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蓮
(新鄉市中心醫院 檢驗科 河南 新鄉 453000)
?
尿常規在小兒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王景蓮
(新鄉市中心醫院 檢驗科河南 新鄉453000)
【摘要】目的探討尿常規在小兒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新鄉市中心醫院初步診斷為急性闌尾炎的4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接受尿常規檢查,統計尿常規的診斷準確率、誤診率、漏診率。結果40例經手術確診為急性闌尾炎的患兒中,尿常規診斷37例,診斷準確率為92.5%;漏診0例,誤診3例,誤診率為7.5%。結論尿常規對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操作簡單且能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關鍵詞】尿常規;小兒;急性闌尾炎;鑒別診斷
兒童時期,尤其是年齡超過5歲的兒童,急性闌尾炎較為多發,屬于常見急腹癥。與成年人相比,小兒急性闌尾炎雖然發病率并不高,但彌漫性腹膜炎發病率、闌尾穿孔率卻很高,病死的可能性非常大,必須給予重視[1]。胃腸道癥狀、哭鬧不安、高熱等是該病的主要表現,還會出現寒戰、驚厥、精神萎靡等。因胃腸炎、急性闌尾炎有較為相似的臨床表現,且患兒難以將疾病癥狀表達清楚,容易造成誤診[2]。近年來,尿常規在診斷該病中的效果備受關注。本文選取80例急性闌尾炎患兒,探討尿常規在該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新鄉市中心醫院初步診斷為急性闌尾炎的4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有肌肉緊張、發熱、腹痛等臨床表現。其中女19例,男21例;年齡為3~12歲,平均年齡(8.75±2.86)歲。
1.2檢查方法40例患兒均接受手術治療,術前均接受尿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入院1 d后收集新鮮晨尿中段尿,以專用尿液清潔容器儲存尿液,尿液收集量需超過20 ml,靜置30~60 min后檢查。對于已經初潮的女患兒,需注意不可在月經期收集尿液,為保證女患兒尿液樣本無其他異物干擾,需做好會陰部的清潔。使用尿液分析儀進行尿常規檢查,主要對尿液透明度、顏色、白細胞、紅細胞、管型、尿比重、蛋白質、尿糖、上皮細胞等進行檢查,并詳細記錄。以排除泌尿系統感染為前提,使用尿沉渣顯微鏡對中性粒細胞、白細胞數量進行檢查。以尿液中中性粒細胞及白細胞計數增高作為急性闌尾炎的診斷依據。
1.3觀察指標對尿常規檢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初步診斷、明確診斷、病理診斷結果。初步診斷,即以患兒的臨床體征、病史為依據診斷為急性闌尾炎;明確診斷,即超聲、尿常規的檢查結果;病理診斷,即手術病理檢查結果。依據診斷結果符合情況確定誤診率、漏診率及準確率。病理診斷與明確診斷不一致,為誤診;病理診斷證實為急性闌尾炎,但明確診斷未診出,為漏診。
1.4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數據分析。定性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40例經手術確診為急性闌尾炎的患兒中,尿常規診斷37例,診斷準確率為92.5%;漏診0例,誤診3例,誤診率為7.5%。
3討論
現階段,還未有明確的定論能夠對小兒急性闌尾炎的發病進行解釋,但已明確細菌感染、血流障礙、闌尾腔梗阻、神經反射等為發病的相關因素,上述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響,最終引起疾病的發生。對其發病原因進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糞石、寄生蟲或其他異物堵塞闌尾腔,導致不能通暢引流闌尾腔內容物,為細菌的繁殖創造了條件與環境,或是闌尾血液循環長時間受阻而出現障礙,導致組織缺血,闌尾穿孔與壞死因此而發。第二種可能是闌尾壁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等而出現反應性肥厚,影響和阻礙正常血流,導致疾病的發病。第三種可能是闌尾被腸道內細菌入侵,主要是受腹瀉、寒冷、胃腸道功能紊亂等因素影響,最終導致病發[3]。
因患兒年齡較小,且疾病的臨床表現無典型性,所以如何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十分關鍵。腹部平片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急腹癥診斷方法,應用廣泛、直觀方便、價格經濟是超聲檢查的優點。但實踐證明,當患兒的闌尾直徑超過6 mm時,超聲檢查的診斷效果并不理想,極易出現漏診和誤診,容易造成治療的延誤[4-5]。
目前,尿常規、血常規、大便常規是臨床常用的三大檢查項目。其中,尿常規必不可少,是十分重要的檢查方法。尿常規可檢查和診斷早期腎臟病變,檢查出尿沉渣或蛋白尿中的某些物質,可作為治療的依據,提高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尿常規檢查還能輔助病理研究,可篩檢泌尿系統疾病及糖尿病[6]。如今信息技術發達,醫學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突破,醫學檢驗技術也不斷完善和進步。過去,尿常規檢驗主要是顯微鏡檢查和傳統手工尿蛋白檢查,如今已日趨自動化,檢測儀器多為半自動或全自動,檢查項目、內容、方法更為多樣,效果更為理想,且操作簡便,已然是診斷急性闌尾炎的第一選擇。中性粒細胞、白細胞水平的升高是小兒急性闌尾炎的一大特征,以顯微鏡檢測尿沉渣可對中性粒細胞、白細胞數值的升高進行檢查,從而診斷疾病。
本研究結果顯示,40例急性闌尾炎患兒中尿常規診斷37例,診斷準確率為92.5%。可見,尿常規對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操作簡單且有較高的準確率。但在臨床實踐中,需將體檢與輔助檢查有效結合,從而提高鑒別診斷效率,減少誤診,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導致患兒病情加重。
參考文獻
[1]齊鳳芹,馬燕,李秀敏.急性闌尾炎患兒C-反應蛋白水平與病理類型之間的關系及臨床意義[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4,21(9):563-565.
[2]Yau K K,Siu W T,Tang C N,et al.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endectomy for complicated appendicitis[J].J Am Coil Surg,2007,205(1):60-65.
[3]金月鳳,周波.彩超測定小兒闌尾管壁厚度對小兒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探討[J].醫學信息,2014,27(12):268.
[4]鐘洪才,胡寶輝,曾浩,等.腹腔鏡技術在小兒腹部疾病診治中的可行性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9):120-123.
[5]Perri S G,Altilia F,Pietrangeli F,et al.Laparoscopy in abdominal emergencies. 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J]. Chir Ital,2001,54(2):165-178.
[6]謝正悅.對77例急性闌尾炎患兒的臨床特點與診治方法的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7):192-193.
【中圖分類號】R 446.12+1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5.111
(收稿日期:201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