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寒+嘗鼎
癌癥患者的食療原則是什么
癌癥患者如何吃,這是患者及其家屬十分關心的問題,下面談一下癌癥患者的飲食原則。
1.合理、均勻、全面、充分的營養是癌癥治療的物質基礎
俗語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良好的營養狀態對體能、免疫功能起支持作用,使患者易于承受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降低感染和其他并發癥的出現。據統計,3000名患者中,體重未下降者的生存期比體重下降者長1倍左右。肺癌患者如果體重下降18%而不能恢復,其化療效果即不理想;如果體重得到回升,則化療等治療可有一定療效。
一般來說,癌癥患者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營養,以彌補疾病的消耗和配合治療的需要。體重正常的患者,其營養應比正常人增加20%,體重不足者則應增加50%甚至更多,其增加部分當然應以優良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為主。
癌癥患者還應禁絕煙、酒、辛辣食品,節制鹽腌食品,提倡養成細嚼慢咽、定時定量、愉悅進食的習慣。
2.辨證施食可以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現代的科學研究和臨床資料表明,食物中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B族等,微量元素如鍺、硒、碘、鋅、鉬等,真菌類食品中的多糖等,均有利于腫瘤的防治。實驗室里也確實可以見到食療對其他療法的輔助作用,如茯苓所含的茯苓多糖可對抗放射性鈷對小鼠末梢細胞的抑制,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并能直接抑制艾氏腹水腫瘤和肉瘤。肺癌患者應用茯苓多糖配合放療后不良反應下降,放療效果提高。香菇所含的香菇多糖能誘導產生干擾素,增強免疫,改善體質,減輕化療所致的骨髓抑制。
食療作為對癥治療的輔助治療還應辨證施用。如止血可用花生、明膠、柿子、薺菜、藕、棗子、烏梅等。但從其止血機制來看,花生的凝血作用表現在抗纖維蛋白的溶解和促進骨髓制造血小板、縮短出血時間上;明膠則主要通過與肝素結合,并干擾凝血酶原激活因子的生成;柿子的止血成分是維生素C和單寧;薺菜的止血作用則是維生素C和蘆丁;藕的止血作用主要表現在增強血小板功能和縮短出血時間上;棗則主要依靠維生素C;烏梅止血則是依靠其收斂作用。同樣有止血作用,因其機制各有不同,若能辨證使用,則可以增強藥效。止血的食療如此,其他各種癥狀的食療也如此,所以應辨證使用。
3.辨病施食,有利于康復
(1)辨病施食可以增強針對性,易收事半功倍之效。如蟲草多糖(CSPS)和猴菇多糖(HEPS)均是能抗腫瘤的食用菌多糖,但后者適用于消化系統,前者則對肺癌、腎癌更為有效。如果兩者交換病種使用,則療效相應降低。
(2)辨病施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腫瘤食療兼有免疫療法的內涵,也是基于現代營養學、生理學、食品化學和現代免疫學的研究之上,如小麥、米仁、米糠皮、鵝血、甲魚、蛇、無花果、烏梅、甜瓜、胡桃、香菇、胡蘿卜、海藻、葫蘆、扁豆、蘆筍、荸薺等,經藥理試驗證實,都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綜覽東西方醫學史發現,世界各國對腫瘤食療有許多共同認識。由于腫瘤迄今仍是醫學上的難題,人們往往在其他各種療法失效之后,對食療寄予過高的希望。但食品畢竟不是藥品,食療只能作為正規治療的補充手段來使用。既肯定它在癌癥治療上能起有益的輔助作用,也應認識到它們發揮作用的限度。應該相信,食療對腫瘤的防治是有所幫助的。
