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護理系,陜西 西安 710061)
?
·講 座·
社 區 護 理 學
李寧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護理系,陜西 西安 710061)
社區環境; 社區護理
Community nursing; Community environment
社區環境護理
社區人群的健康與其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重視社區環境衛生是保障社區居民健康的重要環節。
社區環境是社區人群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它既為人們提供空氣、食物、水等物質基礎,同時還提供人們在智力、道德、社會和精神等方面獲得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掌握社區環境的基本概念和知識,是社區護士從事有關環境方面的社區護理的基礎。
1.1 社區環境 社區環境(Community environment)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是客觀存在于人類機體以外的社區各種條件的總稱,由社區區域內各種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所組成,包括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部分。
1.1.1 社區物質環境 社區物質環境是指存在于社區人群周圍的客觀物質世界,如空氣、水、陽光、生物以及居住條件等物質因素。按其屬性可分為生物、化學、物理三個方面。根據社區人群生活活動的情況,社區物質環境又可分為室外環境和室內環境。
1.1.1.1 室外環境 室外環境是指社區住宅與公共建筑物之外的各種客觀物質條件的總和,主要包括大氣、水體、土壤及氣象條件等因素。大氣即室外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環境因素之一,對人體的生命、健康、生活等方面均有極為重要的衛生學意義。水是機體的重要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過程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質,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和代謝反應都需要在水的參與下才能完成。土壤是指地殼表面的巖石經過長期風化和生物學作用而形成的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等組成的地球陸地表面的疏松部分。土壤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特征決定了其在衛生學上的特殊意義。氣象因素包括氣溫、濕度、地溫、風向、風速、降水、日照、氣壓、天氣現象等。
1.1.1.2 室內環境 室內環境由住宅和公共建筑物內的各種物質環境因素組成,包括室內小氣候、日照、采光、噪聲、綠化和空氣清潔狀況等。室內小氣候(Microclimate)是由屋頂、地板、門窗和墻壁等圍護結構以及室內的人工空氣調節設備等綜合作用形成的與室外不同的室內氣候。主要由氣溫、氣濕、氣流和熱輻射(周圍墻壁等物體表面溫度)這四個氣象因素組成。它們同時存在并綜合作用于人體,對人體健康可產生重要影響。
1.1.2 社區社會環境 社區社會環境是社區人群在物質環境的基礎上,在生產、生活和社會交往過程中相互間形成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環境條件。包括社會制度、經濟狀況、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文化教育、人口發展、生活方式及公共體系等。
社區人群的生存環境是由社區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社區社會環境優良可以使物質環境對人們發揮更大的正性作用,反之,則可使物質環境遭到更大的破壞。
1.2 社區的環境污染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社區中各種自然或人為因素使社區的環境構成狀態發生了變化,擾亂和破壞了社區生態系統和人們正常的生活和生產條件,對人的身體造成了直接、間接或潛在性的損傷和影響。因此,社區護士必須明確造成社區環境污染的各種因素及其對人群健康的影響,以便通過改善環境增進社區人群的健康。
1.2.1 社區環境污染的概念及分類
1.2.1.1 概念 社區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community)是指由于社區人群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將大量的有害物質排入環境中,破壞了社區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環境的機能,對人群健康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現象。
1.2.1.2 分類 社區環境污染一般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按污染源的性質可分為生物污染、化學污染和物理污染。在社區環境污染中,化學污染占所有污染的80%~90%。
1.2.2 社區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影響 社區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特征,具體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2.2.1 復雜性 環境污染致病的病癥是極其復雜的,一是環境污染物的種類繁多;二是人體對毒物的耐受能力有個體差異,導致環境污染性疾病具有隱蔽性,在短時內對病癥很難確定和治愈。
1.2.2.2 聯合性 環境中常常同時存在多種毒物或污染物,雖然毒物或污染物一般濃度較低,但持續時間長,而且聯合作用于人體。
1.2.2.3 轉化性 污染物在環境中可通過生物或理化作用發生轉化,結果可能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毒性,也可能增加毒性。如污染物可通過食物鏈在植物或動物體內堆積,達到較高的濃度,從而增加其毒性作用。
1.2.2.4 廣泛性 廣泛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環境污染物的作用途徑廣泛,可通過大氣、水體、土壤和食物等多種途徑對人體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等產生綜合作用;二是環境污染物的影響對象廣泛,包括老年、壯年、青年、幼兒,甚至母腹中的胎兒。
1.2.2.5 多樣性 環境污染物對人體健康損害的形式表現出明顯的多樣性。有特異性損害,也有非特異性損害;有直接損害,也有間接損害;有急性損害,也有慢性損害;有局部損害,也有全身損害;有近期損害,也有遠期損害。因此,需要全面調查,進行綜合評價。
