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范曉梅,蔡永云,楊毅宇
(大理大學,云南大理 671003)
大理大學學分制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王 斌,范曉梅,蔡永云,楊毅宇
(大理大學,云南大理 671003)
大理大學自2010年起實行學分制改革,6年來改革成效顯著。但在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教學資源、管理制度等方面還存在問題。應從深化改革、加強課程與教師資源建設、完善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進,以持續推進大理大學學分制的改革。
大理大學;學分制;改革
學分制是一種以學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量單位的教學管理制度,學生修滿規定的學分總量即可畢業。學分制最核心的理念是賦予學生學習自由,學習自由是通過彈性學制和選課制體現的。彈性學制改變了學年制的固定學制,學生可以在學校規定的彈性年限內提前或推遲畢業;而選課制給予了學生一定的學習自主權,學生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自主選擇專業、自主選擇課程、自主選擇學習進度、自主選擇教師。
大理大學從2006年開始在古城校區部分專業中試行學分制。2010年9月起,全校所有專業全面實行學分制。2015年5月,云南省教育廳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同意大理大學學分制備案。2016年8月,通過發改委、財政廳、教育廳的論證,同意大理大學學分制收費備案。6年來,大理大學在學分制改革上取得明顯成效,但在改革過程中也出現不少問題。本文對大理大學學分制改革進程進行簡要總結,以期探索其中規律,并使研究結果推進大理大學學分制的改革。
(一)實施過程
2009年,云南省教育廳發布了《云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加快推進學分制改革實施意見》(云教高〔2009〕90號)文件,要求全省高校從2010級本科學生開始全面實行學分制。大理大學按照文件要求,從2009年著手準備,6年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強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了學分制改革領導小組,確定了實施方案,加大對學分制的學習、宣傳和動員力度,統一了全校的思想。
2.制定了學分制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
從2010年初開始,先后制定了全校所有本科專業的學分制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50個,明確了人才培養規格,并合理設計課程的模塊結構,深化課程體系改革。
3.建立及完善學分制管理制度
除了制定和完善學分制條件下的學籍管理制度、學位授予制度、選課管理制度、考試制度、教學質量保障等20多個教學管理文件之外,還制定了學分制條件下的師資資源、教學條件及后勤保障的管理文件,形成了較為系統全面、能適應學分制改革的管理規章制度。
4.建立學業指導制度
學校建立了導師制、專業學業指導小組等多種形式的學業指導制度。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學習規律和學生實際情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給予其有效的指導,避免學生盲目選課,防止學生知識結構割裂,確保學生專業知識體系的完整性。
5.推進信息化管理
實現了排課、選課、評教及考試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學校自行開發部分應用軟件,如教室調配管理系統、教學進程表編制系統、試卷分析系統等,促進了信息化建設。還以其他方式輔助信息化建設,如教務處網站開發、質量工程項目平臺、教務微信公眾平臺等。教學管理信息化有力地保證了學分制改革的順利推進。
(二)實施成效
6年來,大理大學學分制改革總體進行順利,取得的主要成效是:
1.教學資源得到充實
2016年,學校本科專業數量59個,專任教師1 033人,生均教學行政用房21.57 m2,生均圖書78冊,生均教學設備值6 741.70元。全校課程數量從2009年的2 746門增加到2016年的6 074門。教學資源可以滿足學分制教學需求。
2.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
學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專業,2010級至2014級共953名學生完成轉專業,學生自主選擇專業的比例平均為5.31%;學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課程、自主選擇學習進度、自主選擇教師,某些類型的課程,如通識教育選修課(公共選修課),開設課程總學分數達該類課程每個學生應修學分數的50倍以上,完全實現學生自主選擇課程、自主選擇教師、自主選擇時間;所有專業開設的專業選修課總學分數均超過該專業該類課程每個學生應修學分數的1.5倍以上;每個專業的必修課均有一定數量的課程實現學生自主選上課時段、選教師。
3.實行彈性學制
以標準學制為參考確定了彈性修業年限的范圍,學生可提前1年畢業,也可延長學習年限推遲2年畢業。即標準學制為4年的,在校學習年限為3~6年;標準學制為5年的,在校學習年限為4~7年。學生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修滿各專業規定的最低學分要求、滿足學分結構要求,即可獲得畢業資格。
4.取消留降級制度,實行重新學習制度
對課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給予一次補考機會,補考不及格者重新學習該門課程,學生可以多次重新進行課程學習;學校制定了學位補授規定,平均學分績點沒有達到要求、未獲學位證者,可以在畢業后5年內,重新學習課程,申請學位,樹立終生學習理念。
5.制定了學分制收費管理辦法
