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在德國科隆發生的大規模性性侵事件正演變成一場政治地震。不少抗議者在街頭高喊“默克爾下臺”,媒體稱默克爾遭受到執政10年以來最黑暗的時光。為此,她甚至取消了本月前往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計劃。
令科隆性侵案發酵的是11日公布的官方報告,報告稱:跨年夜發生的犯罪事件增至516起,其中四成涉及性侵犯。涉嫌作案人“幾乎全都是移民出身”,主要來自“阿拉伯世界及北非”。
而令此事成為丑聞的則是警察局局長的表態。跨年夜后,警方報告顯示一切太平。多名性侵受害者報案后,官方說法是:很可惜,他們完全不知道肇事者的信息和背景。當天晚上也沒有逮捕任何人。
這一表態在社交媒體上引來了罵聲一片,甚至包括德國聯邦內政部長本人。雖然科隆警察局局長聲稱,警方在當天晚上的表現出色,但所有能夠進入警方中央信息系統的人都知道,這是撒謊。
實際情況是,在跨年夜執勤的警察完全招架無力。憤怒的警員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當天晚上的出警記錄以及一系列細節信息。記錄顯示:當時大約有100人被警方盤查,甚至扣押。其中大部分人出示了敘利亞護照或難民身份證明。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德國居住的時間超過三個月。對此,科隆市市長一直矢口否認,她說:沒有跡象表明涉案人員有難民背景。
1月8日,科隆警察局局長在丑聞中倒下,宣布提前退休。他也許是個大好人,為了不讓那些遵紀守法的移民背黑鍋,他修改了警察的出勤報告,故意批評警察沒有作為,甚至也欺騙了科隆市市長。
在歐洲,科隆性侵案并不孤立,在漢堡和德國其他地方也發生過類似事件。瑞典警方剛剛出面承認,他們也掩蓋了“主要是外國人制造的系列性侵案”。

1月11日,德國北威州內政部長拉爾夫·耶格爾(前)在杜塞爾多夫的北威州議會大樓接受媒體采訪。圖/新華
科隆性侵案猶如一根導火線,讓人們對默克爾的不滿爆發了出來。數據顯示,德國吸收的移民多于其他任何歐洲國家,2015年共有109萬難民在德國登記申請避難,而實際上顯然要更多。1月9日,排外團體在集會時與警察發生沖突;10日,科隆又爆發了針對難民的暴力事件。
對難民的開放政策要不要改?默克爾稱,她將考慮修改法律、增派警力,并確保驅逐制度行之有效。默克爾還稱,必須持續討論“文化共存”問題。
比起降低驅逐的門檻,“文化共存”顯然更為不易。正如德國之聲所言,移民的文化背景告訴他們,一個在晚上外出,或者跳舞,或者飲酒,或者散發,身穿緊身服飾的女人是妓女。要想讓這些男人們融入當今德國社會,光靠德語課或遞上一本阿拉伯語版的德國基本法是遠遠不夠的。
“文化共存”遙遙無期,看緊新移民光靠謊言和有選擇性的視而不見也不是辦法。德國需要誠懇地討論這個國家所面對的挑戰究竟有多大。接收難民可能會帶來恐怖主義威脅,導致經濟和社會負擔增大,今后德國極右勢力可能繼續抬頭,和難民的沖突將會加劇,這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德國接下來將怎么做?德國《明鏡周刊》說,“我們可以試著從完全的誠實開始。德國不是兒童,不需要善意的謊言,應該有足夠的勇氣面對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