1.3 社區環境衛生 社區環境污染對社區人群的健康造成了威脅和傷害,也給環境衛生學提出了新的任務。社區衛生工作者需要了解環境衛生工作的具體內容,并明確自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任務,以便通過社區環境衛生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和改善環境污染,創造并維護有益于社區人群身心健康的物質和社會條件,減少與環境有關的致病因素。
1.3.1 環境衛生學
1.3.1.1 定義 環境衛生學是研究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與人群健康的關系,揭示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發生、發展規律,并充分利用環境的有益因素和控制環境的有害因素,提出衛生要求和預防策略,增進人體健康,提高整體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學。它是預防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也是環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3.1.2 研究對象和內容 環境衛生學通過研究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危害,并根據其危害程度制定保障人群健康的各項衛生標準和要求,以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研究內容具體包括大氣衛生、給水衛生、土壤衛生、住宅衛生、城鄉規劃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環境衛生標準、環境質量評價、預防性衛生監督等。
1.3.1.3 環境衛生工作的任務 面對不斷出現的、新的、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環境衛生工作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項。
(1)改善環境衛生條件,預防公害病的發生,有計劃地開展對環境因素的衛生監測,掌握環境污染對居民健康影響狀況的發展趨勢。
(2)開展環境污染物及其它有害因素對人體近期和遠期作用影響及其規律的調查研究。
(3)采用現場調查和實驗研究的方法,進行環境衛生標準的研究,為制定和修訂衛生標準提供依據。
(4)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衛生標準的要求,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進行預防性的衛生監督。
(5)開展環境衛生監測方法學的研究,如環境因素及污染物的測定方法、環境流行病學方法、環境毒理學實驗方法、衛生學評價方法等。
(6)開展城鄉水源選擇,水質鑒定以及參與城鄉建設規劃,進行衛生學評價。
1.3.2 社區環境衛生工作
1.3.2.1 社區護士在環境衛生中的職責 環境衛生工作的內容較多,需要政府、專業技術機構、研究機構等多部門通力合作才能保證其質量。社區護士在其中的主要職責是保護環境,并幫助社區居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具體工作職責介紹如下。
(1)了解社區現存的或潛在的環境危害:社區護士可通過對社區環境的評估,了解社區的環境現狀,分析社區潛在或現存的環境問題,并及時報告給相關的上級部門。同時,還應該評估社區居民對環境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其環境保護的意識。
(2)策劃社區環境保護和預防的計劃:通過評估明確社區的環境問題及影響因素后,應與當地的環境保護機構取得聯系,共同策劃環境保護和預防的計劃。
(3)采取積極措施,幫助計劃的實現:通過水質監測、環境綠化、污染源的處理等措施減少各種有害于環境的因素,對水源、大氣、土壤等采取保護措施。同時教育個人、家庭及社會集體保護環境資源,幫助居民了解環境保護知識,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4)參與環境衛生的研究工作:社區護士可與社區其他衛生工作者合作,進行環境污染對人體近期、遠期危害的研究工作,或通過現場調查及實驗性研究開展環境衛生標準的研究。
1.3.2.2 社區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是社區護士的基本職責。為了使人們清楚地認識經濟、社會、政治和生態的相互依賴關系,使社區的每個人都獲得保護和改善環境所需的知識、態度和技能,社區護士必須做好環境教育的工作。
社區環境教育的內容:社區環境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1)傳授基本的環境知識: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傳授諸如生態平衡、能源分布與消耗、資源保護與節約、污染的起因及危害、生活垃圾的分類與處置等基本知識,幫助人們正確定位人在環境中的角色和作用。(2)提升環境保護意識:通過警示性教育,使社區居民充分認識和關心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主動參與環境問題的解決,提升尊重自然和按自然規律辦事的環境意識。(3)培養環境價值觀:這是環境教育的首要任務。通過環境教育使受教育者正確把握人與自然規律的關系,不再將環境視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以正確的態度謀求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4)掌握基本的環境保護技能:通過環境教育,使社區居民掌握和發展一般的環境技能,并運用于實際生活,力所能及地解決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或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社區環境教育的原則:社區護士開展環境教育須遵循以下原則:(1)對象廣泛:保護環境是人類的共同責任,因此,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都應接受環境教育。(2)教育連續:環境教育是一個連續的終身教育,應從學前教育開始,貫穿于正規和非正規教育的各階段。(3)內容綜合:環境教育必須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如環境法律、環境倫理、環境知識、環境價值、環境技能等。目前的環境教育應該突出環境倫理教育,把道德規范延伸到處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中。(4)形式多樣:環境教育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決定了環境教育方式的多樣性,如專題報告、小組課外活動、實地考察等。其中被教育者的參與是實現環境教育達到各方面職能的根本途徑。
(待續)
李寧(1972-),女,陜西西安,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慢性病的預防、護理和康復
R473.2
A
10.16821/j.cnki.hsjx.2016.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