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鴻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 重慶 401220)
外傷性出血、產后大出血、各種血液疾病及進行外科手術的患者都需要依靠輸血來進行救治。血液不能人工制造或是用其他物質代替,只能靠健康的、適齡的公民無償捐獻[1]。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受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響,極易出現頭暈、心慌、面色蒼白、出冷汗、惡心、嘔吐甚至暈厥等不良反應。獻血者在發生上述不良反應時會影響其血液的質量,對其身體造成損害,進而影響無償獻血工作的開展。因此,分析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并對其進行有效的預防性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探討導致獻血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及其對其進行護理的方法,我們對近年來在我院獻血時出現不良反應的98例獻血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1年1月~2015年5月期間在我院獻血時出現不良反應的98例獻血者。在這些獻血者中,有男性獻血者49例,女性獻血者49例。他們的年齡在21~5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2±12.3)歲。這些獻血者均為自愿參加無償獻血。
我院通過分析這些獻血者的臨床資料,對其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對導致其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的結果顯示,導致獻血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心理因素 調查資料表明,在本組獻血者中,有70%以上的獻血者是首次進行無償獻血。他們對獻血的流程及相關的知識缺乏了解,因此在獻血的過程中極易出現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部分獻血者會對獻血后血容量減少的現象過于擔憂[2-3],進而導致其發生不良反應。
1.2.2 生理因素 獻血者若存在饑餓、過度疲勞或睡眠不足等情況,可導致其在獻血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這是因為,人體迷走神經的正常反射作用可導致存在上述癥狀獻血者的血管處于擴張狀態,使其血管外周所承受的阻力將明顯降低。這種情況會導致患者的血壓水平明顯下降,使其腦部的血流量出現嚴重不足,進而導致其發生不良反應[4]。
1.2.3 環境因素 獻血者在擁擠、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中等候時間過久會導致其心情煩躁、心慌意亂。尤其是在進行外出采血時,采血車空間狹小、空氣流通不暢、周邊環境喧鬧,氣溫過高或過低等因素都會影響獻血者的心理,進而導致其發生不良反應。
1.2.4 操作因素 在為獻血者采血時,采血者的穿刺技術若不夠熟練,或是其在穿刺過程中動作的幅度較大,加之個別獻血者對疼痛的耐受性較差,就會導致獻血者出現全身神經高度緊張,反射性血壓降低及腦供血不足等現象,進而導致獻血者發生不良反應。
我們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 檢驗,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期間,共有24444例獻血者在我院進行無償獻血。其中,有98例獻血者發生了不良反應。在這98例出現不良反應的獻血者中,有47例獻血者因心理因素發生不良反應,占47.96%。有23例獻血者因生理因素發生不良反應,占23.47%。有13例獻血者因環境因素發生不良反應,占13.27%。有9例獻血者因采血者操作不當發生不良反應,占9.18%。有6例獻血者因其他因素發生不良反應,占6.12%。其中,因心理因素發生不良反應的獻血者其人數明顯多于因生理因素、環境因素、操作因素及其他因素而發生不良反應的獻血者,組間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根據對導致獻血者發生不良反應原因的分析結果,我們為獻血者制定了預防性的護理措施。
①通過廣播、電視及報紙等途徑宣傳無償獻血的相關知識,提高人們對無償獻血的認知度。在為獻血者采血前,醫護人員應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向其介紹《獻血法》、血液生理知識和獻血小常識,提高獻血者對無償獻血知識的了解程度。同時,應耐心、細致地告知獻血者獻血前的注意事項、獻血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及相應的處理措施等,以消除獻血者恐懼、緊張的心理。②在為獻血者采血的過程中,醫護人員的動作要輕柔、操作要規范,對獻血者提出的疑問要耐心解答。在進行采血的過程中,應盡量與獻血者進行交談,對其進行鼓勵和支持,轉移其注意力,進而消除其緊張感。③當獻血者完成獻血后,醫護人員應及時對其進行鼓勵,告知其獻血后的注意事項,如多休息、及時補充糖水或牛奶等,并對其表示感謝。
醫護人員的著裝應干凈、簡潔、大方,采血車要保持干凈明亮、空氣清新、溫度適宜、安靜舒適。獻血機構內應嚴格執行消毒制度,適當配備電視、音響設備,為獻血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清潔、衛生的獻血環境,使獻血者保持心情舒暢。
在獻血者進行獻血前,必須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評估。采血者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并嚴格執行操作規范。努力提高自己的穿刺技術,盡量減少獻血者因疼痛刺激而發生的不良反應。在進行采血的過程中,應仔細觀察獻血者的反應,獻血者一旦出現不適或異常,要及時作出對癥處理。
綜上所述,導致獻血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環境因素、操作因素等。其中,心理因素是導致獻血者發生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因此,醫護人員應加強對獻血者進行心理護理,以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進而提高無償獻血工作的質量。
[1] 吳靜文.無償獻血者不良反應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2,26(06):540-541.
[2] 陳玉娟.不同環境獻血造成不良反應的情況分析及護理[J].吉林醫學,2011,32(08):1615-1616.
[3] 蔣瑩佳,盧勇,羅利.成都市街頭無償獻血者人群結構特征及獻血服務滿意度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12,16(09):876-879.
[4] 楊健莉,駱鶯.心理護理在降低無償獻血者獻血不良反應中的作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21(02):1157-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