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英 張明利
摘 要:日本繪畫也可以稱為是線的藝術,注重抽象性和裝飾性。用有機的線條,平涂的色彩,追求一種主觀上的視覺感受,對西方美術的現代轉型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本文從四個方面對日本繪畫的抽象性及其影響進行了探討。希望大家能簡單了解日本繪畫以及近代繪畫革命的起源。
關鍵詞:日本繪畫;抽象性;繩紋時代;時空觀
縱觀人類文明史,全世界任何民族的藝術活動幾乎都起源于原始陶器。日本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繩紋時代(約公元前10000-前300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陶器,因其上面的紋飾主要是用繩子壓印而成的,所以稱為繩紋。繩紋陶器最精彩的部分是瓶口處裝飾以各種各樣的紋樣,被認為是日本美術史上最具水準最純粹的抽象雕塑。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抽象線條,是日本民族最初的抽象造型活動,這種原生態的形式語言,為日本后來的造型藝術奠定了基本秩序。
一、日本繪畫獨特的時空觀
日本繪畫的時空觀與禪宗思想是密切關聯的,禪宗思想將日本藝術從物質條件的羈絆中解放出來,從而使藝術具有了獨特的抽象性和精神性,同時也體現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礎,體現了日本民族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和特有的節奏感。抽象藝術的主要特征在于消除畫面的空間感,表現一種靜態的空間,日本傳統繪畫正是擅長表現連續描繪伴隨時間過程而變化的畫面。例如21世紀的《源氏物語繪卷》采用連環畫式的畫法,利用建筑結構進行隔斷,顯示出平面化的空間及有秩序的斜線,呈現出日本繪畫的獨特形式韻味。對整體結構的形式抽象和對具體細節的刻畫入微,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并且這種結構在同一畫面中被處理的極為平衡與協調,這不是簡單的模仿自然的不均衡,而是追求畫面統一的更高層次的協調,《源氏物語》被稱為日本造型藝術的真正價值所在,是日本美學的本命。
二、日本繪畫抽象的裝飾性
日本繪畫抽象的裝飾性早在繩紋時代的陶器上就已顯露端倪,日本繪畫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對象抽象化,夸張其造型并使之單純化,作為基本形加以整理歸納使其抽象化,更有表現性。日本繪畫的傳統是簡潔的輪廓線和平面式描繪。形象單純化、抽象化,可以大膽地采用鮮艷的色彩,使單一的畫面充滿變化。使抽象性和精神性成為日本繪畫的主要表現。江戶初期的“琳派”是日本民族繪畫樣式的一個高峰,代表人物是俵屋宗達《關屋圖屏風》,也取材于《源氏物語》,奔放抽象的紋樣與繩紋時期陶器的裝飾美感有相通之處,輝煌的金色地子具有傳統屏風的裝飾性,與斜貫畫面的青山綠水相呼應,為空靈的構圖拓展出抽象的視覺效果,畫面右下端集中的人物,刻畫的細致入微,有精到的工藝感,與整體的抽象簡約形成鮮明的對比,局部及其細致的寫實和結構的極端抽象共存于同一幅畫中,并且是如此的和諧,和現代抽象繪畫如出一轍。日本繪畫的最顯著特征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裝飾性,并極致的升華為樣式化和抽象化。這種畫法除日本外在其他國家是罕見的。
三、日本繪畫中的浮世繪版畫
浮世繪版畫是日本繪畫的精華,從根本上體現了日本民族的精神氣質。首推非對稱式構圖,主要表現為:在構圖上將各個對象以看不見的潛在斜線相連接,產生出動態的,變化豐富的視覺效果,追求畫面整體的統一和更高層次的協調,構成完美的圖案化、裝飾性等抽象的視覺平面。浮世繪版畫的線條是具有非色彩意義獨立的抽象實體,它的平涂顏色具有簡潔透明的性格,在視覺表現上達到了純粹的境界,極度精煉的發揮了線條與色彩的抽象表現力。對印象派的繪畫和西方現代美術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是無可比擬的。
四、日本繪畫和新藝術運動
將現代主義推向一個抽象藝術運動的真正動力,是現代工業技術支持下的新藝術運動,新藝術運動大多都師法大自然,賦予自然一種富有美感象征性的情調。把日本美術稱為“新藝術”是因為日本傳統繪畫中的自然主義是日本繪畫的根本和中心支柱,也體現了人類渴望回歸自然的愿望,使日本繪畫成為新藝術運動中流行的植物曲線的直接藍本。雖然日本民族原生態的自然觀缺乏一種哲學體系的歸納,但它所展現的對空間和造型及色彩的平面化處理,正是在視覺上將具體事物抽象化的有效途徑,新藝術運動受到在日本自然主義中根深蒂固的非定型觀念的影響,也成為西方修正久已疏遠的自然造型觀的契機。西方藝術家們從日本繪畫中得到了啟示和感悟,開始認識到新的藝術樣式是自然主義與抽象化的結合,這就說明了,在主導20世紀抽象藝術的美學思想中,日本繪畫的造型觀是巨大的靈感來源。
五、結語
日本繪畫的基本特征是注重對自然情趣的抽象和感性表現,雖然在整體上欠缺西方繪畫的厚度和中國繪畫的深度,但其善于在平面上表現的抽象輕快的造型手法,卻契合了其民族性格。總之,日本繪畫的形式感、對線條的把握與運用、抽象的裝飾性等等的一系列特征,在某種意義上與西方美學理想產生了共鳴。日本繪畫的出現加速了西方繪畫從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化,最終促使寫實模擬的真實被形式因素的抽象取代,抽象藝術中所體現出來的東方性格,清晰明確的證實了日本繪畫對于西方抽象繪畫的影響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記,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鐘涵.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對中國油畫的作用舉隅[J].美苑,1988.
[2]易英.學院的黃昏[J].2001.
[3]潘力.關于“日本主義”的思考[J].美術觀察,2008.
[4]潘力.間-日本藝術中獨特的時空觀[J].美術觀察,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