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禹崇香
【內容摘要】創新是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職政治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培養學生的好習慣,但實踐教學效果卻不甚理想。針對這種情況,中職學校的政治教師們要不斷地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用創新的方法激活課堂。本文以中職政治課堂教學創新方法為核心,探討了三種舉措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中職 ?政治 ?創新
根據中職政治教育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不高,大部分是因為沒有考入普通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生活和學習習慣也不好,由于成績長期不好,所以他們的自信心也會受到傷害。所以,教師在面對這樣一批學生的時候,應當在課堂改革的同時關注同學們的心理狀態和接受能力。
一、改革教學觀念,發展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中職學校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通常不是很融洽。學生正處于叛逆期,對于教師的一些想法都不能完全接受,所以,長期下去就會導致教師和學生們關系進入到一種僵局。但是,如果教師能夠打破僵局,以一種平等、友好的態度同學生相處,將傳統的“一切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觀念轉換成教師和學生平等的方式,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就可以改善師生關系。當學生體會到了自己在學習中的地位,就會正確認識學習,并且開始努力學習,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措施的重點是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摒棄固有的傳統思想,真正地用真心去與同學們相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一個師者、長者和朋友的作用,盡心盡力去引導學生、輔助學生、親近學生,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同學們對教師產生了好感,自然而然對教師講授的學科也會更加有興趣。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學生不再抵觸教師、懼怕教師,和教師在心靈上達到互通和共鳴,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課堂也會逐漸變得活躍起來,在一個平等融洽的課堂,學生們能夠感受到課堂的溫暖,在這樣一種和諧的氣氛下,同學們能迅速提高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和學習效率。
二、改變教學模式,開拓學生的思維方式
教學模式的一大創新就是讓同學們加入課堂。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不間斷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們很可能早就走神或者封閉了大腦不去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學習效率特別低,尤其是對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他們原本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就不集中,如果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就更是無法吸收知識。為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教師要設計課堂環節,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比如在講解“價值規律”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就安排同學們對市場供求關系做一定的調查和了解,然后再講調查到的結果以小品或者舞臺劇的形式在課堂中展現出來,通過小品反映出“供求不平衡導致商品價格和價值不一樣”的規律。通過小品展示的過程,同學們能夠深刻地理解價值規律,并且在相互的合作中培養同學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另一種教學方式就是合理運用多媒體。伴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也逐漸走進學校。多媒體教學能夠將同學們沒有機會接觸到的事物直觀地展示出來,并且,通過視覺、聽覺的雙重碰撞,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維,使得學生能夠借助屏幕發揮想象力,提出很多從未有過的想法和觀點。這種教學模式,相比于之前呆板的教學,多了幾分生動,為課堂也增添了一絲活力,借助影音資料,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課堂內容,并且為他們留下更深的印象。
三、分析學生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處于高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還屬于未成年人,但是很多卻已經有了部分成人的思想,但是還不夠成熟,思想十分矛盾,情緒也有很大波動。他們渴望獨立,卻還沒有能力完全獨立,時刻想要擺脫家長和教師的管束。教師在管理這些學生的時候,不可以“以毒攻毒”,用一種強硬的方式試圖去擊敗學生,這會激發同學們強烈的逆反心理,越來越不服從教師的管教。所以,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分析學生的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約束學生又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要想做到這些,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有一定的了解,熟悉每個人的性格和秉性,對癥下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欲速則不達,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就是這樣,不能一味想去征服學生、領導學生,而是要換位思考,以同學們的視角去感受學生的感受,在情感上與學生站到一起,再共同進步。當學生覺得自己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他們能夠自己決定時,很多之前被束縛的思想就會重新迸發出來,為創新學習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為了中職學校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模式,包容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以朋友的身份幫助學生學習,以開放的心態去迎接學生的各種思想,使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在課堂中輕松愉快地學習、交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教材的基礎之上,提出創新的觀念。一旦改掉了之前的壞習氣,教師們就會發現學生們在不停地進步,與此同時,教師也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得到進步。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民族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