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 貴州省安順市 561000
耳鳴發動機制及臨床治療的新認知
劉勇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 貴州省安順市 561000
耳鳴是一種在臨床治療中常見的聽覺系統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耳蝸毛細胞以及第八對顱神經的形態還有功能發生了病理改變。耳鳴嚴重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與生存質量。本文主要針對耳鳴發動機制以及其臨床治療新認知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耳鳴;發動機制;臨床治療;新認知
耳鳴是在臨床治療中是常見的一種聽覺系統疾病,在外部沒有相應聲源的情況下,病人的耳內出現幽靈般的鈴聲、機械震動聲又或者是蜂鳴聲。耳鳴有時候時單獨發生的,有時候會和其他的基本疾病同時發生。發生耳鳴這種主觀性上的聲音感覺同時還會伴有緊張、焦慮以及幻覺等精神上以及心理上的問題。耳鳴的發生會使得病人的睡眠收到影響,從而使得患者沒有足夠的精力應對生活以及工作上的事情,極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工作效率以及學習的進度。耳鳴問題比較嚴重的病人還會有輕生,想要自殺的念頭或者是行為。因此,探索耳鳴發動機制以及臨床治療新認知顯得十分重要。
傳統上對于耳鳴發動機制的認知普遍是由于耳蝸的毛細胞以及第八對顱神經形態以及功能上發生病理性的改變,要是因為電解質紊亂而發動耳鳴的產生,想要治療是極為困難的。當前對于耳鳴的新認知是耳鳴的發動機制不僅僅是因為耳蝸神經受到了損傷,還因為與耳鳴相關的聽覺區域有聽覺皮質層以及下丘腦發生了病理性損害。這一新認知是通過人腦成像技術驗證的。采用腦磁圖檢測耳鳴病人的時候,發現病人大腦皮層的活動異常時,耳鳴以及聽力損失的深度及強度有著比較大的差異。有臨床研究資料表明,患者耳鳴的發生和其情緒狀態間有著某種固定的關聯,當患者的情緒異常時,會有相繼耳鳴現象的出現,并且耳鳴的程度會加深。還有神經影像學方面的研究表示患者耳鳴的發生和抑郁癥之間存在著激活的神經回路。抑郁癥和耳鳴患者都存在著下丘體-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的紊亂以及改變,患者的海馬神經元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損害。基于體素的形態學研究資料顯示耳鳴病人的伏隔核和胼胝區都受到了損害。而伏隔核中的多巴胺神經主要負責獎勵行為以及回避學習的參與,患上耳鳴的病人一般對于獎勵會顯得很淡漠,同時對于學習有著很深的對抗情緒。耳鳴信號的起源在于聽覺通路發生了異常,高頻的進行放電。而邊緣系統利用反饋機制可以使得相關信號沒有辦法到達患者的聽覺中樞。所以一旦病人的邊緣系統受到了損害,其反饋機制就沒有辦法正常運作,從而導致慢性耳鳴的發生。耳鳴在當前的臨床治療中采用的認知行為療法中主要有管理睡眠、松弛療法、對耳鳴的認識和信念的重塑以及意向和分散療法等等。實踐經驗表明,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精神病并伴有耳鳴的病人有著很好的療效,對于慢性耳鳴患者的治療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臨床治療耳鳴中采用利多卡因液和丹參逆行鼓室內的注射法進行治療。
2.1 首先丹參具有五大功效對于改善耳鳴癥狀具有重要的作用。丹參的第一大功效是有利于活血化瘀,清心除煩;第二大功效是對于促進耳蝸外壁的血流、強化螺旋器的血氧供應以及耳蝸物質的代謝,還有蝸軸血液的供應有著明顯的效果;第三大功效是阻滯耳蝸血管壁細胞膜上的α-受體以及有效的減輕腎上腺素對耳蝸微血管的收縮,從而很好的改善微循環;第四大功效是其作為鈣離子拮抗劑對于提高病人耳蝸毛細胞的環化腺核苷一磷酸水平,恢復病人的聽力具有正面的作用;第五大功效是丹參作為氧自由基的清除劑,對于降低病人血液粘稠度以及改善微循環有顯著的效果。
2.2 其次,利多卡因具有的四大功效對于減少病人的興奮度以及終止患者的耳鳴癥狀有著重要的作用。利多卡因的第一大功效是其作為局麻藥對于患者的局部止痛以及產生局麻有著很好的療效;其次是向病人的鼻甲注入利多卡因可以暫時有效的緩解病人的耳鳴癥狀;再次有研究資料表明 采用利多卡因對患有高調耳鳴長達數年的病人通過靜脈注射有很棒的療效;最后因為利多卡因本身很強的穿透力,從中耳腔就可以完全的經過圓窗膜從而滲透到耳蝸的淋巴液。并進一步的穿透患者基底膜發生作用并且直到病人毛細胞以及聽覺神經的末梢而發揮作用,對于延長神經傳導的時間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得患者的異常興奮性得到有效的減少,最終使得耳鳴的癥狀消失。
2.3 具體的治療措施
2.31 在進行局部麻醉的情況下,采用間接的形式從病人的鼻咽鏡直視下導入咽鼓管導管從而進入到患者的咽鼓管咽口處,接著進行吹張時看到鼓膜振動后,就可以從病人的咽鼓管導管中導入直徑為1mm的硬膜外麻醉塑料管,當感覺到有阻力的時候就表示已經到達患者的咽口,,然后順利的從這邊進入到2.5cm到4.0cm之間的位置。吹張時會看到鼓膜隆起并發生振動。
2.32 確定塑料導管到達病人的中耳腔后就可以注入藥物,注入鼓室內0.3ml的復方丹參注射液,每次0.3ml的含量2%的利多卡因,每周進行2次,一個療程為4周。
2.33 治療效果的評判標準主要分為三種:一種是顯著療效表現為耳鳴癥狀消失或者是基本上沒有了;一種是耳鳴癥狀有著不同程度的減輕同時耳鳴發生的間隔時間延長了;還有一種是患者的耳鳴癥狀減輕得不明顯或者是沒有發生變化。
綜上所述,耳鳴癥狀的發生是一種主觀的感覺,正確的認識耳鳴的形成以及耳蝸毛細胞還有聽覺神經形態以及功能的病理改變,對于耳鳴的治療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臨床治療中采用丹參液加利多卡因液逆行鼓室內注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中加大推廣力度。
[1]郭健,王振常,鮮軍魴等,乙狀竇憩室引起搏動性耳鳴的CT血管造影診斷,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1,18 (04),178-180.
[2]胡婭琴,鄒帆,高明華等,聽尼特耳鳴綜合診斷治療儀的療效分析,重慶醫學,2014,43(02),165-166.
[3]梁勇,耳鳴的現代醫學影像檢查.中華耳科學雜志.2007,5 (03),259-262.
[4]劉博,重視耳鳴臨床特征與鑒別診斷關聯的臨床思維養成,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29(08),688-690.作者簡介:林春雷(1982.10.19)女,漢族,浙江溫州瑞安人,婦科主治醫師,本科,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南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研究方向:臨床(婦科)
R219.031
A
1672-5018(2016)12-0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