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榮麗 武永輝 李勝春
摘 要:通過對企業內部供需影響因素的分析,探索在面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及不同市場環境時,如何從內部出發緩解人力資源供求的失衡問題。
關鍵詞:人力資源供給;人力資源需求;結構性失衡
所謂與企業戰略相匹配的人才隊伍,是指根據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采取有計劃性的人才招聘、內部招聘、聯合培養、專業咨詢等方式建立不同層次,滿足公司企業戰略相匹配的人才隊伍,是人才的數量、質量及結構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
在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面對人力資源的問題也有所不同,處于擴張階段的企業,企業人力資源需求旺盛,往往是人力資源供給不足,供不應求,人員短缺;而處于穩定發展階段的企業,企業的人力資源可能會達到表面上的穩定,但仍存在離職、退休、晉升、職位調整等情況,這一階段人力資源雖然供求總量一般處于平衡狀態,但可能存在結構性失調的問題;處于蕭條階段的企業,供給一般變化不大,而且都是一些老資歷員工,但企業的需求大打折扣,屬于供過于求的情況,所以企業的人力資源必須實時調整,且所謂的平衡只能是動態平衡。
一、盤點企業內部人力資源供給
人力資源供給是指為了滿足企業、組織戰略,從其內部和外部所能得到的員工的數量和質量。本文主要從著眼與從企業內部供給來探討。
衡量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的供給數量和質量,首先需要對企業現有人力資源供給進行盤點,主要包括:1)人員的崗位分布情況及素質結構。按照人員的級別,工種,崗位進行分類,并對每一明細類別人數進行確定,大體了解企業現存的人力資源狀況,根據員工的學習或工作經歷、持證情況、培訓情況、已獲證書、榮譽及主管對其能力的評價,分析現有人員的素質結構。2)人員接續的供給,主要用于組織內部特定職位候選人的確定,主要確定每個關鍵職位,每個等級系列上的接替人選,評價接續人員。以便于某類人員出現離職,抽調,升遷后人員補缺。預測這類人員的供給可以從過去人事變動的規律及以往的經驗,以此來推測未來的人事變動趨勢,測算各工種崗位員工的調動及離職比例。
二、盤點企業內部人力資源需求
人力資源需求是指為了實現企業的發展規劃,而需要雇用的員工數量和質量。人力資源的需求產生于企業發展的需要,為企業的目標、戰略服務。主要包括總量需求和個量需求,也包括數量、質量和結構等方面的需求。而企業組織結構與管理幅度,也影響了企業人力資源的需求數量。
根據企業發展特點及以往經營數據,初步設計企業的組織機構,管理幅度,預測公司中層管理人員、一般管理人員、基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一線作業人員的需求數量,及各級別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人數、設備數)。
依據企業的行業特點、發展重點及業務模式,需要對公司人員類別的功能,職責,權限進行界定,理順各類別人員在公司發展中的地位,作用與相互關系,從而確定企業的職位類別(關鍵崗位和輔助崗位)及配比關系,確定人力資源的結構配比。
三、人力資源供求失衡的種類及對策
(一)企業內部人力資源供不應求
a.降低流失率,馬云說過員工離職的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馬老大的這番話一針見血,如果我們無法再多給錢,那就讓員工心里不要再委屈了,因此一線管理者,他們的不良管理風格和管理水平“一定”要提高。如果基層管理混亂,管理者一言堂,不尊重員工,員工之間也不融洽,沒有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員工心里不爽,時機一到,員工立馬走人。
b.為關鍵崗位構建價值貢獻系數。根據人力資本價值,給予人力資本合理的報酬體現,人力資本價值,指人力資源所擁有的知識、經驗、技能、個性、學習力、創造力等各種因素通過個體的積極整合,可以對企業形成并深化競爭優勢或這新能力發揮作用,因此,同其他資源一樣,人力資源資本同樣具有價值,并且需要持續不斷那地從內部進行開發。在市場經濟下,人力資源作為資源跟其他資源一樣,按照價值和貢獻進行市場的調節,“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企業各類崗位或者某部分員工貢獻系數與其薪酬比例不合理時,必定使部分員工產生不滿情緒,即“心,委屈了”。
c.提高整體人力資源的勞動效率。一方面,通過激勵和培訓來提高員工業務技能,以及改進工藝設計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勞動生產率,從而減少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組織機構再設計,優化組織結構,提高管理水平,更加科學、充分的利用人力資源。
(二)企業內部人力資源供大于求
開拓新的業務方向,尤其是對于處于擴張性階段的企業,拓寬企業的業務范圍,是增加人力資源需求的重要方面。
企業內部一些成熟的業務范圍和組織機構,可以通過撤銷、合并臃腫機構,減少冗員,來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
加強培訓,提高員工的人力資源價值,同時增強其擇業能力,為員工自謀職業提供便利。
完善公司勞動紀律,在考慮成本的前提下辭退某些勞動態度差、技術水平低、勞動紀律觀念差的員工,尤其是合同到期且表現不好或者違反勞動紀律的,一定要果斷處理。
臨時或者局部的人力資源供過于求時,要首先使人力資源流動通道暢通,避免出現有的部門人力資源短缺存在加班現象,并可提早安排員工年休,探親等假期,減少員工的工作時間,隨之降低工資水平。
(三)人力資源供求總量平衡,結構性失衡
“結構性失衡是指由于經濟結構、體制、增長方式等的變動,使勞動力在包括技能、經驗、工種、知識、年齡、性別、主觀意愿、地區等方面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相一致而導致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