對護士統一進行培訓和指導。
2 結果
33例患者均順利完成子宮動脈栓塞術,術后股動脈穿刺點無滲血及血腫,均未發生下肢動脈栓塞。5例患者有輕微下腹脹痛占22.72%,3例患者于術后48h內出現低熱(<38℃),占13.63%。所有患者均保留子宮,術后1~5d出院,月經于術后5~16周恢復。
3 討論
3.1 做好患者各項術前準備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
由于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可能會出現大出血、甚至子宮切除等嚴重并發癥,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調查表明:33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中度焦慮,并且對治療效果擔心。因此,入院初期即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和家屬詳細介紹治療方法,如手術創傷小,出血少,避免切除子宮保留生育功能等。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懼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4-6]。通過心理疏導患者術前焦慮程度明顯降低。endprint
術前按常規做好各項手術準備。特別是因手術需進行股動脈穿刺,故術前對33例患者進行了認真的皮膚評估,并嚴格按護理常規進行皮膚準備,嚴禁劃破皮膚,為防止局部感染奠定基礎。有研究表明,人群中部分高敏體質個體對碘過敏,故需嚴密觀察碘過敏試驗反應,本組患者未出現惡心、嘔吐、口唇麻木、皮膚搔癢等碘過敏試驗陽性反應[7-9]。
手術后因需平臥制動10h,因此術前一日指導患者進行平臥制動訓練,保證了患者順利渡過了術后平臥制動期,且無褥瘡發生。
3.2 術后嚴密觀察各項指標并積極應對是避免并發癥發生的保障
患者術后返回病房后,每1小時測量體溫、血壓、脈搏、呼吸及陰道出血情況,連續六次平穩后改每日測量。33例患者中3例出現體溫升高,給予對癥處理后恢復正常。穿刺部位加壓包扎24h,穿刺部位敷料均無滲血、皮膚無進行性腫脹及變硬[10-12]。
因股動脈穿刺部位加壓包扎,因此對遠端肢體皮膚顏色、溫度、感覺、肌力及足背動脈搏動等觀察尤為重要。本組患者均采取術后兩小時內,每15分鐘對上述指標測量一次,連續8次平穩后,改為每小時測量一次至術后24h。33例患者均無“5P征”的發生,即疼痛,麻木,運動障礙,無脈,蒼白。
術后臥床制動期為患者加鋪床褥,減輕了患者由于限制體位導致的肌肉疼痛。24h后,根據患者情況分別指導下床活動,同時密切觀察患者股動脈穿刺部位有無出血,告知患者72h內避免劇烈運動、下蹲,以防穿刺部位出血。
術后使用疼痛評估量表評估患者疼痛的時間、程度、部位及性質。33例患者中有5位出現輕微的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給予對癥處理[13]后緩解。
3.3 恢復期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是鞏固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的關鍵
指導患者康復期注意陰道流血及腹痛情況:術后陰道出血量如多于月經量,時間超過5天,或伴有嚴重腹痛、發熱、陰道分泌物有異味等情況,應及時就診。術后兩周常規門診復查,術后1個月復查B超。禁止性生活1個月,禁止盆浴,防止細菌感染。嚴格注意避孕以防再次發生CSP。多食營養豐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尤其要補充鐵質及充足的水分。可選用鮮魚、雞、雞蛋、肝臟、動物血、瘦肉、豆制品及乳類、新鮮蔬菜水果。禁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飲食等。
隨著剖宮產率不斷升高,瘢痕妊娠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因此,加強對剖宮產婦的健康教育與指導,降低剖宮產后瘢痕妊娠發病率意義重大。同時加強對護理人員培訓,掌握剖宮產后瘢痕妊娠手術治療的護理常規與技能,有針對性的實施各項護理措施,可幫助和指導患者順利接受治療,促進早日康復[14-15]。
[參考文獻]
[1] 高京海,朱芝玲,鹿欣.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病因及診治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25(8):631-633.
[2] 蔡美玲,祝亞平,萬小平.子宮下段剖宮產切口瘢痕處妊娠診治進展[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9,18(3):232-234.
[3] Godin PA,Bassil S,Donnez J.An ectopic pregnancy developing in a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scar[J].Fertil Steril,1997,67:398-400.
[4] 程月紅,金穎,馮素文.子宮切口妊娠的觀察和護理[J].浙江預防醫學,2007,19(3):56.
[5] 張麗巖,吳穎,王云.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56-58.
[6] 秦曉瑜.綜合護理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并發大出血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0):56-57.
[7] 陳丁秀,陳玉翠.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的護理干預[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9):165-166.
[8] 羅聞俊.剖宮產瘢痕妊娠并發大出血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3):195-196.
[9] 彭巧.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安全問題分析及臨床護理路徑探討[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4,35(4):141-143.
[10] 黃安安,何婭,高麗.剖宮產瘢痕妊娠 25 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3,23(19):72-75.
[11] 李麗,陳成鳳.子宮瘢痕妊娠治療效果觀察與護理[J].安徽醫學,2014.35(7):1012-1024.
[12] 姚瑋.治療剖宮產子宮切口瘢痕處妊娠10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學,2013,31(1):44-45.
[13] 祝賀,趙淑華,陳軍,等.宮腔鏡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32(25):4673-4675.
[14] 黃麗萍.綜合護理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并發大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5):193-195.
[15] 胡家穎,盧契.剖宮產瘢痕處妊娠患者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0):2400-2402.
(收稿日期:2015-1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