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惠
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婦女剖宮產臨床特點及并發癥控制對策
張福惠
目的分析再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宮產婦剖宮產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初次剖宮產手術方式對其影響。方法126例產婦,將63例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作為觀察組,63例初次行剖宮產術產婦作為對照組。比較分析兩組產婦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對照組產婦盆腹腔粘連3例(4.76%),產后出血4例(6.35%)、胎盤植入1例(1.59%),未見前置胎盤與子宮破裂,并發癥發生率為12.70%;觀察組產婦盆腹腔粘連30例(47.62%)、子宮破裂2例(3.17%)、產后出血11例(17.46%)、前置胎盤5例(7.94%)、胎盤植入5例(7.94%),并發癥發生率為84.1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再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宮產婦剖宮產并發癥發生率高,因此,瘢痕子宮再次妊娠行剖宮產術對保障育齡婦女健康分娩具有重大的意義。
瘢痕子宮; 再次妊娠;剖宮分娩;并發癥
瘢痕子宮是指在婦女子宮內存在先前手術留下的明顯瘢痕。而形成瘢痕子宮婦女的數量在逐漸增多,除了存在殘角子宮矯正術、子宮肌瘤剔除術等治療性子宮損傷性手術,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剖宮產術。目前,國外發達國家的剖宮產率為 15%~25%,而我國自20世紀 90年代以來剖宮產率亦呈直線上升,大部分城市醫院剖宮產率為40%,少數已達到 60%~70%。大部分瘢痕子宮產婦再次妊娠時,胚胎容易在創傷瘢痕處著床,若產婦進行再次剖宮產,較為容易引發子宮破裂、產后出血,直接危及到產婦的生命健康[1-3]。因此,合理控制剖宮產率是當前產科學界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26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經入院檢查所有產婦身體健康,無嚴重的臟器損傷及全身性免疫性疾病,無肥胖病史,排除有精神疾病史者,所有產婦及家屬均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簽署同意書。其中63例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作為觀察組,63例初次行剖宮產術產婦作為對照組。觀察組距離前次手術時間2~7年,平均手術時間(3.66±1.35)年,前次手術指征見表1。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2。

表1 觀察組63例產婦前次手術指征[n(%)]
表2 兩組產婦基本情況比較[n(%),±s]

表2 兩組產婦基本情況比較[n(%),±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孕周(周) 平均年齡(歲) <37 37~40 >40觀察組 63 8(12.70)a 49(77.78)a 6(9.52)a 27.77±2.48a對照組 63 8(12.70) 50(79.37) 5(7.94) 28.09±2.86
1.2 方法 對126例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分析兩組產婦的分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并發癥包括盆腹腔粘連、子宮破裂、產后出血、前置胎盤、胎盤植入。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產婦盆腹腔粘連3例(4.76%),產后出血4例(6.35%)、胎盤植入1例(1.59%),未見前置胎盤與子宮破裂,并發癥發生率為12.70%;觀察組產婦盆腹腔粘連30例(47.62%)、子宮破裂2例(3.17%)、產后出血11例(17.46%)、前置胎盤5例(7.94%)、胎盤植入5例(7.94%),并發癥發生率為84.1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后并發癥比較 [n(%)]
瘢痕子宮是指婦女經歷過重大的手術后在子宮內存留術后明顯瘢痕。近年來,隨著子宮肌瘤手術的逐年增加,剖宮產手術不斷增多,瘢痕子宮婦女越來越多,且逐步年輕化趨勢。瘢痕子宮產生的原因有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畸形矯治術等,其中以剖宮產術最為常見。子宮肌瘤是一種女性的常見腫瘤之一,發病率高達 20%~30%。治療子宮肌瘤一般采用子宮切除術[4,5]。殘角子宮是子宮畸形的類型之一,和發育較好的單角子宮并不相通,需要患者在非孕期進行切除殘角子宮和同側的輸卵管。我國逐年增高的剖宮產率則使得瘢痕子宮數量增加。雖然城市多數開始鼓勵自然生產,但仍有部分鄉鎮衛生所更熱衷剖宮產術,這也是社會因素造成瘢痕子宮的一點。本文比較了初次行剖宮產手術的婦女與再次行剖宮產手術的瘢痕子宮婦女術后并發癥,初次行剖宮產的對照組產婦盆腹腔粘連3例(4.76%),產后出血4例(6.35%)、胎盤植入1例(1.59%),未見前置胎盤與子宮破裂;再次剖宮產的觀察組產婦盆腹腔粘連30例(47.62%)、子宮破裂2例(3.17%)、產后出血11例(17.46%)、前置胎盤5例(7.94%)、胎盤植入5例(7.94%),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瘢痕子宮婦女再次妊娠發生子宮破裂的幾率較小,但是該病卻是威脅母兒生命的直接并發癥之一。有研究表明,前置胎盤的發生風險與剖宮產次數呈劑量效應模式。剖宮產術后 1年內進行再次妊娠時,產婦的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的風險會隨之提高,胎盤功能障礙導致胎兒窘迫和產前死產的發生也可能與之有關[6]。瘢痕子宮的產婦的分娩時間比無瘢痕子宮的分娩時間短,且新生兒體重較低。前次造成瘢痕子宮手術中可能涉及到結扎,影響到子宮及周邊血管的流暢性,在子宮動脈和臍動脈血流阻力增加時,提升了死產的風險幾率。因此,瘢痕子宮與早產、活產小于胎齡兒的發生風險增高有關。并且,隨著確診為瘢痕子宮的時間延長,瘢痕肌肉化的程度越來越差,逐漸退化的肌肉組織彈性不如初次妊娠時期,會使再次剖宮產的幾率大大的增加。如產后出血以子宮收縮乏力這一原因為主[7]。產褥感染則是因為病原體侵入產婦陰道和宮頸內,隨著子宮收縮加強后,寄生在下生殖道的致病菌可上行感染。盆腔粘連,雖然目前臨床上對盆腔粘連確切原因并不明晰,但可以肯定,腹直肌分離時肌纖維損傷及斷裂、撕拉傷口參差不齊、出血等引起的炎癥、機械性損傷可引起腹壁各層、盆腔纖維蛋白滲出,形成粘連。因此,在手術過程中,可選擇子宮切口稍高于原瘢痕處上方,避免對子宮的強行撕拉,可于切口兩端向上弧形剪開,取胎頭時動作盡量輕柔。
還有報道[8]提到,陰道分娩在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中雖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也有部分爭議,且需要滿足沒有顯示明顯的前次手術的指征、胎兒頭盆較對稱、產婦宮縮良好、B 超檢查子宮下段前壁完整和無薄弱區等要求。因此,瘢痕子宮再次妊娠行剖宮產術對保障育齡婦女健康分娩具有重大的意義。
[1]吳娟.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吉林醫學,2012,33(10):2061-2063.
[2]申恒春.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93 例分娩方式探討.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3):234-236.
[3]賈利英,孟文穎,馬海會,等.妊娠子宮破裂的臨床分析.中華醫學雜志,2013,93(33):2674-2676.
[4]楊悅,黃醒華.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產科處理方式的探究.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9,2(30):110-113.
[5]李晨潔.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 120 例臨床體會.中國實用醫藥,2012,7(31):110-111.
[6]張進先.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及經陰道分娩安全性的臨床分析.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3):113-115.
[7]蘇愛玉 .瘢痕子宮再次妊娠75例分娩方式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0,5(3):111-112.
[8]吳彩林,陳新.瘢痕子宮試產結局與分娩間隔及子宮下段厚度的關系.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11):826-8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40
2016-09-29]
121400 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