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摘要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我國的新聞主持的表現方式也越來越多樣。一方面,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極大豐富了新聞的內容和形式,為新聞主持的創新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另一方面,新媒體也給傳統的新聞主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新聞主持行業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在新媒體時代下找準自己的位置。主動適應新媒體技術的到來,整合特色資源,培養個性化節目和主持人。同時,積極應用移動終端和網絡技術平臺等新媒體技術,實現新聞主持的多樣化,走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之路。本文主要立足于新媒體時代,對我國新聞主持的多樣化進行分析,希望對我國新聞主持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 新聞;主持;多樣化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 153-0006-02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我國的新聞主持的表現方式也越來越多樣。一方面,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極大豐富了新聞的內容和形式,為新聞主持的創新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另一方面,新媒體也給傳統的新聞主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新聞主持行業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在新媒體時代下找準自己的位置。主動適應新媒體技術的到來,整合特色資源,培養個性化節目和主持人。同時,積極應用移動終端和網絡技術平臺等新媒體技術,實現新聞主持的多樣化,走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之路。
傳統的新聞播音講究莊重感和規范度。因此,大家往往將新聞播音認定為一種固定的程式。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網絡的異軍突起徹底改變了這一現象。新聞主持不再是單一播報的模式,新媒體下的新聞主持更加注重主持人對節目的品牌塑造作用。在激烈的媒體競爭時代,電視新聞主持應具備自身的藝術風格,鮮明的輿論導向,并與觀眾形成互動,切實為電視新聞節目注入深刻的內涵,彰顯品牌亮點。
1 新聞主持形式的多樣化
以往,我國新聞主持千篇一律、缺少個性、形式單一、較為嚴肅,嚴重影響了整個新聞類欄目的競爭力。而在新媒體時代到來之后,面對來勢洶洶的網絡大軍,傳統的新聞主持也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改革新聞主持的播報形式。經過長期以來的探索,近年來我國新聞主持的方式已經變得更加多元,除去傳統的表現形式之外,還有如下幾種新型的表現方式。
1.1 “說”新聞的主持方式
近年來不少電視臺都采用“說”新聞的方式代替傳統嚴肅的播報新聞。遼寧衛視的《說天下》欄目就是用“說”代替“報”,主持人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對新聞事實加以評論,然后傳播到受眾當中去。這種形式相比于傳統時代下的新聞播報更加接地氣,因此也更加有人氣,受老百姓的喜歡。
一些新聞脫口秀類的節目也是將新聞由“報”變“說”,這種方式更為娛樂化,更容易被社會上的年輕觀眾所接受。特別是許多網絡新聞欄目更是打破了傳統的新聞主持方式,用更為多樣的方式來進行新聞的播報。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以三人架構的形式對時事新聞進行播報和評論。今后我國新聞主持的形式必將更為多樣化,希望能夠涌現出更多的優秀新聞類節目。
1.2 新聞評論類節目異軍突起
和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不同,新媒體時代更加注重個人對于新聞事件的看法和解讀,因此新聞評論類節目自上個世紀開始就已經出現,從比較早出現的央視《焦點訪談》、《東方時空》開始,新聞評論類節目到今天仍有很大的觀眾市場。人們更愿意傾聽一些專家、學者、社會知名人士對于新聞事件的看法。
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就是比較成功的新聞評論類節目,這種幾個人坐而論道的方式,既完成了新聞傳統的使命,同時也添加了個人意見,將一些觀點傳達到受眾,加深受眾對于新聞事件的認識。類似的節目還有鳳凰衛視的《有報天天讀》,利用報紙這一傳統新聞傳播媒介,整合各種資源,擴大新聞容量,給予觀眾更加豐富和全面的信息摘要。遼寧衛視的《老梁觀世界》則是充分運用主持人個人的才華和能力,每期只有一個主題,結合事實,梳理某個時間或者問題的來龍去脈,幫助觀眾加深對于新聞熱點、社會事件的理解。
2 新聞主持思維的多樣化
