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伊琛
穆塞韋尼在2月18日的大選中打敗了7位對手,以60.75%的選票開啟了新一個5年總統任期,繼續將自己的名字與烏干達緊緊掛在一起
約韋里·卡古塔·穆塞韋尼在烏干達執政已達30年,與領導喀麥隆40年的保羅·比亞相比,雖然資歷還稍遜一籌,但絕對算得上是非洲執政時間最長的領導人之一。
回顧穆塞韋尼的政治生涯,可以看到他是怎樣從游擊戰士走向政治巔峰的。21歲的穆塞韋尼在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讀政治經濟學,大學期間就喜歡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等人的著作,26歲任密爾頓·奧博特總統府助理秘書。一年之后伊迪·阿明發動軍事政變,奧博特政府被推翻,穆塞韋尼與包括奧博特總統在內的一些人流亡到坦桑尼亞。
阿明統治期間,國家的政治混亂,市場凋敝,經濟崩潰,國民大批流亡,有二十余個反阿明組織在國外結盟,烏干達還與坦桑尼亞有長達半年的戰爭。戰爭結束后,阿明下臺,而烏干達并沒有就此安穩下來,權力之爭使得總統大位再三更迭。當9年前的總統奧博特再度履職時,同樣參加了競選的穆塞韋尼指責其操縱選舉,于1981年成立全國抵抗運動及其武裝組織全國抵抗軍,開展反政府的游擊戰。
蒂托·奧凱洛將軍于1985年5月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奧博特政權,而穆塞韋尼領導的全國抵抗軍在烏干達西北部叢林中活動了5年,在1986年1月攻占首都坎帕拉,接管了整個國家。蒂托·奧凱洛下臺,穆塞韋尼從此開始當權。
在烏干達的歷史舞臺上,政黨之爭帶來了數次排除異己的獨裁統治,自1962年獨立24年以來,7次政權更迭中有4次靠暴力方式完成。1986年,全國的黨派大大小小共有15個,且擁有不同的宗教背景、來自不同的地區和民族,矛盾四起。穆塞韋尼任總統后,根據烏干達的國情,變“多黨議會民主制度”為“無黨派民主”方式,禁止政黨活動但并不取消政黨,參與競選的人只能以個人身份參選,促進了烏干達的民主與安全。
“無黨派民主”雖然凝聚了全國人民的力量,但這種政治體制遭到西方詬病,加之國內反對勢力的呼聲,穆塞韋尼不得不在2002年開放黨禁。2005年,烏干達實行多黨制后廢除總統連任限制,穆塞韋尼在2006年與2011年的兩次總統選舉中勝選連任。
穆塞韋尼當政期間,烏干達從世界上受艾滋病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變為非洲乃至全球預防艾滋病毒感染的成功典型,聯合國艾滋病防治署也在2001年授予穆塞韋尼“世界防治艾滋病突出領導成就獎”。此外,婦女的地位得到提升。議會中婦女所占議席的比重大幅提升,穆塞韋尼政府還通過政策和法律使得烏干達婦女在思想上得到解放,能夠在政治領域為自己發聲。
當然,穆塞韋尼的某些舉措也廣受異議,他簽署的反同性戀法案就是其中一例,他們認為,同性戀行為是后天習得,有悖于非洲傳統家庭倫理。盡管一些西方國家以停止援助等方式發出警告,但同性戀在烏干達仍被定性為非法行為。
穆塞韋尼的治國之道使烏干達從動亂走向正軌,但形式民主、實質集權,且“總統一人身系國家命運”本身有著變數與風險,執政時間過長及某些內外政策也引來不少爭議。穆塞韋尼在新一個五年中會帶領烏干達走向何方,人們只能拭目以待。
動亂混戰給穆塞韋尼留下了一個十足的爛攤子,各項事業百廢待興,在其執政的30年間,民族沖突基本結束,政局趨于穩定,經濟持續增長。對于飽受戰亂之苦的烏干達人民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擁有安定的生活,“無黨派民主”也因此備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