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晶
(山西職工醫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藥劑學作為藥學及相關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其涉及到的知識層面極為廣泛。藥劑學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1]。醫學院校的學生在學習藥劑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多個學科的理論知識,還需將這些理論知識與藥學實踐相結合。傳統的藥劑學教學法主要是課堂講授,此方法較為單一,無法讓學生將學到的各科知識有效地運用到藥學實踐中。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醫學院校的學生進行藥劑學教學的最佳方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運用了案例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和基于問題式教學法對藥劑學專業的學生進行授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三種教學法在本質上均屬于啟發式教學法,它們之間具有相互推進的關系。采用這三種教學法對藥劑學專業的學生進行授課,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開拓創新精神。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先通過案例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其將理論知識與藥學實踐相融合,從而使其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藥學實踐技能。然后,通過探究式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其在掌握藥學實踐技能的基礎上對新的知識內容和操作方法進行探索。最后,教師使用具有引導性質的基于問題式教學法來實現對學生的啟發教學,以便讓學生將啟發結果運用到對理論知識的深層理解與藥學實踐中。為了進一步闡述綜合使用這三種教學法的有效性,筆者通過具體的教學實例進行展開論述。現報告如下。
案例教學法是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通過對典型案例進行詳細解說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法。該教學法的優勢是: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此教學法是通過對具體案例進行詳細的講解,將無形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有形的實踐能力,以便迅速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課堂授課教學法,僅對學生進行純理論的教學,無法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藥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效果并不好。藥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若學生只懂理論知識,卻不會進行相應的調劑操作,就無法將學到的藥學理論知識熟練地應用到藥學實踐中。如:在向學生講授《滅菌制劑與無菌制劑》這章的內容時,筆者選用了安徽省曾經發生的典型藥害案例“欣弗案例”。該案例的典型之處在于,藥廠未按照規范的生產工藝進行制劑,導致其生產的產品均不合格,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危害[2]。在確定典型案例后,筆者將這一章的教學活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讓學生先預習教材,并讓其將預習的重點放在注射液制備工藝的制備過程及滅菌制劑安全性保障措施上。第二階段讓學生搜集與“欣弗案例”有關的所有注射液安全事件的信息。第三階段讓學生們圍繞這一典型案例展開討論,并讓其對這一事件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并提出保證滅菌制劑安全性的對策。第四階段是教師進行評論。教師以教學大綱中的教學要求為總領,對學生們在討論的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具體的解答,然后對本章內容的要點進行總結,以加強學生對本章內容的理解。筆者在本章的教學活動中始終圍繞“欣弗案例”進行授課,不僅增加了學生對滅菌制劑安全性保障措施掌握的程度,還強化了其安全意識,使其對滅菌制劑與無菌制劑的生產安全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鄧穎慧等人的研究表明,在進行藥劑學的教學時應配合實驗教學,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3]。20世紀美國著名的教育家約翰·杜威認為,科學教育不僅需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習到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醫學院校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學實驗的內容過于陳舊、教學實驗的方法落后等。這些問題導致藥學教學實驗僅局限在驗證性實驗上,沒有任何的開創性,學生在還沒有進行實驗時,就已經知道了實驗的結果,大大地降低了學生進行藥學實驗的主動性。另外,傳統的藥學教學實驗的實驗操作單調乏味,既無法啟迪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式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行設計處方與實驗方案,并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設計及自主完成整個實驗過程,再由教師對學生的實驗設計、實驗過程進行審閱和評判的一種新型教學法。此教學法改變了以往教師動手學生觀看的實驗狀態,實驗的主角由教師轉變為學生。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只需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然后由學生自行完成整個藥學實驗,提高了學生進行藥學實驗的積極性。如在制備維生素C針劑的實驗時,由于維生素C具有易氧化、不抗高溫等特點,在進行制劑的過程中維生素C極易被分解破壞。因此,筆者在進行這一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使用探究式學習法針對維生素C的特點選擇處方和設計工藝流程,盡量減少維生素C受到氧化的幾率。探究式教學法可讓學生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掌握理論知識,不僅提高了其藥學實踐能力,還培養了其創新精神。
從1950年起基于問題式教學法就被應用于醫學院校的教學工作中。此教學法的優勢在于能夠營造出主動愉快的學習氛圍,通過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在討論中傳遞個人觀點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4]。在對學生進行各類制劑的教學時,教師一般情況下會把教學流程分為五個步驟:一是配制理論,二是制劑工藝,三是技術要求,四是質量控制,五是合理應用。此教學法盡管具有條理清晰、邏輯縝密的特點,但由于制劑的種類繁多,學生極易因講授形式單調、內容枯燥、信息量大而喪失學習興趣。在藥劑學中固體制劑是極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在制備固體制劑的過程中會涉及到粉體學理論。但在教材中卻將與粉體學理論相關的固體制劑分離成為新的章節,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困擾。筆者針對這一問題,在講授完固體制劑的內容后,運用基于問題式教學法對粉體學的相關內容進行提問,如“粉體制劑的特性有哪些”“粉體學的相關理論可以用來解釋哪些固體制劑的制備工藝”等。在提出這些問題后,引導學生去查閱相關的資料,讓其對教材中與粉體學相關的內容進行總結,再組織學生對粉體學與固體制劑制備工藝的關系進行討論。最后,由教師對粉體學與固體制劑制備工藝的關系進行總結與概括,并對學生在討論中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講解,以使學生對制備固體制劑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技術問題和解決方案有更深刻的理解。
筆者在對藥劑學專業2013級的學生使用這三種教學法進行授課后,對這些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評估實驗。進行評估實驗的項目包括:復方碘口服溶劑的制劑設計、阿奇霉素干混懸劑的制劑設計、乳劑的制劑設計、魚腥草注射劑的制劑設計、對乙酰氨基酚片劑的制劑設計、紅霉素軟膏劑的制劑設計、吲哚美辛栓劑的制劑設計。進行評估的結果顯示,這些學生理論知識的平均成績為92±5.1分,其實踐技能的平均成績為93±4.3分,效果十分理想。
綜上所述,使用案例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和基于問題式教學法對醫學院校藥劑學專業的學生進行授課,可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法中的缺陷,提高其教學質量。
[1] 孫淑萍,李勝利,劉同明,朱咸陽. 談談探究式教學法在藥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20:72-74.
[2] 喻樊. 應用為導向的模塊化多元教學模式對深化藥劑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 安徽農業科學,2014,31:11211-11213+11224.
[3] 鄧穎慧,龐艷華. 探究式與合作學習策略在藥劑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探索[J]. 大理學院學報,2015,04:89-92.
[4] 李文靜,張懋璠,左嵐,蔣昆諭,趙妍,孟勝男. 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藥劑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J]. 西北醫學教育,2014,04:794-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