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昱霖
(百色市右江區人民醫院 廣西 百色 533000)
痔瘡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環形混合痔是痔瘡中一種常見的類型。環形混合痔的治療難度較大?;旌现掏鈩儍仍g是臨床上治療此病的傳統方法。用此方法進行治療的環形混合痔患者在術后多會出現切口疼痛、肛門水腫、肛門狹窄、切口出血等并發癥,且其住院的時間較長[1]。本研究使用高頻電容場痔核療法、MF-坐式多源紅外線肛腸治療儀及消痔靈注射療法對治療組的50例環形混合痔患者進行治療,該組患者的臨床效果較理想。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環狀混合痔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治療組中的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6例。該組患者的年齡區間為18~65歲,其年齡的平均值為(31.4±11.8)歲。他們的病程在0.5~3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5.3±8.7)年。對照組中的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8例。他們的年齡區間為17~68歲,其年齡的平均值為(29.7±10.3)歲。他們的病程在0.4~3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6.7±8.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在術前的30min,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灌腸,對其均進行局部浸潤麻醉。為對照組患者使用混合痔外剝內扎術進行治療。該手術的具體方法是:對患者進行骶管內阻滯麻醉,然后對其會陰部位與直腸的管道進行消毒處理,并為其取俯臥折刀位。手術醫生用雙手的食指與中指為患者擴肛,用止血鉗分離患者外痔的靜脈叢,直至其齒線以上的5mm處,然后對此處進行縫扎,最后為患者切除痔核。為治療組患者使用三聯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讓患者取左側臥位,使用碘伏溶液對其手術部位進行消毒,并對此處進行鋪巾,然后為其擴肛,以松弛其肛門處的肌肉,使其痔核全部暴露在外。根據患者痔核的分布情況將其內痔的間溝分為3~5段,并保留其粘膜橋和肛管的皮橋。用HCPT治療儀的電刀切除患者的外痔,并做一個梭形切口,對其皮下的靜脈叢進行剝離處理,為其剝離結締組織直至齒線,并對此處進行固定處理。對于此處存在血栓的患者,要為其徹底剝離血栓。用電鉗夾住患者的痔核,對其痔核電凝3~5s后,用電刀切除其結扎線外的痔組織,并對其外痔基底部的出血點進行縫合,對其皮橋下出現曲張的靜脈叢進行剝離處理,并間斷性地縫合其皮橋,修剪其創緣。對創緣止血成功后,在肛鏡的引導下在患者內痔的基底部、傷口的下基層、外痔的創緣處分別注射5~9ml的消痔靈注射液(生理鹽水與濃度為1%利多卡因的混合溶液)。然后,手術醫生用右手的食指按摩患者肛門的內部,以使其藥物滲透均勻。確?;颊叩氖中g部位無滲血點后,在其肛門處分別放置1枚雙氯芬酸鈉栓(以凡士林紗部纏卷),并使用滅菌紗布為其包扎傷口[2]。在術后的第2天,用MF-坐式多源紅外線治療儀對患者的患處進行照射治療,早、晚各治療一次,每次治療的時間為0.5 h,治療7d為一個療程。手術結束后,臨床醫生告知患者在術后的3d內要食用半流質食物,然后根據患者身體的恢復情況逐漸用正常食物代替,并告知其禁止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1.3 療效判定標準[3]①痊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其痔核全部萎縮。②好轉: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其痔核部分萎縮。③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均無改善。治療的總有效率=(痊愈的人數+好轉的人數)/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經治療,在治療組的50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痊愈的患者有37例(占74%),為好轉的患者有13例(占26%),該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0%。在對照組的50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痊愈的患者有18例(占36%),為好轉的患者有24例(占48%),為無效的患者有8例(占16%),該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4%。經比較,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8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經治療,在治療組中,出現切口出血的患者有3例,出現尿潴留的患者3例,出現創緣水腫的患者有2例,該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6%。在對照組中,出現切口出血的患者有5例,出現尿潴留的患者有3例,出現創緣水腫的患者有4例,出現肛門狹窄的患者有2例,出現大出血的患者有1例,該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0%。治療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16%)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混合痔外剝內扎術是臨床上治療環形混合痔的傳統方法。該方法具有創傷面積大、患者疼痛程度嚴重、傷口愈合的時間長等缺點,且易引起患者出現創緣水腫、肛門狹窄等術后并發癥,因此臨床療效不夠理想。近年來,我院對該手術方法進行了改良,使用HCPT在此病患者外痔的底端向其肛管的內部作一個“V”形切口,從而達到剝離其皮下的靜脈叢、保護其皮橋、防止其創緣處出現水腫、減少其出血量、預防其出現肛門狹窄并發癥的目的。消痔靈注射劑是一種硬化劑。此藥能夠促使此病患者的痔核出現硬化、萎縮,并降低其術后大出血的發生率。術后為患者使用MF-坐式多源紅外線治療儀進行治療,可以有效地避免其傷口出現感染,促進其手術部位的細胞組織再生,進而促進其傷口盡快愈合。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三聯療法治療環狀混合痔的效果顯著,且術后并發癥少。此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余兆惠,李榮.三聯療法治療環形混合痔200例臨床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2,18(1):43-44.
[2] 陳鵬,聶慶明,劉瓊輝.三聯療法治療環狀混合痔的療效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12,3,41(8):798-800.
[3] 王悅輝,余智濤,李綺瀚等.三聯療法治療重度環形混合痔的臨床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1,17(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