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亞平
NIPPV治療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識障礙的臨床研究
齊亞平
目的觀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識障礙患者采用無創正壓通氣(NIPPV)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72例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識障礙患者分為A組和B組,各36例。A組采用NIPPV治療,B組采用常規治療。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4 h、治療72 h時觀察兩組患者的生理指標情況,觀察兩組患者治愈率及院內死亡率。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生理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組患者治愈率88.9%高于B組的52.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治療24 h、治療72 h時動脈血氧分壓(PaO2)均高于B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心率(HR)均低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呼吸(RR)、院內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識障礙患者采用NIPPV治療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提升治愈率。
無創正壓通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意識障礙
臨床治療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廣泛認可NIPPV的療效,但患者呼吸衰竭為重度,且并發意識障礙時,多認為屬于采用NIPPV治療的禁忌證,應采用有創通氣治療[1]。近年來研究及實踐證明,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識障礙患者采用NIPPV治療時,療效也比較好,因此,本院開展了NIPPV治療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識障礙的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識障礙患者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齡49~74歲,平均年齡(60.3±5.6)歲;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2~27年,平均病程(12.4±2.9)年。納入標準:①符合相關的診斷標準;②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低于10分;③伴有呼吸障礙、意識障礙、昏迷、咳嗽等癥狀; ④家屬同意接受NIPPV治療;⑤排除伴有氣胸或縱隔氣腫、嚴重心律失常、近期消化道手術史、其他原因昏迷患者[2]。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36例。
1.2 方法 A組與B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常規治療原發病,控制病情,同時給予患者擴張支氣管、解痙、抗炎、興奮呼吸、糾正酸堿平衡等治療,患者如伴有肺部細菌感染,利用抗生素治療,應用纖維氣管鏡,輔助患者順利排痰。常規治療基礎上,A組患者實施NIPPV治療:輔助通氣時采用的儀器為經鼻面罩雙水平氣道正壓呼吸機,幫助患者擺放半臥位,向上抬高頭部,約30°,于頭面部戴好頭戴、鼻面罩,與輸氧管連接,氧氣流量調節為5~8 L/min,對拉力帶進行調整,保證鼻面罩的固定性,以1~2指可插入頭帶中為最佳。利用平臺型呼吸閥,壓力支持通氣和或壓力控制通氣為呼吸機設置的模式,呼吸頻率16~18次/min,時間1.0~1.2 s。 5~20min內,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將促使吸氣壓力由最初的8~10cm H2O(1cm H2O=0.098 kPa)調節至16~20cm H2O,呼氣末壓力由最初的2~4cm H2O調節至4~6cm H2O,期間對血氧飽和度嚴密監測≥90%。NIPPV治療時,首次治療時間在>2 h,間斷通氣>3 d。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4 h、治療72 h時利用監護儀觀察兩組患者的生理指標情況,包含HR、RR、PaO2、PaCO2,觀察兩組患者治愈率及院內死亡率。患者癥狀、PaO2、PaCO2穩定,血氣分析指標、白細胞恢復癥狀,完全控制肺部感染判定為治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理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生理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 h、治療72 h時,A組患者PaO2均高于B組,PaCO2及HR均低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R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理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理指標比較(±s)
注:與A組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B組(n=36)治療前 治療24 h 治療72 h 治療前 治療24 h 治療72 h HR(次/min) 120.6±16.8 91.9±9.3 82.4±8.6 120.4±16.9 102.6±7.8a 96.9±8.2aRR(次/min) 27.9±8.3 23.2±3.8 22.3±3.1 28.0±8.1 23.7±3.9 22.6±3.5 PaO2(mm Hg) 48.2±7.7 73.3±13.8 85.2±15.1 47.9±7.8 62.0±9.6a 69.3±13.2aPaCO2(mm Hg) 89.6±18.2 50.2±7.9 44.8±8.3 90.3±17.9 60.9±15.1a 53.1±10.2a生理指標 A組(n=36)
2.2 兩組患者治愈率及院內死亡率比較 A組36例患者中,治愈32例,治愈率88.9%;院內死亡1例,死亡率2.8%。B組36例患者中,治愈19例,治愈率52.8%;院內死亡3例,死亡率8.3%。A組患者治愈率高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院內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Ⅱ型呼吸衰竭為AECOPD常見并發癥,采用有創通氣治療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由于是創傷性操作,較易發生并發癥,影響患者預后[3]。近年來,臨床上越來越多的采用無創通氣治療AECOPD并發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不僅治療效果良好,而且并發癥少,有效避免了有創通氣存在的不足[4]。AECOPD患者呼吸衰竭為重度,且伴有意識障礙時,以往治療將其作為應用無創通氣的禁忌證,但由近年來臨床實踐發現,無創通氣治療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識障礙時,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治療效果較好[5]。AECOPD患者并發意識障礙的主要原因為缺氧、CO2潴留,給予患者NIPPV治療后,可有效的改善這兩種癥狀,而且患者清醒或意識改善時間僅需數個小時,促進患者痊愈。此外,即使無創通氣治療患者的療效不佳,患者有創通氣的治療時機也不會失去,可有效的降低患者院內病死率。
綜上所述,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識障礙患者采用NIPPV治療時,可有效的改善患者PaCO2、PaO2等生理指標,促進患者痊愈,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劉志強,張敏,陳光喜,等.無創正壓通氣治療AECOPD伴呼吸衰竭、意識障礙患者的臨床觀察.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4(6):445-447.
[2]馮曙平,梁少紅.無創正壓通氣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伴有意識障礙患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中國醫藥科學,2015,9(6):173-175.
[3]陳建華.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合并意識障礙的臨床研究.當代醫學,2014,8(14):1-2.
[4]李玉金,游曉星.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意識障礙.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26(3):524-526.
[5]戴山林,金宇.無創正壓通氣復合尼可剎米治療Ⅱ型呼吸衰竭合并神志障礙的療效.江蘇醫藥,2013,12(22):2741-274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12
2016-09-23]
471023 洛陽市新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