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梅
摘 要:隨著當前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建筑技術的不斷進步,建筑物進一步發展,其中對于建筑的防火建設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發生火災,火就會向其他區域蔓延開,給建筑以及人們的生活帶來損失,建筑的防火措施對于建筑的安全性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在日常中對建筑面積較大的建筑進行了防火分區,以便于火災發生后消防措施的進行。本文從建筑防火設計中的有關防火分區問題進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建筑防火設計;防火分區;問題思考
隨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建筑物的結構不斷復雜化,對于防火設計也有了進一步的要求。在建筑物中進行合理的防火分區劃分,能夠在火災發生的時候起到阻止火災繼續蔓延的作用,將火勢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有利于為滅火人員的滅火工作以及對于人員的疏散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從而最大程度的對于人員傷亡以及財產的損失降到最低。但若存在建筑物中火災分區劃分不合理的情況,則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也不利于火勢的控制。因此,火災分區的劃分在預防火災事故的過程中起到極大程度的作用。
一、建筑防火分區方法
在建筑物的內部采用耐火樓板、防火分隔墻等分隔構件進行建造即可形成防火分隔區。該措施能夠在火災發生后的一段時間內防止火勢向其他區域的蔓延,對于火災的發生地區進行限制。
防火分區的建造是為了防止火勢的蔓延,在此過程中其功能可以劃分成兩類:豎向防火分隔墻以及水平防火分隔墻。豎向防火分隔墻的建造是為了防止多層建筑物中層與層之間的豎向火災蔓延,其應用耐火性良好的樓板在垂直方向建造,對于每個樓層進行防火分隔。水平防火分隔物則是為了防止火災的水平蔓延,應用耐火性良好的防火門以及防火墻進行活在區域的分隔,水平的和豎直的防火分隔墻共同構成了不同的防火分區。
二、建筑防火分區劃分中的常見問題
(一)防火分區面積超過規定范圍
影響防火分區的面積大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建筑物的高度、建筑過程中使用的材料、火災蔓延的速度以及消防設施的建設。我國對于防火分區的面積在防火規范中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現實的建筑過程中,大多存在防火分區的實際面積大于規定的面積。建設單位以及其設計者假借性能化評估之名,將火災分區的面積擴大,大量超出正常要求范圍,但卻并無實際的評估數據作為支撐其觀點的依據,從而造成火災分區的面積不符合規定,失去了火災分區的原本意義,沒有為居住人員的安全做充分的考慮。
(二)防火分隔構建選用不合理
在一些特殊場合的防火隔離分區建設中,其區域的劃分與實際情況起到一定程度的沖突,從而造成了建造過程中所使用的不見不合理等現象的出現。例如,在選用防火卷簾作為分隔材料時,防火卷簾應符合耐火極限的判定條件,但許多地區實際選用的防火卷簾不具備冷卻水幕的保護,或者最具備但是保護的時間卻沒有達到要求。在裝設防火卷簾的建筑中,有些也不符合規定,沒有將其控制裝置安裝完全。防火卷簾應具備自動、電動以及機械等方式的控制,但實際的建筑過程中,大多只具備一兩種控制方式,造成材料選用以及安裝過程中不夠完善。
(三)分隔構件的耐火極限低
2001年修訂后的規范明確表示,公共娛樂設施與其相鄰地區的墻壁用那個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燒墻體,但實際生活中,大多地區卻只采用了不合規的紙面石膏板作為隔離墻。公共娛樂設施存在更大的火災隱患,因此應充分對于火災分區以及墻壁的選址進行重視,從而對于人們的生命安全以及財產安全進行保證。規范規定,紙面石膏板的選材必須是雙層雙面的,填充巖棉必須超過7.5cm,才能保證耐火時間達到2.0h以上,但應用中的大多填充顏面厚度沒有達到規定標準,有些地區甚至更加偷工減料,為降低建筑成本,只采用單層石膏板,從而造成耐火時間短,達不到規范要求。
(四)存在隔而不斷問題
