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貴
貴州省思南縣人民醫院 貴州思南 565100
機械通氣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
李芝貴
貴州省思南縣人民醫院 貴州思南 565100
目的 分析機械通氣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療效。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式,選擇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患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為結合組和器械組,每組49例。結合組患者治療方式為機械通氣聯合鹽酸氨溴索,器械組患者治療方式僅給予機械通氣建立氣道供氧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 72小時的臨床癥狀以及血氣指數、抗炎因子濃度。結果 結合組治療72小時后血氣指數(動脈血氧飽和度、脈血氧分壓及氧合指數)均優于藥物組,P<0.05;結合組患者治療72小時后血清細胞因子濃度指數(血清白細胞介素濃度、血清IL-6及腫瘤壞死因子濃度)低于藥物組,P<0.05。結論 機械通氣聯合鹽酸氨溴索對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患者體內抗炎因子指數,并提升患者血氣循環能力,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 機械通氣 鹽酸氨溴索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多為肺部急性受損后期,患者呼吸產生進行性窘迫、X線顯示雙肺浸潤以及機體出現頑固性低氧血癥等癥狀體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綜合征[1]。該病發病因素多以肺部多種重癥疾病誘發其內部毛細血管彌漫性破裂受損,使肺部進一步形成肺不張、肺水腫等病變。臨床治療方式常單獨建立機械通氣給予患者機體供氧為主,但臨床實踐證明其治療有效率低下,且并發癥發生機率較高。最近研究發現,機械通氣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該病,可有效抑制機體炎癥反應,達到預期效[2]果。筆者記錄本院應用機械通氣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的研究成果,現將報告如下:
1.1 臨床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患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98例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其治療方式不同分為結合組和器械組,每組49例。結合組男患者26例,年齡53~87歲,平均年齡(67.3±14.7)歲,女性患者23例,年齡49~82歲,平均年齡(62.6±11.2)歲,原發病:胰腺炎11例、肺部手術16例、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10例、壞死性腸梗阻4例、胸外傷2例、消化系統疾病手術6例;器械組男性患者24例,年齡50~86歲,平均年齡(65.8±13.7)歲,女性患者25歲,年齡52~79歲,平均年齡(60.1±10.7)歲,原發病:胰腺炎10例、肺部手術20例、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9例、壞死性腸梗阻5例、胸外傷2例、消化系統疾病手術8例。兩組患者從年齡、性別、疾病癥狀、原發病分型等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兩組組間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需快速給予脫水、吸痰以及建立靜脈通道對其進行藥物抗炎治療和營養補給、注射咪達唑侖鎮靜等相關基礎治療,器械組和結合組均對患者建立機械通氣,方法如下:口鼻插管接通呼吸機或以氣管切開方式接通,選擇呼吸模式為容量控制通氣為主,并調制氧濃度、潮氣量、呼吸頻率及 呼吸末正壓,參照指數分別為40-70%、6~8ml/kg、14~20 次/min、5~15cmH2O。結合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氨酸氨溴索(規格:2ml:15mg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J20080083 生產企業:Boehringer Ingelheim Espana,S.A.)治療,按照靜脈給予15mg/kg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結合500ml葡萄糖注射液用藥,每日2次。治療中及時采用多功能電腦監護器對患者心電圖、呼吸頻率等相關生命體征的變化進行記錄。
1.3 評價標準
