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圣明
摘 要:如何在“互聯網+”的時代里,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迅速改變觀念更新商業模式,在互聯網時代做好應對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風險和信用風險的同時,尋求自身突破,是傳統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從制造業的互聯網化、零售業的變革、互聯網金融如何發展這幾個方面著手,分析傳統企業如何在“互聯網+”大風潮下提高自身競爭力。
關鍵詞:互聯網+;大數據;制造業;互聯網金融
在互聯網模式興起的今天,傳統企業面臨一系列換代和升級。互聯網和傳統企業二者的碰撞融合,將會發展成為一種新形態、新業態。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相結合。“互聯網+”在“互聯網改造傳統企業”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改變。如何在“互聯網+”的時代里,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迅速改變觀念更新商業模式,是傳統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互聯網+”中的“+”,是指傳統行業的各行各業。“互聯網+”不是與傳統行業進行競爭,也不是簡單的相加為“互聯網+傳統行業”。“互聯網+”是一個全面的綜合的概念,也是傳統企業的數據化、在線化。同時,它使生產交易流通融資效率更高,創造增量價值,形成了大規模社會化協同的新分工體系。
一、制造業的互聯網化
互聯網作為新生事物,其發展是一輪重大的技術變革。在新一輪的技術和產業變革過程中,推動不同領域的發展和應用,也促使跨領域融合,如結合消費互聯網的優勢,結合傳統制造業產業升級,將兩者融合拓展。由此可見,互聯網的融合是跨界的,致力于提高經濟生產效率,減少交易成本,從而產出更優質的商品和服務。
首先要做好產品,再利用互聯網把實體經濟和商業模式,營銷手段相結合,然后使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比如小米手機,在去年2014實現銷售手機6112萬臺,較2013年增長227%;含稅銷售額743億元,較2013年增長135%。引進新興管理經驗,吸引人才,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做好產品以后,才是用互聯網的手段進行下一步高效率的運作。
值得重視的是,用戶體驗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做好做優產品的前提下,中心是滿足用戶的需求,重視用戶的反饋信息。在互動的過程里提升用戶體驗,完善數據,及時改良創新產品,不斷升級換代。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把品質服務做到最優,還怕留不住用戶嗎?
二、零售業的變革
對于傳統零售業而言,很大程度受到信息的不對稱制約,以及地理位置的限制。在“互聯網+”的時代里,零售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出現了產業集群做線上的變革。國內而言,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物流的發展促使全國形成了一個大市場;全球而言,互聯網平臺上跨境電子商務欣欣向榮,重塑了國際產業鏈。
用需求拉動生產,在互聯網平臺上,利用好大數據目標推送,客戶私人定制在線下單,然后將信息迅速傳達給品牌生產者。這樣一來,砍掉很多中間環節降低成本,降低倉儲壓力。這也是現在零售業正在做的方式,值得說的是,無論是個人定制,亦或是大批量、標準化的方式,都要做到快速、及時、保證品質。企業需要重視細節,產品的設計要有新意和創造力。互聯網零售業的發展,這是典型的市場需求拉動生產模式。
在互聯網所提供的平臺上,零售業可以整合線上線下的資源,在O2O模式下做好價格同步,企業還需要針對目標客戶群,利用DMP(data-management platform,數據管理平臺)盡量準確滿足客戶需求,清晰定位做好細節,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能效。
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就像一陣風吹進了市場里,給整個經濟體帶來一陣熱潮。依賴于互聯網的發展,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確實有了很大的變化。金融的交易成本明細下降,普通客戶可以用手機客戶端進行金融交易,金融公司之間交易也更加便捷。甚至就全球范圍而言,互聯網金融早已突破地域的限制。
金融市場的地理范圍拓展,交易成本降低,同時信息量急速增長,交易量和換手率的猛然增加,互聯網金融機遇和挑戰并存。一方面,客戶的維護成本變低,但又如何加強客戶的信任?特別是在信任缺乏,金融市場不乏詐騙出現的今天。另一方面,從宏觀角度,互聯網金融必然會導致泡沫的出現。也說明了監管的必要性。
用新的互聯網思維,打破固有理念。同時還加強監管,互聯網金融企業還需要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做好應急機制。如何應對危機式的系統性風險、以及突如其來的信用危機,是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以余額寶為例,至2015年6月底,余額寶用戶數已經增至2.26億,成為全球客戶數最多的基金。天弘基金2015年半年報披露顯示,余額寶2015上半年為用戶賺138.68億元,自余額寶上線以來累計創造收益396.62億。如果企業期限配錯,或者理財產品出現問題,政府部門要求金融企業“剛性兌付”,即出現問題后眾多客戶需要同時撤資,企業理應做好應對一系列的風險的準備。所以,互聯網的平臺,給金融企業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有風險。
綜上所述,互聯網提供的只是一個平臺,我們可以用基礎設施來形容。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創業平臺,融合不同行業,融合技術、商業模式和用戶,用數據來導向,在快速更迭的互聯網創新時代整合產業領域。
互聯網有其內在優勢,但產品的更新換代、技術創新,核心問題的研發,以及生產環節的控制,倉儲和供應鏈管理都必須依賴實體經濟企業。以傳統實體經濟為支撐,提高效率,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為其提供更多的便捷。傳統企業也應該資本重構產業重構的互聯網大環境下,增強用戶體驗,結合互聯網大數據,在更加透明、客觀的氛圍里,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自然就會極具競爭力的脫穎而出了。
參考文獻:
[1]毛光烈.“互聯網+”與“+物聯網”[J].浙商,2015.
[2]申蕾.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12): 2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