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燕 曹秀艷
(解放軍海軍總醫院兒科 ,北京 100037)
?
單倍體造血干細胞移植骨髓采集術供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鄭曉燕 曹秀艷
(解放軍海軍總醫院兒科 ,北京 100037)
目的 使骨髓供者能夠正確認識骨髓移植對受者的作用及重要性,了解采髓術的安全性,積極主動的為受者提供骨髓的捐獻,從而保障骨髓采集順利進行。方法 我們根據供者年齡、知識背景以及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供者的心理狀態,靈活的采取了口頭講解、書面教育、隨機性教育三種教育方式,對50 例供者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結果 50例供者中有12例供者在骨髓采集前產生焦慮、緊張、入睡困難等不適,30例供者擔心手術后會影響自身的健康,8例供者對骨髓采集術知識缺乏,通過我們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38例供者完全了解了骨髓移植對受者的重要性及采髓術的全過程,捐獻骨髓對供者的健康沒有影響;12例供者不同程度地消除了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減輕骨髓移植供者的心理負擔,促使了手術的順利進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結論 通過對供者實施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可以使供者了解捐獻骨髓的相關知識,調動了供者的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觀念,消除緊張、恐懼的心理,減輕心理負擔,為移植受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存幾率。
單倍體造血干細胞移植; 骨髓采集術; 供者; 健康教育; 護理
Haploi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one marrow collection technique; Donor;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骨髓移植為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最大的治愈機率,由于我國骨髓庫內沒有構建完善的資料系統,再加上部分家庭為單親狀態,由此導致骨髓供者與受者HLA相合率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大約30%左右,而單倍體相合骨髓聯合外周移植能使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得到顯著的提升[1]。由于歷史和現實原因,人們對捐獻骨髓存在各種疑惑。尤其是對捐獻骨髓后是否影響健康更為關注,有時甚至會由于供者家屬的不理解,而使骨髓移植受者喪失了移植的最佳時機。健康教育是針對到醫院接受醫療保健服務的患者及家屬所實施的健康教育活動[2]。整體護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新型護理模式,心理護理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護理工作者做好骨髓移植供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有重要意義。自2006年我科開展骨髓移植至今,我們對骨髓移植供者及其家屬進行了系統、動態、連續而又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50例異基因單倍體相合骨髓采集的供者,年齡15~40歲,平均年齡(25±2.5)歲,其中,男24例,女26例。均是在海軍總醫院兒科移植病房受者的父母及兄弟姐妹,體格檢查均符合造血干細胞移植供者捐獻的標準,所有供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教育方法
1.2.1 個案教育 對年齡較大的供者、年齡過小的供者、文化水平低不識字、知識接受能力較慢的供者,進行個體化教育,護士將教育內容講解給供者及家屬聽。
1.2.2 集體教育 由責任護士負責向供者及家屬講解骨髓移植的相關知識及采集方法,術后對供者的影響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和護理。
1.2.3 書面教育 在醫院走廊的墻壁上制作宣傳欄,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醫院自編的宣傳材料等,介紹骨髓移植的相關知識及重要性。介紹成功的案例,調動供者的積極性,將供者采髓術中比較重要或難懂的內容制成圖文并配以通俗易懂的宣傳卡片或手冊,供患者及家屬閱讀。
1.3 結果 50例供者中有12例供者在骨髓采集前產生焦慮、緊張、入睡困難等不適,30例供者擔心手術后會影響自身的健康,8例供者對骨髓采集術知識缺乏,通過我們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38例供者完全了解了骨髓移植對受者的重要性及采髓術的全過程,捐獻骨髓對供者的健康沒有影響;12例供者不同程度地消除了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減輕骨髓移植供者的心理負擔,促使了手術的順利進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2.1 心理護理 認真傾聽供者主訴,評估患者心理問題,對供者表現的負性情緒給予理解,溝通時要耐心,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向患者講解骨髓移植的重要性、方法及對自身健康的影響,介紹移植組醫生的技能。介紹一些移植成功后的案例和家長,我們請已經做過移植的供者與其交流,幫助他們消除緊張、焦慮情緒,同時教授供者減輕焦慮、緊張、的方法(如聽音樂、散步、看書、談心等),保持輕松的心態。血液病的患兒,經過長期的治療,家屬思想和經濟負擔過重,擔心移植后失敗及骨髓移植的費用過高。面對供者的顧慮,我們要耐心講解告知骨髓移植的費用,打消供者的顧慮,讓他們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有安全感和信任感[3]。