部分建筑在表面進行防火分隔后,并沒有在隱蔽地區進行有效分隔,從而造成了隔而不斷現象的發生。一旦失火,火勢從該區域進行蔓延則會引起諸多問題。例如,在吊頂的場所中,不符合防火墻砌至梁板底部的要求,悶頂內部依舊連通,失火后,則會在吊頂內蔓延,防火分區則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不能對于火勢的蔓延進行有效控制。
三、對防火分區設計的探討
(一)建筑中庭防火分區設計
為了美觀,一些建筑物在設計過程中,將上頂采用玻璃屋蓋進行采光,該方法的采用易造成超過規定的防火分區面積,因此,一般規定中庭四周設置防護卷簾,或將中庭的門改為材質為防火材料的防火門,該做法,不僅不會對于原有的美觀程度有所影響,還進一步的提升了其安全性,形成了符合規定的防火分區,也可在上方鋪設雨棚,進行雨雪的遮擋,還可將其作為天井考慮,也促進了厭惡的排出。
(二)對大空間建筑設施防火帶進行防火分區
防火帶即為防止可燃物品的區域,該區域的建筑構件應采用不可燃材料,并有效的對于防煙、防火措施進行應用,防止火災在其中蔓延,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防火區域。在一些電影院。體育場以及候機廳和大商場中,對于防火分區以及防火帶的建筑要求十分高,防火帶的寬度在附近不存在可燃物品的地區至少要達到6m,存在可燃物品的地區要達到9m。
防火帶主要用于人員的疏散,并且主要用來對于車輛進行疏散。從防火帶區域通過,可直接看到出口,防火帶的通道建設主要為直線,縮短了距離,也防止迷宮效應的發生,不為人員帶來心里的恐懼。
(三)對建筑物進行性能化防火建設
建筑性能花防火設施是指建筑達到應有的防火標準后,還應充分的對于其耐火等級,其中的消防設施等條件繼續寧充分的考慮,從而進行防火分區的合理劃分。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是通過對于其建筑的綜合防火性能評定,從而找到最合理的防火安全模式,以達到將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的目標。
在工程的實踐中,有可能所采用的方式與當前消防技術有所沖突,并且,當前的采集等手段發展還不夠完善,因此,在其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國家制定的規范,將性能化設計充分引入到防火建設中,將國家的指令作為建設的基礎,從而有效的對于火災分區設置中的不合理進行調整,提升人員在建筑物中居住以及辦公的安全性,有效的將火災發生率降到最低,并且盡量避免人員的傷亡以及財產的損失。
四、結語
防火分區的劃分以及分割法的設計以及防火材料的采用對于火災的防范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效果設計中也起到了重要的關注。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建筑師創新意識的不斷培養,一些異于往常的特殊建筑功能要求也在不斷的涌現,因此工程設計人員要不斷的對于火災分區進行新的了解,促進行業規范的進一步完善,也對于消防員的救火有了進一步的難度要求。在建筑過程中要不斷做到與時俱進,并且嚴格按照國家規定要求進行火災分區的劃分,不得偷工減料,更不能為降低建筑成本以及建筑過程中的難度,從而選取不符合對定的防火材料,給人們造成安全隱患。
建筑防火分區是建筑防火中的一項極為關鍵的技術措施,防火分區的劃分對于滅火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工程防火中越來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值得我們去進一步的關注,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還應將國家的規定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根據建筑空間的特點靈活的將各種方法進行應用,從而將火災的分區進行合理有效的劃分。
參考文獻:
[1]錢明成.建筑防火設計中有關防火分區問題[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4(9):97-98.
[2]張萌蕾.建筑防火設計中有關防火分區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6):4529-4529.
[3]邢軍.建筑防火設計中有關防火分區問題的幾點看法[J].土木建筑學術文庫,2011,15(1):601-602.
[4]李華,萬杰,段海英,等.咸陽國際機場 T3A 航站樓防火分區性能化設計[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1,30(8):689-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