“人”始終的發展的核心,無論是欄目的編排還是臨場發揮,都離不開主持人個人的能力。我國在進入了自媒體時代之后,愈加地講求個性的發展,人們也厭倦了千篇一律地新聞播報形式,因此,新聞主持人就在欄目中顯得特別重要。一個優秀的新聞主持人既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過硬的專業本領,同時在當前社會大環境下,還需要具有自己特色的主持風格。這就要求新聞主持人的思維要多樣化,主動創新,挖掘自己的特點,形成自己的風格,讓觀眾能眼前一亮,記住你的主持。現在已有好多欄目通過挖掘主持人自身的特點而形成欄目品牌。不少欄目也通過精心策劃編排,從選題、編輯、剪裁、播出各個階段提升質量,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新聞節目。這種方式將新聞內容憑借主持人個人的能力與才華播報出來,形式更為新穎和娛樂,這也是受到新媒體的影響所致。新媒體時代強調的更多的是個人,個人對于新聞事件的看法,個人對于風格內容的喜好。
主持人語言風格的轉變也是新聞播音的非官方化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現在許多新聞播報欄目的主持人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嚴肅,讓人有距離感,而是采用比較通俗易懂,有些還使用方言,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雖然我國的新聞主持已經根據時代的發展做出了許多應對的變化,但是還應當看到,和國外優秀的新聞主持相比,我們還是在思維上有所欠缺,原創的節目少,還存在模仿甚至抄襲國外的優秀欄目的情況,沒有像美國《奧普拉脫口秀》這樣的具有國際代表性的節目,說明我國新聞主持在很多方面還存在欠缺。廣大新聞主持工作者應首先從自己的思維層面著手,轉化思維,靈活頭腦,花功夫,下力氣,打造既符合時代要求又受群眾喜愛的新聞欄目。
3 新聞主持內容的多樣化
傳統的新聞傳播主要是以國家大事、時政新聞為主,國家下屬的新聞機構作為政治的傳聲筒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只能被動地接受來自國家方面的新聞消息。但是,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內容就不僅僅在局限于國家、政府、新聞記者給予的信息,還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互聯網和我們實際的生活。新媒體帶給新聞界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新聞從此不再以俯視的態度來指導現實的生活,而是讓生活回歸本源,讓新聞來源于生活。因此,新聞播音從業人員的職業角色也日趨多重、復合化。中央提出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對新聞播音員來說,就是很好的接地氣的機會。“走基層”就是讓新聞主持用平實的視角認識社會,增進對國情、民情的了解。新聞主持既要在形式上做到生動活潑,又要在內容上做到真實接地氣,同時還要注意傳播社會正能量。
和傳統的新聞內容不同,現在的新聞許多都是關于民生生活的,許多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都有可能變成新聞事件。因此,新聞主持應改變以往嚴肅的風格,增加親和度,這樣才能與播報的內容項匹配。增加親和度的方式有很多,總的來說就是要“接地氣”。從主持人的服裝衣著、語音語調、眼神神態到演播廳的布置等等都要注意增進與觀眾的親切感,許多新聞主持會在播報新聞的過程中穿插幾句歇后語或者是方言,這樣是很好縮短與觀眾之間距離感的途徑。
微博、微信的興起也為新聞主持增加與觀眾的互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現在許多新聞主持人都開通了自己的微博和節目公共賬號,突破了傳統的限制,通過新興的科技,方便與廣大觀眾進行交流,增強了主持人、欄目與觀眾的互動性,聽取他們對節目發展和主持風格等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以便節目獲得更好的發展,主持人也能根據觀眾的需求調整自己的主持風格,贏得更多的觀眾,獲得更好的發展。
新媒體時代極大豐富了新聞主持的形式、內容和思維方式。我國新聞主持要想在未來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要從形式、內容和思維方式上進行革新,緊隨時代的發展,從網絡中汲取創新的力量,多發出好聲音,多為社會傳播正能量。眼下的中國,正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進入了社會矛盾凸顯期,輿情與民意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今天的新聞形態日趨豐富、多元化,新聞播音從業人員的職業角色也日趨多重、復合化。閉門造車,很難做到及時、準確、入耳、入心。只有緊跟時代步伐,創造更多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欄目,培養更多百姓喜愛的主持人,加強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時代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