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思儉 張翀
兒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藥的回顧性分析與研究
廖思儉 張翀
目的研究分析兒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情況。方法40例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兒作為對照組,40例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兒作為觀察組。將對照組患兒中存在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現象進行統計、分析,制定解決方案,于觀察組患兒中實施。觀察兩組患兒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兒抗生素不合理用藥率為7.50%,較對照組的25.00%更低(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50%(P<0.05)。結論對兒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制定解決方案并執行,能夠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藥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兒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藥;回顧性分析
臨床上抗生素應用廣泛,加之新藥不斷增多,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現象越來越普遍[1],本文旨在對兒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藥的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80例2014年5月~2016年6月于本院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就診時間,將40例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診患兒作為對照組,40例2015年6月~2016年6月就診患兒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女性別比例為22∶18,年齡3~13歲,平均年齡(6.89±2.44)歲;觀察組:男與女性別比例為23∶17,年齡4~12歲,平均年齡(6.47±2.03)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顧分析對照組患兒使用抗生素情況,將其抗生素使用頻率、類別、名稱、給藥方式、使用劑量、聯合用藥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分析其不合理用藥發生原因,給出解決措施。將解決措施應用于觀察組患兒中,以消除抗生素應用中的不合理現象,具體如下:①加強管理:對于科、院管理,成立管理小組,對各個科室的抗生素耐受情況、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并及時上報給院管理層,實施責任劃分制度,根據醫院的通報通知對本科室內的抗生素使用進行合理調整,以減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對于病房管理,應重點注意交叉感染途徑,并盡量避免,對于預防性用藥盡量避免。②加強培訓工作:根據相關部門規定的抗菌藥物指導意見,對抗生素進行嚴格分級,定期組織醫護人員進行用藥規范培訓,使其掌握藥物的抗菌譜、特性、不良反應等;并向醫護人員重點強調患兒藥物代謝動力學特性,注意隨時調整用藥,在保證治療有效的前提下,盡量選擇較常用、價格適宜的窄譜抗菌藥,盡量提高療效、價格比;醫護人員應做好宣教工作,促使家長對病情發展進行充分了解,以免出現求快速痊愈的心理,對不合理用藥現象有減少作用。③病原學檢查:加強與患兒家長溝通,及時、正確留取患兒標本,進行藥敏試驗后,盡可能根據其結果選擇合適藥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更換藥物的頻率,對于患兒痛苦、醫護人員工作強度均有減輕作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抗生素不合理用藥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兒有2例存在藥物種類使用不當、4例劑量不合理、2例聯合使用不當、1例療程不足、1例給藥方式不合理,其不合理用藥率為25.00%;觀察組中有1例患兒存在藥物聯合使用不合理、1例劑量不合理、1例聯合使用不當,其不合理用藥率為7.50%;觀察組抗生素不合理用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4.50,P=0.03<0.05)。
2.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本次研究通過回顧、分析對照組患兒的用藥情況,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此改善兒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現象,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分析發現,對照組中存在以下情況:①醫護人員使用不當,藥物劑量過大、預防性用藥及不合理給藥途徑,均會導致患兒出現嘔吐、腹瀉、靜脈炎、過敏等現象[2];對于時間依賴型藥物,沒有嚴格控制給藥間隔時間,不僅不利于病情改善,且易使患者產生耐藥性;在聯合用藥中,重復用藥、大范圍用藥情況均存在,不僅不能提高治療效果,且極易產生毒副反應、增加治療費用。②家長存在希望快速治愈的心理,拒絕遵循醫囑,希望使用強效藥物,而拒絕安全性較高藥物。③不重視藥敏試驗,無法取得家長有效配合,標本的采集工作未到位。④價格因素導致醫護人員存在偏用某類藥物現象,以個人利益選擇藥物。
研究發現,對照組患兒的不合理用藥率為25.00%,觀察組不合理用藥率為7.50%,觀察組患兒抗生素不合理用藥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7.50%(P<0.05)。李晶等[3]對2500例病歷進行分析,并對抗菌藥物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方案,結果發現,藥物預防使用的幾率由56.64%降至28.92%,這亦充分說明回顧性分析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對兒科抗生素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制定解決方案并執行,能夠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藥發生率及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1]喻甫權.回顧性分析我院兒科微生態制劑類藥物的臨床效果及合理性.中國醫藥導刊,2014,16(5):867-868.
[2]王亞民,高鵬,李樹釗.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分析.中國醫藥導刊,2014,16(6):1053.
[3]李晶,王慶陽,徐詠.我院臨床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現象的回顧性分析.兒科藥學雜志,2014,20(2):42-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88
2016-10-26]
523900 東莞市虎門中醫院(廖思儉);東莞市虎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張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