癌癥患者需要忌口嗎
現代醫學對癌腫患者并沒有忌口之說,但飲食和癌腫的發生的確有密切關系。因此,能致癌的食品,當然不吃為妙,如被強烈的致癌物質黃曲霉素污染的食品,又如發芽的馬鈴薯會產生一種叫龍葵堿毒素,實驗中證實有致癌作用,當然也應忌食。有的地方,居民喜歡吃檳榔,經常嚼食檳榔,容易發生口唇部的癌腫,應改變這種習慣。
那么,在患了癌腫并且治療切除后,吃了某些食品,會不會引發復發,是否需要忌口?這是癌腫患者比較關心的問題。然而,還沒有哪一位醫生能夠下這么個結論——吃了某些食物,就會使癌腫復發。筆者從醫50余年,還未看到哪一位患者癌腫復發是因為吃了什么東西而引起的,相反倒是經常遇到有的患者很多東西都不吃,最后癌腫還是復發了;而有些患者什么都吃,什么也不忌,倒也沒什么事。
社會上流傳著生了癌腫,雞、海貨、蟹不能吃的說法。就以這幾種食品為例來說說忌口問題。
1.雞
從中藥書上來看,雞是大補元氣的,因此對元氣虧損的癌腫患者是適宜的。最早的中藥書——《神農本草經》中,把雞列為上品。所謂上品,是指可以“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不老延年”的藥品或食品。癌腫屬于虛損,不需忌雞。在民間流傳的治癌土方中也有雞,例如,有一個土法叫口蘑燉雞,將雞和口蘑同燉,用于治療肝癌和其他癌腫。治療效果雖然不一定好,但有一點肯定,那就是癌腫患者毋須忌雞。有不少癌腫患者不食雞肉,主要還是心理上的負擔,由于“傳言可畏”,唯恐吃了雞復發,所以不敢吃。
當然,有的癌腫患者也確實需要忌雞。那是按照中醫理論,雞屬熱性的食品,因此癌腫表現為“熱”者,理當忌雞。雞較油膩,癌腫患者消化不好時,當然也是應少吃或不吃。至于雞的內臟,像雞肫皮(雞內金),那是一味中藥,有助消化作用。癌腫患者消化不好,在中藥方中是常用雞肫皮之類的。
2.海貨
忌海貨也是沒有根據的,不少海貨在抗癌上還很有用。海貨有一個作用,就是叫“軟堅”,即消散腫塊,中醫叫做“消疝瘕”,是屬于中藥抗癌方面的食品。中醫抗癌方中,常用的海藻、昆布、海帶,這些都是海貨。食品中的海參、海馬、海蜇、海鰻、鮑魚、紫菜之類,同樣有這些作用。
3.蟹
癌腫患者忌不忌蟹,也得根據中醫理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蟹有“破血”的作用,癌腫患者有時會表現“血瘀”,蟹正是適宜的食品。在民間流傳的土方中,蟹殼炙灰可以治乳腺癌,蟹爪也有同樣作用。所以說,泛泛地講癌腫忌蟹是不正確的。蟹屬寒性的食品,疾病表現為“寒證”的,就應忌蟹。此外,蟹黃滋膩,難于消化,消化不良的癌腫患者,不宜食用蟹黃。但蟹味鮮美,食欲不開時,吃些蟹對刺激食欲是有好處的。
大家還應知道,在中醫的傳統里,忌口不是絕對的,還應懂得變通。什么是變通?那就是本來根據情況應忌口的,現在由于病情的需要,可以而且應該不忌口。這在中醫歷代的醫書、醫案中,都可以找到例子。為什么?中醫認為:“胃為水谷之海,不可虛怯,虛怯則百邪皆入矣。或思葷茹,雖與病相反,亦令稍食。圖引漿粥,此權變之道也。若專以淡粥責之,則患者不悅而食減,久則病增損命,世俗誤人矣。”
這是一段很正確的話,患者想吃什么,就應該給他吃一些,這樣胃口可以開,可以進一步吃其他食品,使體質好轉。假如患者想吃而不給他吃,則食欲不能好轉,久則病增損命,也違反了忌口的目的。忌口的目的,無非是希望癌腫不要復發,身體康復。忌口影響到了這一目的,失去了忌口的意義,就需要變通。中醫有“忌口太過之罪”一說。一切都要適當,都要合理,不可盲目施行。
總之,對癌腫患者來說,忌口是需要的,忌口的依據,是中西醫學理論和大量的臨床經驗。流行的忌口講法,很多是不正確的;忌口又不是絕對的,可以根據情況,予以變通。
專家門診時間、地點:每周一下午(當場掛號,不必預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海寧路1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