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春
摘 要:針對一些國企在領導干部選拔任用上存在管理監督制度缺失、流程不規范、集權管理等問題,提出健全完善管理監督體系、規范工作流程、權力制約、完善考察考核機制等措施,切實防止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帶病提拔。
關鍵詞:有效防止;國企領導;帶病提拔
針對當前一些國企在領導干部選拔任用上存在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規范等問題,提出相應建議措施,有效從源頭上預防、過程上嚴管、后果上嚴懲,切實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積極推進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當前一些國企在領導干部選拔任用上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管理監督制度不完善或缺失,有的企業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參照黨政干部選拔任用的標準和程序來執行,不能體現企業的特點和需求,并缺乏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機制。二是選拔任用工作流程不規范或在實際工作中簡化流程、不嚴格按程序做。三是采用的是集權管理方式,“一把手”任用干部權力過重,一個干部只要獲得一把手提名,進入干部任用程序,一般都是“一路綠燈”,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四是干部選拔任用的考察機制缺乏科學性,缺少領導干部行賄受賄檔案和違紀信息庫,考察的方式方法有較大的局限性,掌握情況不全面。五是對任用干部的把關和審查不嚴,尤其是對重點崗位、關鍵崗位,常常流于形式;責任追究弱化,不能有效追究“帶病提拔”的責任人。六是常常注重生產經營業務能力,而忽視政治修養,政治敏感性差。七是沒有對擬提拔領導干部進行任前審計。八是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弱化,在參與企業干部的任用和監督監管方面無法做到有效的實施,不能有效落實“黨管干部”的原則,在干部提拔上話語權弱化。九是國企業紀委地位弱化,不能有效對領導人員進行監督,監督大多流于形式。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對策和措施:一是健全完善國企領導干部管理監督制度體系。如:針對不同部門、行業及崗位,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監督制約制度、任職回避制度、公務回避制度、任前告知制度、任中審計制度、干部職務任期制度及免職、辭職、降職等制度。二是規范國企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流程、經常性考察流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流程等。嚴格按照擬任職提名、檔案預審、個人有關事項核實、信訪舉報查核等流程,并全程如實記錄動議、民主推薦、考察、討論決定、任職等各個環節的主要工作和重要情況,明確責任主體。三是建立健全從權力運行、權力保障到權力制約的機制。加強對“一把手”用人權的制約和監督,尤其是對“一把手”在提拔干部上要有科學有效的權力限制。四是健全完善考察考核企業領導人員機制。形成科學的考察機制,如推行差額考察,按照高于1:2的比例進行差額推薦和差額考察;改進考察方式方法,將干部考察延伸到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同時加強日??己撕头治鲅信?,著力在動議之初就把“帶病”人選排除在外;考察過程中,要認真分析和調查了解少數人提出的不同意見和反映的問題;實行干部考察工作責任制,考察結束后,考察組成員要在考察材料上署名,對考察材料負責;建立領導干部行賄受賄檔案,對被選拔人員進行廉政考評,干部選拔任用先查行賄受賄檔案。五是加大對擬提拔干部的把關和審查。如果擬提拔的領導干部在上級的審查中發現了問題,做到抓早、抓小、抓苗頭,做到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對重點崗位要重點查,嚴肅查辦發生在工程項目、物資采購和礦產資源開發等領域的問題。完善領導干部選拔任用責任追究機制,建立 “帶病提拔”等問題倒查機制。對于“帶病提拔”的干部,要對其選拔任用過程進行追溯調查,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真正做到“誰推薦誰負責、誰考察誰負責、誰拍板誰負責”。 六是選人用人是否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主管組織人事工作的領導者自己必須是政治上的健康者,必須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高度自覺,必須具備靈敏的政治嗅覺。七是進行任前審計。對擬提拔領導干部進行任前審計,主要對在較多單位掌管財、物和項目審批等事項工作崗位上的擬提拔人選,或在擬提拔過程中群眾反映有關問題且屬于審計監督職責范圍內的事項,由組織(人事)部門委托審計機關進行的審計。審計部門向組織(人事)部門報送的任前審計結果報告,應符合審計準則,增強審計報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注重運用審計成果,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由組織(人事)部門提出要求,將審計情況納入干部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考察范圍。八是發揮國企黨組織在選人用人中的主導作用。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原則,確保黨在企業中的政治核心地位。落實和擴大黨管干部的權力,把好任用關,嚴格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通過多種機制選拔推薦干部。不僅要重視企業干部的經營管理能力和企業家素質,更要重視“德才兼備”,將人才衡量標準合理、合適、適度地體現政治忠誠度。落實黨組織確定用人標準、研究推薦人選、嚴格組織考察、完善評價體系、加強監督管理的主要職責,在選任原則、標準、程序和方法等方面,體現黨組織的主導作用;在選拔任用的動議、提名、醞釀、考察和使用等各個環節,體現黨組織把好導向關、資格關、規則關、政策關、調整關等關口的作用。九是發揮國企紀委對管理干部的監督作用,構建立體式監督網絡、全過程監督體系、科學化監督平臺,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落實監督權,進而管好干部,加強防范,規避風險,規范行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化數據分析,及時發現企業領導人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主動地采取應對措施。另外要在自查的基礎上,開展實際檢查、交叉檢查及與企業監察部門聯合檢查,加強對領導人員權力的監督。將上級監督、同級監督、下級監督有機結合起來,構建起權力運行立體式監督網絡,形成監督合力。不斷加大巡視工作力度,高度重視巡視成果運用。凡提必核,對擬提任干部在考察期間集中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紀委對擬提任干部的歷史申報資料進行全面核查。優化表決方式,采用電子表決器進行表決,當場顯示表決結果。運用“制度加科技”的思路和方法,推行網上審批、電子監察的模式真正做到權力運行大小有界、公開透明、全程受控、網上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