按學分制收費要求制定了《大理大學全日制本科學生學分制收費管理辦法》,規定學校學分制收費按學分學費和專業學費兩部分計收。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規定年限內正常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最低畢業學分所繳納的專業學費、學分學費之和不高于學年制學費總額。為適應學分收費的管理模式,學校還自行設計開發了新的學分制選課系統。該系統與正方教務系統數據庫、財務學生收費數據表對接,實現選課和收費信息實時同步,還可實現微信端的個人信息綁定和查詢。
6.形成了一定特色
大理大學在學分制改革中形成的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學分制改革與學期制改革協調推進,大理大學從2009年起實行三學期制,即一個短學期,兩個長學期,學分制改革為學期制改革提供運行空間,學期制改革又有力推進了學分制的改革。其次是通識教育得到大力加強,大理大學的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從2009年的不足100門,增加到2016年的964門,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了積極影響,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有待提高
賦予學生學習自主權的目的在于兼顧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因材施教,也就是讓學習有一定的伸縮性和靈活性〔1〕。但是,賦予學生學習自主權還不等于因此就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理大學雖然在制度及措施方面做了大量賦予學生學習自主權的工作,然而要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學生思想觀念及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影響,給予學生學習自主權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此外,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師生還存在“以教師為中心”和“重必修,輕選修”的思想〔3〕,這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教學資源相對不足
要實現學生自主選擇課程、自主選擇學習進度、自主選擇教師,必須要有充足的課程資源、教師資源作為基礎。而課程的開設及可選范圍極大地受到培養方案、師資設備以及時空條件等學校現有發展程度與水平的制約與限制〔4〕。雖然通識教育選修課可以實現學生完全自主選課,但許多專業性較強的課程,由于受教師資源的限制,要實現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尚有一定難度;此外,公共必修課程,如政治、英語、體育等,作為必須開設的課程,由于課程數量多、課時量大〔5〕,要實現學生完全自主選課難度很大。
還有,醫學類專業的課程較為特殊,一門課程往往由不同專業特長的教師承擔,教師之間很難互相兼課,教師資源呈現相對不足的狀態,加之課程體系龐大、必修課比重大、課程有明顯的先修后續關系、實踐性強等因素,使得醫學類專業總學分偏高、選修比例偏低。必修課占用時間長,選修課的自由度小,選課的局限性突出〔6〕。從而導致學生學業負擔過大,自主選課空間過小,減弱了學分制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教師因材施教的優勢。
(三)相關規章制度有待完善
學分制的管理制度,應當使學生具有發展個性、成就自我的平臺和制度保障〔7〕。大理大學雖然制定了較為完善、能適應學分制改革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但是靈活性、多樣性不足,還不能完全實現尊重和強調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價值觀、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展需求〔8〕。此外,與學分制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相適應的學生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還不夠健全完善,相互間的協調性不足。
(四)認識不夠統一,特色彰顯不足
學分制從起源之日起,就沒有標準的格式。各國高校實施學分制時,沒有統一的標準模式,無論是學分的計算方法、學制的規定、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比例,乃至成績的記載方法都不盡相同,呈現多樣化的發展特點〔9〕。我國高校的學分制改革,也出現了明顯的本土化特點:一是學分制改革限于高校內部進行,缺少國家體制改革和政策配合,沒有社會的積極參與,難以在廣度與深度上有更長遠的發展〔10〕。二是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學分制概念,主要有學年學分制、復合型學分制、計劃學分制、全面加權學分制和特區學分制〔11〕。大理大學的學分制改革在認識上還不夠統一,目標及模式定位還不夠明確,雖然在學期制和通識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但是深度還不足,質量還不高,特色不夠顯著。
(一)不斷推進學分制改革
學分制的核心內容是賦予學生更多學習自由,學分制改革應圍繞這一核心,進一步強調以生為本,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課程體系的優化,在保證學生所學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前提下,以方便學生選擇課程、選擇進度的“彈性”為準則,對課程進行整合、重組和精簡;二是改革教學內容,增加學生自學內容;三是改革教學方法,倡導討論式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逐步從“以教師為中心”過渡到“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二)加強課程資源和教師資源建設
