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瑜婷
對于這群漂亮姑娘,為什么很多人非常鄙夷,
另外的人又熱情追捧
毫無疑問,能上微博頭條的是“王思聰的網紅女友”這樣的新聞,人們已經不太有耐心去了解這個互聯網時代下新經濟現象背后的商業邏輯。
大部分淘寶店做得不錯的網紅都有把它當成事業在經營——產品是她們在社交網站上呈現的自己。這本身就需要一定的自媒體經營能力,最起碼你得不斷地保持跟粉絲的互動頻率,找聊天話題,迅速回復催貨信息。她們對粉絲甚至表現出某種戰戰兢兢的態度,比如一位網紅說,不要寫我穿皮衣,我的粉絲會罵我不環保的。
這些女孩大多也是90后,能承擔罵名并收獲豐厚本身證明了其性格不孱弱,也有一定的付出。像大部分人類一樣,她們會認為自己得到的都是理所當然的,一點點否定或者懷疑都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事實上,許多網紅的努力背后有人幫忙,男朋友也好, 閨蜜也罷,還有最新誕生的更系統、更規模化的事業伙伴——網紅孵化器公司。她們當然不會在粉絲面前強調這一點——這份工作,毫無疑問具有表演的性質。一位孵化器公司的CEO不愿意透露旗下網紅的名字,因為粉絲不希望看到自己追隨的網紅有他人的幫忙,網紅更希望人們看到她們自己的努力。
沒有所謂的一技之長,就靠刷臉——這本來正是網紅被主流社會吐口水的第一宗罪。 某位網紅接受我們的采訪時就說,“我見你是因為很多人對網紅有偏見,她們就覺得網紅整形啦、外圍女啦,騙粉絲錢,私生活混亂啦,但大部分網紅不是這樣的。我敢說我的私生活就比較簡單。”
清華大學心理發展中心講師、北大心理學博士李松蔚認為,普遍來說,中國人對于靠臉吃飯、靠交際能力吃飯的女性都會賦予負面評價,就像以前說上海灘的交際花,以及當下對一些沒有作品的女明星的諷刺。他覺得這多少跟中國人對外表的認知有關,“中國人向來會認為人的外表是不重要的,是皮相,要注重心靈美。但在實際生活中又恰好相反,非常看重外表。我們的行為是一套,一本正經所表達的價值觀又是另一套。”
因為被污名化,行業內的人會反復強調——不是所有網紅都跟“外圍女”、“海天盛筵”這些生活方式有關。如涵公司CEO馮敏覺得偏見由來已久,這批女孩大部分是藝術生,畢業于設計相關專業。在大學的時候就可能文科不好,理科也不好,長得漂亮,愛打扮,被人指指點點。他說自己是抱著“尊重”的態度跟這些女孩合作。他甚至覺得他們家的張大奕 (網紅店銷售額第一)太優秀了,擔心她不好找男朋友。
“中國社會表面上很開放,但實際上還是對女性有某種隱含的道德規范。”李松蔚說, “很多男性就打心底不想跟那種女性魅力過強的女孩結婚。漂亮女孩在傳統社會都是做妾的,正房要在道德上有楷模作用。所謂‘丑妻可以白頭。中國人也追崇美女,但他知道上不了臺面,覺得你就是賣肉的,在道德上持諷刺態度。”
“如果你是個‘正經女人,又長得漂亮,就很加分。如果你只是個漂亮女人,那大家就會覺得不正經。你要證明自己的努力就比較艱難。”
關于什么是正經的規范也在發生變化,卻也不是翻天覆地的變。比如網紅周揚青曾經被拍到抽煙的照片,剛好是“嘬煙嘬到臉都凹進去那種”,然后她被罵得要死。
網紅在大眾眼里的第二宗罪跟網絡有關。李松蔚觀察到,靠網絡成名的人得到的社會評價都會偏低。“好像這群人就是靠一些段子,抖機靈啊、發發圖片啊就可以火。不夠有價值和技術含量。”
根據淘寶的數據,網紅的粉絲多是29歲以下的女生,也就是90后為主。一些90后的受訪者表示她們基本上不會在第一時間對網紅這個詞產生反感。根據整容醫師張少白的臨床經驗,錐子臉的流行也多是在90后。如果這些數據沒錯,罵網紅的人很可能跟網紅的粉絲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代際差異。
網紅的第三宗罪大概跟錢相關。中國經濟在近三十多年高速增長,90后購買力普遍比80后在20歲出頭時要高。91年出生的網紅粉絲Christine告訴我們,她在雙11花的錢是跟母親要的,盡管她已經大學畢業了。這種現象并不少見。
反對者的感受是這些網紅不勞而獲——甚至上升到對社會貧富不均的極度憤慨。比如一篇報道將網紅的生活跟女工做對比,引起很大反響,一位網友留言,“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也有網友因此決定再也不買網紅的衣服了。對有些人而言,這些漂亮女孩賺了錢,能對社會有什么作為呢?
在李松蔚看來,90后對錢的敏感度比80后要低得多。比如她們會叫王思聰“老公”,“就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不是真正嚴肅意義上的‘老公。”但80后對經濟收入是否正當化這件事相對更加敏感,“也更有情緒化。”
按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裴諭新的說法,網紅年輕、注重外表、暴得大名、炫耀型消費,就與中國傳統的“注重內涵”、不張揚個性、藏鋒、循序漸進、尊崇權威相互違背。到了90后這一代,“她們覺得自己也可以擁有那種生活方式。”
李松蔚也有類似的分析,“90后恰好是價值觀解構的一代,她們從小就覺得,沒有什么是一定正確的,或者一定有價值的。”正是因為90后價值觀更多元,他們也更愿意買網紅的產品。
第四宗罪或許是整容。人們說起網紅就想到錐子臉。一位整形過的網紅覺得有點委屈,“天生長得漂亮的人其實并不是很多。 現在小姑娘肯定都是希望自己去變美。漂亮的人里面整過動過的人的比例一定比普通人多,對不對?要不然她怎么會變漂亮呢?這種風氣你懂嗎?有人是整完形以后她才成為網紅的。也有可能她在當網紅的時候一直整一直整。”
“如果大家都覺得錐子臉好看,她們自然要做成錐子臉啊!” 裴諭新說。
在女權主義者、廣州新媒體女性網絡召集人李思磐看來,網紅們收著下巴,自拍成錐子臉,完全就是在迎合外界對女性的一種“病態的外表審查”。
有趣的是,在網紅微博下面留言咒罵的,大多是女性。那位整過形的網紅有時會感到有些不公,“我不是騙你哦,我底子算好的,網上說我整形的對比照片,拿的是我最胖時候的照片。有些罵我的人,明明就比我整得還厲害。”
對此,北大新聞學院的青年教師王洪喆的理解是,“男性內心應該不會拒絕投射欲望,但女性完全可能是撕的心理。”當然,某些新聞客戶端的評論上也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男性在罵網紅“婊子”。對此,裴諭新很反對,“婊子是對所有女性的污名。不管對何種女人冠以“婊子”的稱呼,都是用性的抹黑來侮辱女性,都是非常粗鄙的性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