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爭研
(株洲市人民醫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膽囊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大多數此病患者在發病早期的表現不具有典型性。因此,臨床上診斷此病的難度較大[1]。最新的臨床實踐證實,用多層螺旋CT檢查法診斷膽囊癌的準確率較高。為了進一步探討用多層螺旋CT檢查法診斷膽囊癌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經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膽囊癌的3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經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膽囊癌的35例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22例。他們的年齡在52~83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63.5±12.7)歲。這些患者均存在食欲減退、黃疸、右上腹有明顯的壓痛感或觸摸其上腹部有腫塊等癥狀。他們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使用SOMATOM Definition AS 64 排CT機對這35例患者進行檢查,具體的方法是:使用100ml濃度為35%的碘海醇作為造影劑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對其進行注射的速率為3.0~3.5ml/s。將CT機的掃描層厚和層間距均設置為8mm。讓患者取仰臥位,對其腹部進行定位,然后對其膈頂至雙腎下極的位置進行全面的水平掃描。在對患者進行CT平掃后,可根據其實際的情況對其進行增強掃描。通過對患者病灶的影像進行多層面重組對其膽囊癌進行系統的分型,并對其腫瘤周圍組織浸潤的情況進行分析。
使用多層螺旋CT檢查法對這35例患者膽囊癌進行分型的標準是:①結節型:患者膽囊癌病灶的直徑不足3cm,其腫瘤的形態為結節樣。②腫塊型:患者膽囊癌病灶的直徑超過了3cm,其腫瘤的形態為腫塊。③厚壁型:患者的膽囊壁發生局限性或彌漫性不規則增厚,其膽囊壁的厚度在3.5mm以上[2-3]。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正負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這35例患者進行病理檢查的結果相對照,對其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的結果顯示,他們中有31例患者被確診患有膽囊癌,其準確率為88.57%。有3例患者被誤診患有膽囊炎,有1例患者被誤診患有膽囊息肉,其誤診率為11.43%。這35例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的結果與其進行病理檢查的結果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經多層螺旋CT檢查被確診患有膽囊癌的31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的膽囊癌分型為腫塊型(占22.58%),有8例患者的膽囊癌分型為結節型(占25.81%),有16例患者的膽囊癌分型為厚壁型(占51.61%)。
在這35例患者中,結節型膽囊癌患者其病灶的CT影像學表現為:其膽囊壁的局部出現結節樣或乳頭樣的軟組織結節影,其病灶侵入膽囊腔內。對患者膽囊內的病灶實施增強掃描,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其病灶呈強化的高密度影。腫塊型膽囊癌患者其病灶的CT影像學表現為:其膽囊區呈稍低密度影,其腫塊在膽囊中所占的體積較大,其膽囊腔明顯縮小,其膽囊呈不規則的形態且邊緣模糊,在經增強掃描檢查后,可以觀察到其腫塊呈不均勻強化。厚壁型膽囊癌患者其病灶的CT影像學表現為:有4例患者的膽囊壁發生局限性增厚,有12例患者的膽囊壁發生彌漫性增厚。經CT檢查被誤診患有膽囊炎的3例患者,其病灶的CT影像學表現為:其膽囊壁明顯增厚且厚度比較均勻,經增強掃描檢查后可清晰地觀察到其膽囊發生水腫,雖然其膽囊黏膜完整,但是其膽囊的輪廓比較僵硬。經CT檢查被檢出患有膽囊息肉的1例患者,其病灶的CT影像學表現為:其膽囊壁有小結節樣影,且其病灶已經明顯地突入到其膽囊腔內,其膽囊的邊緣比較光滑,經增強掃描檢查,可觀察到其膽囊呈均勻強化。
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顯示[4],膽囊癌的發病率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五位。此病可分為結節型膽囊癌、腫塊型膽囊癌和厚壁型膽囊癌[5]。此病患者在發病的晚期其病情發展較快,通常可伴有黃疸、腹痛、發熱等癥狀[6]。近年來,臨床上將多層螺旋CT檢查法應用于膽囊癌的診斷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有研究證實,由于膽囊癌患者在發病的早期缺乏特異性表現,因此,使用此種檢查方法對其進行檢查時可出現誤診的情況。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對這35例膽囊癌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并將其進行此項檢查的結果與其進行病理檢查的結果進行對比,結果顯示,用多層螺旋CT檢查法對其膽囊癌進行診斷的準確率為88.57%,其誤診率為11.43%。這35例患者進行CT檢查的結果與其進行病理檢查的結果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7]結果基本相似。由此可見,用多層螺旋CT檢查法對膽囊癌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較高,但是由于此病患者在發病的早期其CT影像學特征不具有典型性,故可出現誤診的情況。因此,臨床上應聯合使用多層螺旋CT檢查法與其他的檢查方法對膽囊癌患者進行綜合診斷,以提高其膽囊癌診斷的確診率。
[1] 文騮,劉會春.69 例膽囊癌治療效果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07):1044-1045.
[2] 余紅勝,沈又利,吉六舟.膽囊癌的CT診斷及誤診分析[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1,17(01):49-53.
[3] 陳振華,雷武平.膽囊癌的MSCT診斷價值[J].罕少疾病雜志,2011,18(04):4-6.
[4] 趙陽陽.膽囊息肉樣病變發病因素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26(10):939-940.
[5] 郎寧,劉劍羽,王永進,等.多排螺旋CT鑒別診斷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和膽囊癌[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17(02):276-278.
[6] 劉成環,張蕾,郝楠馨,等.原發性肝、膽、胰及胃癌的周圍臟器及淋巴結轉移的CT診斷[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0,17(07):2119-2123.
[7] 張莉.膽囊癌的CT診斷與鑒別診斷[J].中國醫藥指南,2011,26(07):42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