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官網發布了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最終經選舉產生的70位新當選院士名單。上海有6人當選,分別為復旦大學陳芬兒、華東理工大學錢鋒、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寧光、第二軍醫大學孫穎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張志愿、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柴洪峰。
此次新當選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占95.7%,女性3人,占4.3%;最小年齡47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6.2歲,比2013年下降0.7歲。新當選的院士中,來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占48.6%;研究院所15人,占21.4%;企業及醫院21人,占30%,比2013年增加8.5%,更多來自企業和基層一線的工程科技專家當選為工程院院士。共有6個尚無院士的二級學科產生了新當選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數據和下一代互聯網等學科方向均有新當選院士。
本次增選后,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852人(其中資深院士322人),院士隊伍的學科覆蓋更趨全面,地區分布更加廣泛,這將更有利于發揮院士的群體作用,推動我國工程技術的發展和激勵優秀人才的成長。
另外,經過全體院士大會選舉,產生了8名新當選外籍院士,比2013年增加2名,其中,美國籍5名,英國籍、加拿大籍和奧地利籍各1名。本次增選后,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總數達到49名,將更有利于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我國工程科技界的影響。
中國工程院經過12次院士選舉,對院士增選制度不斷進行改革完善。在本次院士增選中,工程院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改革候選人提名途徑,取消了國務院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大型企業等“歸口遴選部門”的提名途徑,僅保留院士提名和學術團體提名兩種途徑;完善院士增選機制,增加了全體院士終選環節;調整了候選人年齡、身份等規定;完善了候選人材料公示和投訴調查機制;加大了對違紀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等等。
總體上看,工程院將改進完善院士增選制度與完成本次院士增選任務緊密結合,新的改革措施得到了較好的落實,院士增選的制度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這為今后進一步改進完善院士增選制度做好院士增選工作奠定了扎實基礎。
黃浦淮海中路街道舉辦“膳食營養與健康”科普講座
黃浦區科學技術協會供稿
12月3日,“黃浦科普講壇進社區”活動在淮海中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行。講壇邀請了華東理工大學發酵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副教授常雅寧,以《膳食營養與健康》為題進行了演講,淮海中路街道居民近百人到場聽講。
常雅寧就社區居民所關心的地溝油、塑化劑、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水產品和腌臘食品食用、PM2.5對應飲食等食品熱點問題,講授了食品選購、保鮮、清洗、烹飪等環節的種種竅門,并結合“飲食均衡”三要點,講解了冬季飲食養生的要則和膏方進補方面的常用知識。
據悉,2015年,黃浦區科協根據年度科普工作計劃,將在區域內10個街道全覆蓋開展科普講壇進社區活動,分別圍繞智慧城市、霧霾污染、保健養生、家庭和諧等主題,向社區居民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科學素質。
2015年度普陀區科普教育基地交流會召開
普陀區科學技術協會供稿
近日,普陀區科協召開2015年度普陀區科普教育基地交流會。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秘書長張建衛,普陀區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副主席孫勝軍、副主席張德鑫出席會議,區域內11家科普教育基地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今年普陀區科普教育基地考核成績名列前茅,全市共有11家科普教育基地獲得A檔成績,普陀區的上海紡織博物館和長風海洋世界科普館獲得此項殊榮。
會上,各科普教育基地負責人圍繞本年度科普優秀項目、館際聯動機制等主題內容作了深入交流,并展望了2016年科普工作,隨后還開展了2015年度評選表彰工作,評選市、區先進科普教育基地及市、區先進個人。
最后,區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孫勝軍總結講話并提出要求:一是要具有創新精神,要堅持以創新管理為主體,用創新的思維開展科普宣傳,加強自身品牌項目的建設。二是要加強科普講解員隊伍建設,邀請相關專家開展科普講座活動,積極尋找科普宣傳素材,增加科學普及的趣味性。三是要加強館際交流,尋求契合點開展多形式的聯動活動。
楊浦區科協八屆六次常委會召開
楊浦區科學技術協會供稿
楊浦區科協第八屆六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在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召開,會議由區科協主席陳曉漫主持,區科協副主席及常務委員共27人參加。
會議聽取并審議了區科協常務副主席徐雪峰同志介紹的《楊浦區科協2015年工作總結與2016年工作思考》(征求意見稿)。根據區科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童惟平同志介紹的區科協開展第五屆星級學會評選工作的基本情況,審議確定了區科協第五屆星級學會名單。
與會的主席、副主席和常委結合自身工作,就楊浦區建設上海市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特別是如何進一步發揮楊浦區“萬眾創新”示范區建設的引領作用,充分挖掘楊浦現有的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科技園區多及楊浦創業氛圍好等的區位優勢, 繼續加大力度推進和鼓勵大學生和青年在楊浦的創新創業工作,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
陳曉漫(原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結合本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指出,在楊浦區創新創業的主要人群是剛踏入社會的本科、研究生,楊浦區要緊緊抓住這一主體,聯合高校舉辦創新創業學院,為創新創業做好基礎工作;同時要進一步整合各方面的社會資源,建設更好的創業環境,增加天使基金投入,確保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順利進行;區科協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幫助政府完成創新創業相關調研報告,為政府制定相關扶持政策提供依據。
區科協副主席、上海理工大學副校長陳斌介紹了他們學校正在與區政府緊密合作建設新媒體文化創業產業園,通過進一步引進國際重要新媒體企業資源,搭建線上線下大學生眾籌、眾創平臺,并引進國家級產業園區,為新媒體文化創業產業進一步集聚搭建良性平臺,為促進楊浦大學生創業創新增添了新亮點。
上海理工大學科技園副總經理席與亨(原上海理工大學科技處副處長)建議結合上海理工大學高校及周邊制造業資源,有效整合軍工路沿線相關資源,建設工業4.0示范平臺,可以進一步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增添新的活力。
區科協副主席、區科委主任王志俊在聽取大家的發言后指出,楊浦區科協常委中大部分是來自于高校、科研院所的領導,這本身就是我們楊浦區實施創新驅動、進一步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要資源。楊浦現階段確實還存在政府與創業者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針對該狀況,區科委擬在2016年重點推進創業培訓輔導事宜,以減少信息孤島,更有效地利用政府引導資金,更好地為創業者服務。同時,也要進一步推進科研成果處置權的下放,這不僅能夠讓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也能以此吸引和激發更多的在校師生積極投身到創新創業的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