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海平
摘 要:目前,我國國有企業正在進行深化改革,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市場經濟向前發展,使社會更進步,發展更上一層樓。同時,也是為了讓企業丟掉包袱,更新思想,更新生產設備,改造技術條件,改革管理模式,培養一批素質高、技術水平高的工作人員,使國有企業有過硬產品、頂尖的品牌,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本文根據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淺談了國企社保的困境,對國企社保的出路進行了淺略的分析,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國企;社保;困境;出路
我國國有企業從1978年開始探尋改革的路程,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才走到今天。
一、國有企業目前的實際情況
隨著現代化、科學化的企業生產管理模式,國有企業使用工人的制度和職工工資福利制度的改革也進一步向深推進,1991年國家再度對企業職工的養老制度進行了改革,推出了企業職工養老的費用按不同的比例分別由國家承擔一部分、由企業承擔一部分、由個人出具一部分的管理機制。且均交于國家社會保障部門統一收取,統一管理。1995年和1997年國家對企業職工養老問題作出進一步的規定,要求凡是參加企業工作的人員個人繳納養老保險金必須滿十五年才可在規定的年齡領取養老保險金。2005年國家在不斷完善企業職工養老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又制定了新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二、國企社保的困難
為了進一步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2015年9月國務院發出了國有企業改革深化的指導意見,使國有企業改革的任務更明確、更清晰,明確了國有企業歸屬于全國人民,國有企業在今后將分為商業類、公益類兩個類別進行深化改革。明確了國有企業經營收益上交的公共資本比例在2020年應達到30%,并將此部分款項作為國民社會保障的專項資金。但目前國企社保存在如下問題。
(一)資產負債率高,退休職工人數增長速度較快
據國家財政部門發布的消息和數據,2014年我國國有企業以及國有控股企業營業額增長速度變慢,利潤漲幅也相應減少。國有企業生產成本增高,營銷成本增加。企業管理費增大,財務費用支出增多。應該上交的稅款有所增長。但資產負債率不樂觀,與2013年相比增長率達12.3%。資產負債總額占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大約65%左右。此時,據相關部門估計2015年60歲以上的老人應有2.16億,占總人口的16%多。也就意味著企業退休職工人數增長速度較快,社會保障資金需求量增大。也意味著國有企業現有的工作人員必須通過幾個人的工作去供養一名離退休職工[1]。
(二)社保制度不完善
在我國國有企業是承擔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金的主體,雖說也有專門的社會保障機構,也推行企業職工養老由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安排、統一管理,也有專門的再就業中心,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就業中心有托管制度,使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后被就業中心托管三年,在此期間下崗職工可在就業中心參加培訓,然后向社會分流。在國有企業屬于聘用合同工人,如遇下崗就會被直接解除聘用合同,脫離企業自謀生路。但無論是正式職工還是合同工國家再就業中心并不能完完全全解決下崗職工的生存問題。面對人口眾多中國,沒有一技之長想再就業,難!有一技之長年齡大了再就業也難。若不離開國有企業長期拿個生活費,生產經營負債率高的企業不愿意長久負擔。僅憑生活費個人生活也會很艱難。
三、國企社保的出路
(一)提高職工技能減少負債,加強社保資金的管理
國有企業應嚴格遵循國務院有關企業職工養老的相關文件要求,建立專門管理離退休人員辦公機構,設立養老保險監督機制,認真執行養老保險計發辦法。應做到無論生產經營是否盈虧都必須保證先向社會保障機構及時足額提交社保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對不能按時繳納養老保險金的企業應予以批評或追究領導責任。建議加強企業職工的技能培訓,及時更新生產設備,及時引進最新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益,減少資產負債率,保障生產經營中預留養老保險金。
(二)進一步完善社保及再就業制度
國有企業社會保障是為了更好的保障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的穩定性,作業生產的安全性,使一線工作人員沒有后顧之憂,職工退休生活有了依靠,職工看病有了保障,社會才安定,國家才會更興旺。所以國有企業應完善社保資金使用監管制度,杜絕像上海社保案件一樣的事件再度重現,杜絕占用或擅自挪用社保資金的現象。進一步完善社保資金管理規章制度,增強管理效力及約束力,使社保資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時,必須從更本上去解決下崗職工的困難問題,制定合理的措施解決再就業問題。再就業中心托管機構應擔負起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后能夠再就業的責任,而不是給予下崗職工進行簡單的培訓就推向社會、推向市場。而應具有改變職工思想觀念,認真提高職工的素質,培養職工技能的責任,并且應具有把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引入社會的中介功能,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提供有利再就業條件,建議形成相應的制度,確保下崗職工安心的步入就業市場[2]。
四、總結
總之,國有企業社保的出路,關鍵需要國有企業的領導者必須更新思想,把職工的命運放在心上,注重提高職工的基本素養。才能團結一心面對明天,克服一切困境。
參考文獻:
[1]楊波.民營企業與地方國企社會保險費財務負擔差異[J].會計之友,2014(36) .
[2]李連友.國有企業養老保險負擔釋放方式探討[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