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洋
摘 要:部門雙軌制作為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多項涉及到團隊管理和職工權益的工作亟待改善和提高。工會建家工作對于雙軌制部門在隊伍建設與制度管理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指導和推動意義,因此推進建家工作為雙軌制部門實現長遠戰略規劃增加了動力,促進隊伍平穩健康發展。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統計法,對工會相關工作進行量化分析,對今后開展建家工作提供科學客觀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雙軌制部門;工會建家工作;員工權益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雙軌制部門從無到有、從淺到深,逐步建立健全工會三級建家工作,將維護員工權益、保障員工合法權利作為工作重點,工會建家工作不僅注重加強理論建設與學習,更將理論運用到實踐,深化工會工作在員工隊伍中的影響。與此同時,本文采用問卷統計的方法,選取部分雙軌制部門職工為研究對象,深入了解雙軌制部門員工對于工會工作的認識,通過量化指標指導實際工作,為今后工作指明方向
與目標。
一、新政策,在改革浪潮中明晰建家工作重要性
2000年8月,中組部、人社部發出了《關于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200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人事部《關于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的通知》;2011年8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9個配套文件。其中的《關于事業單位分類的意見》,按社會功能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方式等情況,將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細分為兩類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二類。[1]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事業單位改制的政策文件指示,事業單位將逐步向企業性質過渡,在這個過渡周期中,必將面臨企事業并軌運營的階段。隨著人事制度的改革及社會化工作的不斷深化,事業單位各職能部門的人員結構與工作分工將會逐步向企事業并軌制度轉變。[2]為了能讓雙軌制部門工會建家工作真正落在實處,讓員工切實感受到工會組織的關心與溫暖,深入了解工會工作的必要性和公平性,進一步深化雙軌制部門工會工作,最大程度的為員工提供合法、合理、合情的服務與支持,通過本研究為今后的各項工作奠定扎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在企事業并軌制度過渡階段中,如何推動工會工作的發展,如何增強合同制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如何做好建家工作,都極具研究意義和研究價值。
二、新部門,在建家工作中學習模范單位先進性
部門雙軌制作為事業單位改制過程中所呈現的新趨勢,在開展工會建家工作中缺乏實踐經驗,理論知識匱乏問題突出,出現了起步晚、發展慢、問題雜的現實狀況與瓶頸,因此在建家工作方面以模范工會小組為參考榜樣,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深化總結,穩步扎實推進雙軌制部門建家工作的開展與落實。
(一)積極發揮骨干隊伍的先進帶頭作用
要想隊伍帶的好,首先練好排頭兵,通過工作的總結不難發現,老員工和管理人員發揮了不可或缺的模范帶頭作用,不僅在日常工作中發揮了管理工作職能,更在各項活動中有突出表現,是工會建家工作的帶頭人,積極調動骨干隊伍的力量能夠為雙軌制部門的各項工作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職工活動,提供施展個人才能的機會
在建家活動中, 要深入了解教職工的所求所需,通過豐富多彩有特色的工會活動廣泛吸引教職工的參與熱情。黨政機關崗位根據各部處的特色工作,開展專業技術、崗位技能競賽,針對不同階段的需要制定實事求是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使廣大職工能夠從活動中收益,不斷更新思想、學習知識、掌握技能,使思想和行動保持同步提高。
建家工作建設的不僅是工會小家,更多的成果是隊伍凝聚力和職工歸屬感的提高,真正建立起有愛心、有關心、有熱心的互愛互助小家,通過愛的互通與傳遞,實現“小家凝大愛,職工做主人”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通過豐富多彩的職工活動,提高職工綜合素質,展現積極向上的團隊正氣,既促進了小家建設,又為員工創造了實現自我的平臺,從活動中發掘自身優勢,讓有潛力、有熱情的職工在工會組織中發光發熱。
(三)發揮紐帶橋梁作用,搭建員工溝通交流的平臺
工會小家個體雖小,但承擔的責任與職能不容小覷。在貫徹落實黨和全國總工會精神指示時,小家是起到了上傳下達的重要作用,是連接基層群眾的有效途徑,也契合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群眾路線思想。小家的紐帶橋梁作用在基層職工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緊密聯系了廣大職工,真正實現了人民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工會作為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廣大職工群眾是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重要主體,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受益者,也是實踐者,建家工作以促進隊伍建設為基礎進而推動整個職工隊伍和諧有序發展。