充足的課程資源和教師資源是學分制實施的基礎。課程資源除了挖掘校內現有潛力外,應加大網絡課程(含慕課)使用的力度,給學生更多自主選擇課程的空間。教師資源除校內專職教師外,還應充分利用校內外兼職教師,給學生更多自主選擇教師的空間,例如政治、英語等公共必修課,可聘請兼職教師參與授課,醫學類專業則可利用學校現有的8所附屬醫院及15所教學醫院的師資力量等。
(三)建立靈活多樣的學分制管理制度
大理大學專業數量多,專業涵蓋的學科門類多,在實施學分制改革時,應結合實際,制定靈活、多樣的管理制度,注重學生個性發展需求,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構建系統、協調的學分制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
(四)統一認識,創出特色
加強學分制改革的理論研究,借鑒國內外學分制改革的成功經驗,根據本校實際,進一步明確改革目標和模式定位,完善操作路徑,統一認識,大膽實踐探索。在大理大學學分制改革中已形成的學期制和通識教育特色的基礎上,應進一步發揮學期制的優勢,進一步加強通識教育的建設,提高質量,使特色更加鮮明。同時,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發展實際、富有特色的學分制改革之路,使學分制改革在推動學校發展中凸顯活力。
學分制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管理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必定會出現許多問題。因此,需要對存在的問題作進一步的分析研究,探尋其原因及影響因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思路,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持續推動學分制改革的順利進行。
〔1〕陳濤.再探學分制:學分制的形成、發展、問題及展望〔J〕.現代教育管理,2013(9):58-62.
〔2〕胡霞.我國高校學分制運行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6,15(5):72-76.
〔3〕鄭秋紅.淺析我國高等教育學分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12):64-66.
〔4〕江燕,程海濤,盧佳穎.學分制改革實踐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1):82-86.
〔5〕張學智.淺談我國高校學分制及制約因素〔J〕.科技文匯,2014(266):33-35.
〔6〕王偉,楊彩琴,曹德英,等.綜合性醫藥院校實施學分制教學改革的問題與對策〔J〕.藥學教育,2005,21(2):11-13.
〔7〕韓宏.高校學分制發展探究:試論高校學分制的起源、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濟南大學學報,2013,23(6):57-63.
〔8〕李曉麗.國外學分制的經驗及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2(4):101-102.
〔9〕朱梅林,付勉興,葉翔翔.學分制的產生、發展及國內外實施狀況探析〔J〕.科技信息,2011(12):81-82.
〔10〕羅詩翰,趙斯蒙,陳賢嬋,等.高校學分制現狀及改進策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5):253-254.
〔11〕趙潔,劉悅梅,郄立峰.學分制下我國高校教學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改進〔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12):104-105.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redit System Reform in Dali University
Wang Bin,Fan Xiaomei,Cai Yongyun,Yang Yiyu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Since 2010,credit system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 in Dali University,and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during 6 years.However,problems still remain in stimulating students'self-learning,teaching resource,and management system.It'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rough deepening reform,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and faculty resources,perfecting the system for continuing pushing forward the reform of credit system in Dali University.
Dali University;credit system;reform
G64
A
2096-2266(2016)11-0082-04
10.3969∕j.issn.2096-2266.2016.11.016
(責任編輯 劉英玲)
大理大學第五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V-112)
2016-08-26
2016-09-21
王斌,教授,主要從事教育教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