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
(重慶市九龍坡區白市驛鎮第一中學,重慶 400000)
?
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朱智
(重慶市九龍坡區白市驛鎮第一中學,重慶 400000)
摘要:課堂提問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溝通的橋梁。提問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恰當有效的提問,不但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現狀以及其重要作用,重點闡述了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提問;策略
課堂提問是一門集設疑、激趣、引思為一體的教學藝術,也是一種常見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努力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從而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有效提問對語言習得及課堂教學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學生消極心理嚴重。
一些學生(尤其是初三學生)對教師課堂提出的問題總是保持著消極態度,課堂上一言不發,保持沉默,不愿意與別人展開語言交流。即使老師上課打招呼,How are you, today!學生也很少反應。當教師詢問學生:Do you learn English by watching English programs? 由于從眾心理在作怪,一部分學生不愿主動回答,另一部分人不知道如何回答,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沉悶,難以產生積極交流、活躍互動的學習氛圍,同時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其次是畏懼心理。當教師在課堂提問,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學生回答 :I learn English by reading aloud. 學生回答此問題是因為他背誦過這個句型,當教師接著又追問他時,Haven’t you ever studied with a group? 這次學生擔心自己會說錯,被其他學生恥笑,不敢再接著回答。答不出問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挫敗。此時教師應體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克服畏難情緒,使學生能夠戰勝自我,主動積極地學習。
(二)教師設計提問失誤。
教師應把握好問題的難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之間的差距。如:課堂教學中,教師詢問學生:What rules do you have in your family ? 一個學生回答 : I always stay up until 9:00 am. 教師接著叫另一個學生回答, 他答道 :red roses. 可見,相比之下,第二個學生沒有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將rules和roses的發音混淆在一起了。其實,第一個學生的語法錯誤已經提醒教師,學生可能不理解問題的意思,這說明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前沒有進行合理的鋪墊,提出的問題又超出了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學生回答不出來,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基于以上問題,加強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和層次性,認真備課,使課堂提問成為師生間互動、交流的平臺,對于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和學習成績具有重要的探究意義。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注重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
在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比如,在學習“School life”時,教師可事先尋找一段關于初中生學校生活的視頻或錄像,創設一種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情境,然后順勢提問“Whatdotheyusuallydo after class?”“What about you? ”“Are their life habits the same as yours?”“What'sthedifference?”由于視頻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似,學生很容易被吸引到課堂中來,并能夠踴躍回答這些問題。之后,教師再提問“What shouldn't we do in school?”“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school?”引導學生說出“I would like to play footballafter class”“We shouldn't smoke”等句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但掌握了有關的句型,且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了遵守紀律的思想滲透,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課堂提問要具有層次性,鼓勵性。
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里,教學方法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而這幾個方面也是很具特點,很有用的。首先,可以采用層次法。不管什么教學內容都是有簡單到復雜,由表及里的。而簡單的事物是我們最容易接受的。所以,在給他們補習的時候,我一般會先從簡單的知識引發到復雜一點的。如上面提到的一般現在時和現在完成時。(1)I have a walk every day. (2)I have had a walk for twenty years. 我會從第一個很簡單的現在時句子去引申這堂課要講的新知識,現在完成時。學生理解起來也不會那么費力,對學習感到懼怕。其次,鼓勵性。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有時候,我們為自己的理想付出所有,也不見得所有的夢想都會開花,結果。我們沒有必要那么難過,至少你為它們追逐過。追逐的過程才是最美的。在學習中,每個學生都取得優異的成績,得到別人的贊美。但不是每個學生付出了,就能如愿。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鼓勵是很重要的。也許,一個成績平平的學生,也會因為教師不斷地鼓勵,創造自己的神話。鼓勵遠比責備更有力量。記得曾經我輔導過一個學生,他是個很努力的孩子,可成績總是這樣。比如墻“wall”,每次他都要寫成戰爭war”。這是個很小的錯誤,我并沒責備他,而教他怎樣去記住正確的。沒想到在我的鼓勵下,他不僅英語考得很好,其它科目也不錯。也許,這就是鼓勵的力量吧。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期待正確答案,只要有學生能將這個答案說出,便繼續進行教學。然而那些對問題還有自己看法的學生還不能完全接受教師所給出的答案。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效果便會大打折扣,長此以往,還會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因此,問題提出后,教師應該在適當加以引導后,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觀點,再和學生一起討論,確定問題的答案。有時學生的回答還可以對教師的答案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四)遵循“最近發展區”原則。
根據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因此,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才能夠促進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否則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創設“階梯式”問題情境。
提問還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問題的內容要根據學生對教材的認知心理過程,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設計。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備好教學內容,更要精心準備各環節中的問題,盡可能使提問有序而嚴密。同時,問題設計的階梯性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總之,有效的課堂提問要求教師既備教材、教法,又備學生,按照教學規律,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英語課堂的有效提問,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促使他們參與學習,達到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的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