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玉玲
(甘肅省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 甘肅 天水 741000)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飲食結構的改變,該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就可能并發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腦病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等多種并發癥,從而危及其生命。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有報道指出,DR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病率高達40%左右[1]。為了探討用激光光凝術治療DR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60例DR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9月~2015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DR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DR的診斷標準,均經彩色眼底照相及熒光血管造影檢查得到確診,且均未接受過眼底激光治療。其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其年齡為40~87歲,平均年齡為(63.59±10.26)歲。其中,有單眼發病患者12例,有雙眼發病患者48例。在這些患者中,有增殖期DR患者26例,有增殖前期且無灌注區在5~8DD之間的DR患者12例,有增殖前期且無灌注區在8DD以上的DR患者11例,有存在視網膜黃斑水腫的DR患者7例,有存在輕度玻璃體出血的DR患者4例。
1.2 治療方法 在術前1~7天對所有患者均進行視力和眼壓檢查,進行裂隙燈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FA)檢查,同時對其進行血壓、血糖等相關檢查。在此基礎上,我院對所有患者均使用激光光凝術進行治療。將激光治療儀的發射波設為530nm左右的純綠光,具體的治療方法是:①對于存在視網膜黃斑水腫的DR患者,對其進行C型格柵樣光凝治療。采用Ⅰ級光斑,將光斑的直徑設為100μm,確保每個光斑之間間隔1個光斑的直徑。將這些光斑進行C型排列,確保光斑的內側與黃斑中心的凹距離為500~750μm。將曝光的時間設為100ms,每次擊射的點數為300~500點,每隔1周治療1次,共治療3~5次。②對于增殖前期且無灌注區在5~8DD之間的DR患者,對其進行次全視網膜光凝治療。采用Ⅲ級光斑,將后極部光斑和中周部光斑的直徑分別設為200μm和300μm,確保每個光斑之間間隔1個光斑的直徑,確保無灌注區的光斑之間應間隔0.5個光斑直徑。將曝光的時間設為200ms,每次擊射的點數為1200~1600點,每隔1周治療1次,共治療3~5次。③對于增殖期DR患者和增殖前期且無灌注區在8DD以上的DR患者,對其進行全視網膜光凝治療。采用Ⅲ級光斑,將后極部光斑和中周部光斑的直徑分別設為200μm和300μm,確保每個光斑之間間隔0.5個光斑的直徑。將曝光的時間設為200ms,每次擊射的點數為1600~2200點,每隔1周治療1次,共治療3~5次。④對于存在輕度玻璃體出血的DR患者,對其進行超全視網膜光凝治療。采用Ⅲ級光斑,將后極部光斑和中周部光斑的直徑分別設為200μm和300μm,確保每個光斑之間間隔0.25個光斑的直徑。將曝光的時間設為200ms,每次擊射的點數為2000~2500點,每隔1周治療1次,共治療3~5次[2]。每次治療結束后,用普拉洛芬滴眼液為患者滴眼,連續用藥3天。同時,讓患者口服維生素B和維生素E,并使用消炎痛對其進行鎮痛治療。消炎痛的用法為:每次服25mg,每天服1次,連續用藥3天[3,4]。
1.3 觀察指標 ①我院對這60例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的視力進行檢測,并對檢測的結果進行記錄和比較。②我院將60例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經治療后其視力提高3行以上,其視網膜出血、滲出、水腫等癥狀明顯緩解,其眼底供血明顯改善。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其視力提高2~3行,其視網膜出血、滲出、水腫等癥狀有所緩解,其眼底供血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經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的例數+有效的例數) /總例數×100%。③我院使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這60例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此調查問卷的滿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超過80分表示其對治療的效果滿意,得分為60~80分表示其對治療的效果比較滿意,得分低于60分表示其對治療的效果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的例數+比較滿意的例數)/總例數×100%[5.6]。
2.1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視力的比較 這60例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其矯正視力為0.2~0.79,其平均矯正視力為(0.44±0.12)。經治療,有51例患者的視力得到提高,占85%。有6例患者的視力無變化,占10%。有3例患者的視力下降,占5%。
2.2 60例患者的治療效果 經治療,這60例患者中治療結果為顯效的患者有34例,為有效的患者有16例,為無效的患者有10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3.3%(50/60)。
2.3 這60例患者對治療效果的總滿意率 經治療,這60例患者中對治療效果感到滿意的患者有41例,感到比較滿意的患者有12例,感到不滿意的患者有7例,其對治療效果的總滿意率為88.3%(53/60)。
DR是臨床上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之一。DR的發病原因主要為:糖尿病患者視網膜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基底膜增厚,導致其視網膜出現缺血和缺氧的狀況,從而使其視網膜上出現新生的血管,引起其視力急劇下降,嚴重者可導致失明[7,8]。呂永順[9,10]等學者研究認為,用激光光凝術治療DR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視力。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用激光光凝術治療DR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視力,減輕其視網膜黃斑水腫的癥狀,且能提高其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
[1]劉曉玲,孫心銓.重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及眼底病激光光凝的規范化治療[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0,26(2):101-104.
[2]鄭志.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防治:進展、挑戰與展望[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2,28(3):209-214.
[3]徐靜嫻,張賢亮,石壯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激光光凝術后黃斑 區脈絡膜厚度變化的觀察[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5,33(6):598-602.
[4]劉家佳,柯根杰,顧永昊等.視網膜激光光凝對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視網膜前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4,26(7):991-994.
[5]張承芬主編 眼底病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8 701.
[6]周煒,郭希讓主編 眼底激光治療學 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 279.
[7]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Report No.1 Arch Ophthalmol 1985 103:1796-1806.
[8]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Group.ETDR SS report.Ophthalmol 1991 98:766.
[9]呂永順,鮑永珍,黎曉新等.氬激光視網膜光凝治療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療效.中華眼底病雜志,1995,4:227
[10]張磊,劉大川,吳航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眼激光光凝治療前后黃斑區脈絡膜厚度的增強深部成像技術測量[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4,30(6):56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