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莉萍++劉志丹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雷鋒精神和中國夢的相關講話,為理論界提出了如何認識雷鋒精神與中國夢的相關關系的問題。要想搞清楚二者的相互關系,必須先明確如下三個理論問題:一是雷鋒精神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意義,二是雷鋒精神與中國夢的內在契合,三是雷鋒精神對中國夢三大路徑的外在支撐。
[關鍵詞]雷鋒精神;中國夢;理論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2-0059-02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對“中國夢”進行了闡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1]2014年3月11日,習近平在接見某工兵團“雷鋒連”指導員謝正誼時說:“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你們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2]由此,總書記的講話為理論界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認識雷鋒精神與中國夢的相關關系。筆者認為,如下三個問題是認識二者之間相互關系的重要理論前提。
一、雷鋒精神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意義
思想變革是時代變遷的動力,理論創新是實踐創造的先導。作為雷鋒精神的實踐傳承者和理論工作者,我們要想在實踐層面為中國夢的實現注入現實動力,必須首先從理論層面開展扎實的基礎理論研究。
面對雷鋒精神與中國夢這個重大的理論問題,首先需要思考的是,雷鋒精神對中國夢的實現有沒有意義?如果有,它的意義又體現在那些方面?對于第一個問題,答案無外乎兩種:一是有意義,二是沒有意義。顯而易見,問題的答案肯定是前者,這是可以達成共識的。但是,如何定位雷鋒精神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意義,還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細觀理論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雖然各自的理論表述存在差異,但實質內容基本一致。也就是說,這些回答似乎都將雷鋒精神定位于“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這種觀點強調的是,雷鋒精神作為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中國夢凝聚了“精神偉力”,挖掘雷鋒精神的精神源泉,高舉雷鋒精神的精神旗幟,必定能夠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精神力量基礎。
雷鋒精神之所以能夠歷經時代變遷而永不褪色,穿越時空阻隔而歷久彌新,把握理論脈搏而開拓創新,原因不僅在于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和典型代表,更為重要的是,雷鋒精神具有緊跟時代步伐和回應社會熱點的理論力量和實踐品質。作為雷鋒精神的實踐傳承者和理論工作者,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回應當今社會的重大理論熱點問題,即中國夢的實現問題。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是每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夢。作為普通勞動者精神境界的典型代表,雷鋒精神在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地位和實踐作用。
我們完全贊同雷鋒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偉力這種觀點,但是,僅僅將雷鋒精神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意義界定為精神層面是不夠的,這只是重要意義的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根據馬克思社會歷史觀的基本觀點及雷鋒精神的具體內涵,它的重要意義還應該存在于另一個方面,即雷鋒精神對實現中國夢的實踐推動作用。無論是“一顆釘”的愛崗敬業精神、“一滴水”的團結協作精神、“一團火”的無私奉獻精神、“一塊磚”的普通勞動者精神,還是“一片葉”的感恩反哺精神,都是雷鋒精神推動社會實踐發展的最典型特征,這些特征也必將體現在實現中國夢的具體社會實踐之中。因為,實現中國夢,僅僅依靠理論總結和政治宣傳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現實的實踐基礎,即廣大人民群眾的具體行動,正所謂“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二、雷鋒精神與中國夢的內在契合
雷鋒精神與中國夢之間是什么關系?這個重大的理論問題是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之后,理論界討論得最多的核心問題。筆者認為,雷鋒精神與中國夢是一種內在契合關系,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凸顯了雷鋒精神與中國夢在理想信念層面的內在契合。實現中國夢,走的既不是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符合中國基本國情的自己的路,這是一條被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證明為正確的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雷鋒精神的首要內涵就是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如果偏離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中國任何的“夢想成真”,不僅會失去它的政治價值,也將同時失去它的實踐價值。
第二,實現人民幸福,凸顯了雷鋒精神與中國夢在價值取向層面的內在契合。“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是中國夢勾勒出的未來美好圖景。在這幅美麗畫卷之中,“人”無疑是關鍵要素,無論是“國家富強”,還是“民族振興”,其根本落腳點都是“人民幸福”。換言之,中國夢的實現最終都要統一于“人民幸福”的歷史語境之中。因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是為人民共創幸福、共享幸福的中國夢。這是中國夢核心價值取向的最鮮明體現。飽含時代意蘊的雷鋒精神價值取向的最終目標也是“人民幸福”。對于這個價值目標的追求,雷鋒精神既有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的目的保證,又有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新精神的手段保證。
第三,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凸顯了雷鋒精神與中國夢在精神實質層面的內在契合。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愛國主義構成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的時代主題,中國精神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民族意識和民族品格之中,早已凝聚在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之中。因此,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因為“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雷鋒精神中所包含的敬業精神、創業精神和創新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作最為全面而又最為生動的詮釋,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光輝典范。
三、雷鋒精神對中國夢三大路徑的外在支撐
習近平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不僅明確地闡釋了中國夢的三項具體內容,即“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且創造性地指出了實現中國夢的三個關鍵路徑:“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即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雷鋒精神不僅與中國夢具有內在的契合性,而且其對實現中國夢的三大路徑具有外在支撐的功能。
第一,雷鋒精神是中國道路的文化支持和精神保障。當今社會,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世界和中國之間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現象不斷激烈,交流、交融、交鋒態勢不斷增強,因此,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情況愈來愈復雜多樣。要在這種復習情況下實現“中國夢”,必須首先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在此過程中,雷鋒精神以其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為中國道路提供文化支持和精神保障。這一理想信念,能夠激勵我們全黨全社會自覺地把個人的追求和奮斗同黨的事業、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聯系起來,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雷鋒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代表和集中體現。雷鋒精神傳達了一種人人都應該追求的人生態度,這就是對國家、對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工作、對事業的敬畏和執著,對他人、對社會的感恩之情,對物質欲望的克制和自律。由此可見,雷鋒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代表和集中體現,它賦予中國精神以鮮活的人格魅力和生動的精神風貌。所以,在當代中國,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雷鋒精神。具體說來就是:其一,雷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是中國精神的核心因素;其二,雷鋒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是中國精神的具體實踐;其三,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是中國精神的行為規范;其四,雷鋒的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是中國精神的不竭動力;其五,雷鋒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是中國精神的時代要求。
第三,雷鋒精神是中國力量的力量來源和動力源泉。中國夢是民族的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有中國13億人團結一心、同心同德、齊心協力,才能形成實現夢想的磅礴之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才能確保勝利之本和力量之源。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雷鋒精神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通過雷鋒的日常小事來團結廣大人民群眾,號召全國人民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目標而努力奮斗,從而使13億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實現中國夢而匯集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 參 考 文 獻 ]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習近平.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11/c_119718630.htm,2014-03-11.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