2.2 術前宣教 (1)自體血儲備:告知供者術前2周采集自體血備用,根據所需骨髓的量決定備血量,一般400~800 mL,存放無菌儲血袋中,放置血庫4 ℃冰箱中保存,已實施術中自體輸血。(2)造血干細胞采集:動員供者一般在受者回輸前4 d開始,連續4 d給供者注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惠爾血5 μg/(kg·d),1次/12 h[4]。患者注射rhG-CSF后,出現不同程度的低熱、頭痛、乏力、食欲不振、骨骼、肌肉酸痛等癥狀、其發生與皮下注射動員劑rhG-CSF影響成骨細胞的活性[5],及rhG-CSF動員后白細胞增高引起的高黏滯狀態,微循環造成組織缺氧有關。要告知供者干細胞采集后,隨著外周血細胞數的減少,上述癥狀即可消失。(3)術前1 d準備:術前禁食水4~6 h,講解腸道準備(禁食水)的重要性,預防手術中發生嘔吐、誤吸、窒息、腸脹氣等。在采集當天采集前2 h皮下注射rhG-CSF,促進骨髓造血干細胞向外周釋放,同時抽取血常規送檢,術前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防止發生術中輸血過敏。術區要備皮,講解術前備皮的目的,清潔皮膚,預防穿刺點感染。手術在手術室進行,術中用的所有器材等物品均經過高溫高壓消毒,護士要詳細地講解術前常規檢查的必要性,對其進行積極鼓勵,為骨髓采集提供最佳心理狀態。
2.4 術中宣教 (1)告訴供者采髓手術比較簡單,多施行硬膜外麻醉,不會損傷神經,指導供者配合麻醉師取適當體位,囑其在醫生操作時,不能活動,盡量避免咳嗽,防止針尖碰到神經,術后僅個別供者會有暫時的局部不適,會很快恢復正常,不會留下任何后遺癥。(2)告訴供者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會不斷監測血壓、心率、呼吸及心電圖,注意供髓者的一般情況,囑供者不必緊張,如果有惡心、嘔吐癥狀及時告知。在采集過程中骨髓采集的速度要慢,有利于提高細胞采集質量。如在采集過程中出現血壓、心率下降,要及時補充晶體和膠體維持正常的血容量,暫停采集。(3)采集骨髓主要是采集髂骨中(前/后髂嵴處)儲存的骨髓,囑供者保持俯臥位,盡量不要抬頭,減少頸部活動,整個手術過程中供髓者神志始終清醒,時間約2~3 h,量約800~1 000 mL,根據細胞動員的效果和受者的體質量決定采集量。在正常情況下,造血細胞生長和破壞處于平衡狀態,當機體處于緊急失血狀況或抽取骨髓時,造血速度就會相應加快。而在采集骨髓時,還會給供髓者補充術前準備的自體血,補充骨髓血的丟失。
2.5 術后宣教 (1)術后去枕平臥4~6 h,觀察供者術后體溫、心率、血壓、意識、術后出血及疼痛情況。若出現體液缺乏、低血壓,遵醫囑補充體液,加強營養支持;保持穿刺部位傷口敷料的清潔、干燥,定時換藥,避免過度的活動,如術區有疼痛,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物。(2)宣教:告知供者骨髓的再生能力非常強,抽髓后2~3周,骨髓一般可恢復正常,對身體健康狀況無影響。解釋術后可進行一切能耐受的活動,不會影響今后的工作與學習。(3)指導供髓者加強飲食營養,進食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
骨髓采集術是一種創傷性手術,因供者對捐獻骨髓的過程缺乏了解,導致情緒緊張恐懼,尤其擔心供髓后會對自身健康造成損傷和危害,是否會影響工作和生活等顧慮重重。而針對性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使醫護人員深入、仔細地了解每一個骨髓供者所擔心的問題,并給予及時而準確的心理幫助,減輕或消除每位供者的擔憂和恐懼,保證了骨髓采集術的順利進行、為移植受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存幾率。同時護士通過開展骨髓移植供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提高了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及工作責任感,提高了供者及其家屬對供髓的了解,為開展骨髓移植提供有利的支持。由于在醫院與患者接觸最早、最多的是護士,護士則成了健康教育的先鋒,所以護士應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加強健康教育理論的學習,加強自我修養,充分利用護士與患者之間的密切關系,積極進行健康宣教[6]。
[1] 潘妮,董磊.單倍體相合骨髓移植白血病患者造血重建的臨床分析和實踐.泰山醫學院學報,2014,35(9):895.
[2] 李曼瓊,羅艷華.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35-215.
[3] 許迎晨,高志嫻,劉玉風.骨科患者的心理護理[J].職業與健康,2005,21(11):1862.
[4] 王平,彭賢貴,陳幸華,等.單倍相合異基因外周血聯合骨髓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干細胞采集及移植效果評價[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5,35(5):585.
[5] 文婷,陳世彪,趙為祿.骨髓移植供髓者骨髓采集術1例麻醉體會[J].實用臨床醫學,2010,11(9):54.
[6] 金永紅,李美鋒.健康教育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5,12(8):2655.
鄭曉燕(1976-),女, 河北,大專, 主管護師,護士長,從事兒科臨床護理及護理管理工作
R473.72,R457.7
B
10.16821/j.cnki.hsjx.2016.17.014
20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