98例患者治療后72小時分別對其動靜脈抽取2ml和3ml血液進行血氣分析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法,血氣分析法主要針對動脈血氧飽和度、脈血氧分壓及氧合指數進行檢測,ELISA法主要針對靜脈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血清白細胞介素濃度、血清IL-6的濃度檢測[3]。治療效果,顯效:患者呼吸困難減輕,痰量每天10~50ml,肺部見輕微啰音,X線顯示肺部浸潤陰影消失面積>50%以上,動脈血氣分析指數中 60mmhg≤PaO2>80mmhg,80%≤SaO2>100%,白細胞指數≤4.0×109/L;好轉:患者呼吸困難較為緩解,痰量每天50~100ml,肺部啰音減緩,X線顯示肺部浸潤陰影消失面積>20%以上,動脈血氣分析指數中40mmhg≤PaO2>60mmhg,60%≤SaO2>80%,白細胞指數≤7.0 ×109/L;無效:患者呼吸困難癥狀無變化,痰量每天>100ml,肺部啰音明顯,X線顯示肺部浸潤陰影無變化,動脈血氣分析指數以及白細胞指數均無變化或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上述數據選擇統計學 SPSS15.0軟件計算,結合組和器械組治療72小時后進行治療效果比較,采用“X2”和“t”檢驗方式,以“%”及均數“(±s)”標準差分別表示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數據比較中P<0.05,證明兩者組間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動脈血氣分析指數:結合組和器械組治療72小時后結合組動脈血氣指數明顯優于器械組,比較發現動脈血氧飽和度:結合組(95.2±4.2)器械組(92.5±7.3)t為2.244;脈血氧分壓:(91.4±3.6)(89.6±1.8)t為3.130;氧合指數:(285.8±6.2)(279.4±13.9)t為2.943,P均<0.05,證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靜脈血清細胞因子濃度指數比較:結合組和機械組治療72小時后結合組抗炎因子指數明顯低于器械組,比較發現血清白細胞介素濃度IL-10:結合組(142.8±11.6)器械組(137.4±13.9)t為2.088;血清IL-6:(56.4±2.4)(51.8±18.4)t為1.735;腫瘤壞死因子濃度TNF-α:(35.2±6.7)(41.9±11.8)t為-3.456,P均<0.05,證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3 治療效果:結合組顯效 30例(61.22%)好轉 15例(30.61%)無效4例(8.16%),治療有效率為91.83%;器械組顯效25例(51.02%)好轉13例(26.53%)無效11例(22.45%)治療有效率為77.55%,X2為7.864,P<0.05證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為臨床呼吸疾病死亡率極高的病癥之一,因其發病急速,兇險常為重癥科室重點治療疾病。臨床治療該病多以全身基礎性治療為主,根據患者自身疾病和炎癥反應給予患者抗生素、鎮靜藥物、營養補給、等治療,同時建立呼吸通道改善患者呼吸狀況,保持機體內部情況穩定,緩解呼吸窘迫缺氧等癥狀,幫助肺部調整和機體的水電及酸堿平衡。國內相關研究表明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死亡原因多數為機體炎癥反應誘發臟器衰竭[4],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合作因體內抗炎因子失衡導致。其中 TNF-α啟動會受損肺部纖維細胞和毛血管內皮細胞,進而引發上皮細胞、肺泡巨噬細胞、間質細胞以及其他細胞因子釋放和細菌增殖,IL- 6同樣會滋生細菌增殖,且IL- 10會抑制機械通氣炎性因子幫助機體進行氣體交換,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現臨床多采用鹽酸氨溴索結合機械通氣治療該病,因鹽酸氨溴索可抗炎和抗氧化損傷,促進內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恢復,改善患者動脈血氣指數和抗炎因子指數。本研究采用回顧性方式選取我院98例患者治療資料,分析研究顯示結合組治療72小時后動脈血氣指數與抗炎因子指數均好于器械字,且P均<0.05,證明二者結合治療對該病具有一定幫助,且與國內相關研究結論一致[5],值得臨床應用。
[1]孫麗娟,付群,李宏云等.機械通氣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765-2766.
[2]王文生,關敬堯.大劑量鹽酸氨溴索聯用烏司他丁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組織損傷的臨床研究[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0,28(1)20-21.
[3]全國莉,曾聰.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運用機械通氣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氧合指標和炎性因子變化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24)2322-2324.
[4]閉獻梅.機械通氣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療效[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4,(6)138-140.
[5]龍曉莉,王永紅,盧衛琴等.機械通氣聯合鹽酸氨溴索對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氧合指標和炎性因子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1-2.
R563.8
A
1672-5018(2016)1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