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宇鳳
為了縮短配網故障搶修時間,提高配網的供電可靠性,特對變電站中低壓不接地系統小電流接地選線設備情況進行分析,以提高選線正確率。
一、小電流接地選線實現方式
(一)利用專用接地選線裝置,原理有利用暫態分量實現接地選線、利用注入分量進行接地探測選線、利用行波原理實現接地選線等,其工作原理不受消弧裝置影響;
(二)利用消弧裝置自帶的選線功能,利用瞬時投入中電阻,采集零序電流、電壓分量進行接地選線判別;
(三)利用保護裝置及后臺監控系統綜合選線功能,適用于保護裝置與后臺監控為同一廠家,利用保護裝置零流告警及后臺監控零功判別綜合選線功能;當該站裝設消弧裝置后,受其工作原理影響,該功能無法再使用,需退出;
(四)利用保護裝置自帶的零流告警功能,當該站裝設消弧裝置后,受其工作原理影響,該功能無法再使用,需退出。
二、通過對不同廠家選線設備的原理分析,建議小電流接地選線的選用原則如下
(一)站內未裝設消弧裝置且無其他小電流接地選線裝置,優先選用保護裝置自帶的接地選線功能、保護裝置及后臺監控系統綜合選線功能,對選線正確率較低的可考慮裝設專用小電流接地選線裝置。
(二)站內裝設消弧線圈裝置后,優先選用消弧裝置自帶小電流接地選線功能;由于裝設消弧線圈裝置后,零序電流瞬間降為最小,故取消原保護裝置自帶的接地選線功能以及通過穩態零序過電流越限實現告警選線的小電流接地選線裝置。
三、結合平時的運維,對造成小電流接地選線正確率較低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利用消弧裝置和后臺綜合選線,受其工作原理影響,選線時間長。利用消弧裝置選線,接地時消弧裝置必須投入中電阻,才能實現正確選線,若中電阻未投入工作,那么此時所報出的接地支路就不準確,可能產生誤報或拒報;且控制器內部參數設置是否正確,反饋電阻是否符合與零序CT變比是否匹配等因素也可能造成誤報或拒報。利用后臺綜合選線,當發生接地,首先必須判斷母線電壓下降后,才開始召喚各饋線支路的零序電流及零序電壓,在軟件中進行零序功率計算,從而選出接地支路,可能存在選線時間較長,一般可達10~20分鐘,這些在接地檢查匯報時需要運行人員特別注意。
(二)利用后臺綜合選線及科匯等小電流接地選線,通過零序方向或暫態分量原理進行接地支路的判斷,必須確保零序互感器接線極性的正確性。現場零序CT裝設不正確、CT極性接反,將導致拒選線或誤選線。應加強現場新間隔投運前驗收。
(三)利用保護裝置零序過流報警進行接地選線,目前應用于站內未裝設消弧裝置,站內無專用接地選線裝置,同時保護裝置與后臺監控系統不是同一廠家,采取的一種接地選線方式,目前告警值通常整定80~100毫安,因采用純零序電流告警方式,無法區分接地支路或非接地支路,應用中帶有較大的局限性,是目前臨時采用的一種接地選線方式。當饋線支路增加的情況下,應考慮增設專用接地選線裝置或通過加裝消弧裝置的選線功能實現。
(四)各站運行值班人員對站內小電流接地選線實現方式不熟悉,發生接地后,出現漏檢查或誤匯報的情況;發生失地后,集控站/調度監控臺無接地支路顯示或誤報多條支路的,拉路查找時確認故障支路后,未及時對現場接地選線設備動作情況進行復查,導致匯報給調度部門信息不準確,不利于對小電流接地選線運行情況歸類統計及事后檢查,及對故障或異常的定位(可能是信號庫出錯或裝置無法正確選線等)。應加強新間隔調度監控信號上傳的規范性驗收。
(五)饋線支路名稱或編號更改,小電流接地選線裝置未及時進行異動,導致選線出錯。
(六)配網不接地系統接地故障的復雜性,導致在運行人員匯報、處理上與實際設備選線情況發生偏差,造成調度方在統計上的部分信息缺漏,影響接地選線動作正確率。系統可能有發生先后接地或交替接地的情況(如某一饋線發生間隔性失地,導致母線其他相電壓抬高,造成其他饋線絕緣薄弱點也發生接地,產生永久性接地,而選線裝置在進行接地支路信號上報處理,一般報先發生失地的支路,運行人員獲取接地信息進行接路查找時,先前所報接地支路因接地已自行消失,拉路查找時發現接地未消失而判斷為誤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