建家工作發揮的另一項主要職能是加強職工間的溝通與交流,橫向是本部門職工的交流,進一步拓展深入到不同部門甚至是不同單位間的縱向溝通。通過小家搭建的平臺,為職工發展提供廣闊平臺,交流互通,傳遞正面積極的信息,尤其是在宣傳黨政廉潔思想和民主集中制工作中,大力發揮小家平臺,將信息高效準確傳遞,橫縱向結合,推動小家信息扁平化、滲透化覆蓋。
三、新機遇,在發展過程中探索建家工作創新性
模范建家榜樣為雙軌制部門在建家工作方面提供了十分積極的帶動作用,由起初的“摸黑走夜路”狀態慢慢過渡到有跡可循的“摸著石頭過河”階段,但想要開辟出具有雙軌制部門特色的建家工作,就必須要發掘工作的創新性與獨特性。為了提高工作的科學性與客觀性,本研究采用問卷統計分析方法,以某事業單位雙軌制部門職工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55份,回收有效問卷52份,回收率為94.5%。除員工基本信息,圍繞工會工作設計了相關題目,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提高工會活動的參與率與職工對工會工作職責、加入工會的態度存在線性相關。
通過數據分析,以“加入工會的態度”、“職工對工會工作職責”為預測變量,以“參與工會活動”為因變量的進行回歸分析,“加入工會的態度”、“職工對工會工作職責”顯著性小于0.05,因此“參與工會活動”與“加入工會的態度”、“職工對工會工作職責”線性相關,且線性關系顯著。
假設2:職工參加工會活動的積極性與職工學習新知識的渴求程度存在線性相關。
通過數據分析,以“職工學習新知識的渴求程度”為預測變量,以“參與工會活動”為因變量的進行回歸分析,“職工學習新知識的渴求程度”顯著性小于0.05,因此“參與工會活動”與“職工學習新知識的渴求程度”線性相關,且線性關系顯著。
假設3:職工加入工會的態度與工作中所得到的成就感存在線性相關。
通過數據分析,以“工作成就感”為預測變量,以“加入工會態度”為因變量的進行回歸分析,“工作成就感”顯著性小于0.05,因此“加入工會態度”與“工作成就感”線性相關,且線性關系顯著。
通過以上分析,本研究的各項假設結果都已呈現,驗證結果匯總如下表所示:
針對問卷分析結果,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首先,加強工會工作指導,加大工會宣傳力度。通過假設1不難看出職工對于工會活動的參與積極性與職工對工會的理解和認識有著密切聯系。職工了解工會的渠道比較單一,不遇到問題不會重視工會對于自身權益的維護。工會工作的指導與宣傳不單單依賴各類活動傳播擴散,更應該將宣傳與教育工作滲透到職工日常生活。眾所周知,工會經費十分有限,在推動宣傳過程中,可以加大榮譽獎勵,形成人人爭先的積極風氣。
其次,增加職工技能培訓,打造扁平化組織結構。通過假設2我們可以看出對新知識有積極態度的職工對參與工會活動也表現出了同樣的積極性,職工在活動中不僅僅是放松身心,也同樣存在求知的需要。學校有著豐富的人力資源,通過校工會這個團隊,將校內工會小組扁平化管理,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使用。例如,建立一個工會小組信息群,各工會小組可以看到其他小組近期組織開展的活動,既可以參考學習,又可以申請共同合辦,或是邀請其他部門參與,促進機關部處、各學院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對于假設3的結論,建立職工目標管理機制,實現小家活動與本職工作同步發展的有效結合。職工對于工作中所獲得的成就感與其參與工會組織的態度緊密聯系,所謂態度決定一切,職工有了積極的態度,才會將這樣的正能量傳遞給其他人。工作的成就感和參與工會的積極性如何在實際工作中建立關聯呢?所謂成就感是指一個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時,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覺。針對雙軌制部門非編制職工,工作的成就感更多的是來自完成工作任務后所獲得的薪酬和績效等物質待遇的提升,而在工會建家工作中,以物質獎勵分級的方式促進職工的榮譽感和成就感。通過多方面的實踐工作中,逐步提升職工的自我認識和自信,為職工未來職業發展規劃打下良好的綜合素質基礎。
四、新舉措,在開拓實踐中加強建家工作靈活性
本研究針對雙軌制部門職工進行問卷調查,樣本量較少,對于問卷分析結果可能會產生偏頗,因此還有較大的研究空間和研究意義,根據問卷分析結果提出相關舉措,需要通過實踐工作驗證理論結果的實際意義。
小家建設不是空中樓閣,亦不能好高騖遠,小家建設不能只由工會唱“獨角戲”, 要與黨保持一致性、先進性, 這樣才能使工會的建家活動深人持久地開展下去。同時,小家的建設要與緊密結合學校發展規劃,使工會工作為學校工作添磚加瓦,同步發展,貼近職工,讓職工在團隊中的有歸屬感。
小家建設不排斥創新性和靈活性,要在建設過程中讓職工產生認同感,培養主人翁意識,實現建家、愛家、護家的良性循環。自1992年4月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起,工會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隨著時代發展和新形勢下的制度改革,《工會法》也在不斷修正,變得更加貼近職工之心,更加實際有效。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會工作也要與時俱進,加強工作的靈活性,及時應對新形勢下表現出的各類問題。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事業單位分類的意見[Z],2011.
[2]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Z],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