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元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人民醫院普外科 甘肅定西 748200
中西醫結合治療胃術后殘胃排空障礙24例分析
張新元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人民醫院普外科 甘肅定西 748200
胃切除術后殘胃排空障礙(DGE)是一種胃術后以胃排空延遲為主要表現的胃動力紊亂綜合征,是一種功能性的胃排空障礙,復方大承氣湯可促進腸功能恢復,增加胃腸蠕動,明顯縮短殘胃排空障礙時間,在西醫保守治療的基礎上應用復方大承氣湯經胃管少量多次注入或口服,可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
殘胃排空障礙;中西醫結合;復方大承氣湯
胃排空障礙是胃手術后的一種早期并發癥,也稱胃無力癥,是腹部手術后,特別是胃癌根治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是一種功能性的胃排空障礙,近年來逐漸被大家所認識,但其病因尚不清楚,治療上也無特定有效辦法,本文總結了對24例胃術后殘胃排空障礙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與觀察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4年12月至2016年7月,我院共行胃部分切除手術495例,術后發生胃排空障礙24例(4.9%)。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齡43~67歲,平均56歲,胃病時間3個月至2年,平均11.5個月。
1.2 臨床表現 本組病倒胃排空障礙多發生于術后9~14天,有2例(8.3%)發生在術后3周。主要癥狀為進食后上腹部脹痛不適,嘔吐,吐出食物含有膽汁,有腐臭味。腹部檢查無胃腸型包塊,有胃震水音。大部分病人腸鳴音減弱,血鉀降低,二氧化碳結合力升高。24例病人均行鋇透檢查,見殘胃擴張,有食物及潴留液,無蠕動或蠕動極弱,鋇劑長時間潴留于殘胃內,數小時后僅有少量鋇劑出現在輸出腸段內,輕度擠壓殘胃見吻合口可通過少量鋇劑,吻合口通暢。7例病人查胃鏡見吻合口通暢,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腫,鏡頭能順利通過吻合口。
1.3 治療觀察 24例病人均經非手術方法治療恢復,恢復時間4~10天,有4例(17%)病人進食過早出現反復。治療方法主要為禁食,禁食后仍嘔吐給予胃腸減壓,靜脈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補充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特別應注意補鉀,病情重者,給予全胃腸外營養支持,營養管未拔者,延長拔管時間,繼續從營養管進食,同時給予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多潘立酮(嗎丁啉)幫助恢復胃動力。給予普魯卡因減輕黏膜水腫,中藥大承氣湯辯證加減少量多次服用,可獲得較滿意療效。
2.1 影響胃術后殘胃排空障礙的因素 胃術后殘胃排空障礙的原因很多,可能與如下因素有關[1.2]。①精神緊張,對手術和預后顧慮重重。②手術時間過長,胃壁挫傷較重,腹腔溫度、濕度變化以及腹腔創傷性炎癥。③術中切斷迷走神經后,使殘胃處于無神經支配的低張力狀態,近短胃的容受性舒張功能喪失;遠端胃研磨食物的蠕動性收縮減弱;損害了小腸異位起博電位的抑制,引起胃竇壓力波和十二指腸慢波分離,使固體食物滯留相延長。④殘胃本身因手術和異物反應發生炎癥、水腫。⑤膽汁反流,引起膽汁反流性胃炎,加重殘胃和吻合口炎癥及水腫,干擾胃的正常排空。⑥術后較長時間臥床(7-20天),胃腸蠕動減弱。⑦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及電解質紊亂,尤其是低鉀及鈉潴留,導致吻合口水腫,胃排空障礙;以及過早進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殘胃不適應而加重胃壁水腫等。我院外科觀察24例病人,均性格內向,對手術顧慮較多,術前精神緊張,所以治療中要多向病人解釋病情及所遇問題,做好思想工作,解除病人顧慮及緊張情緒,讓病人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必要時可給予鎮靜藥。
2.2 胃術后殘胃排空障礙的治療
2.2.1 禁食 胃腸減壓,可以減輕胃黏膜水腫,有利于殘胃功能恢復。
2.2.2 營養支持 首選腸內營養支持,因其具有保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有利于機體代謝。當腸內營養不能耐受或未能建立腸內營養途徑時,應選用腸外營養。腸外營養支持的優點是途徑建立相對容易,可以很快達到營養支持的全量。也可腸內、腸內、外營養同時給,療效更好。本科營養管拔管時間為術后第14天,有10例(42%)病人同時用腸內、外營養,僅有2例(8.3%)3周后出現胃排空障礙病人用胃腸外營養。
2.2.3 藥物治療。①甲氧氯普胺:多巴胺受體拮抗藥,對食管和胃的平滑肌有顯著促動力作用,能促進胃的排空,增加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防止胃內容物反流,但用后可產生神經系統副作用,可用阿托品拮抗。②多潘立酮:作用機制同甲氧氯普胺,作用強但不產生神經系統副作用。③紅霉素:直接與胃動素愛體結合,發揮胃動素樣作用,加速胃排空,提高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防治反流性食道炎。④西沙必利:促進乙酰膽堿釋放,發揮膽堿能作用,對整個消化道平滑肌均有促動力作用。⑤普魯卡因:直接注入胃內,麻醉胃黏膜,減輕對不良刺激的反應,有利于胃張力恢復。⑥中藥治療:中醫認為胃術后胃排空障礙屬胃腸氣滯,水飲內停,術后低燒為實熱,治則以通里行氣為主,輔以瀉下開郁除熱及活血化淤,復方大承氣湯辯證加減,可以調整胃腸道運動功能,改善胃腸道狀態,有助于正氣恢復。菜菔子、赤芍、厚樸、大黃有抗炎、殺菌作用,桃仁活血化淤,減輕水腫,大黃、芒硝瀉下清熱,具有促進胃腸蠕動作用,對本病術后體弱者應減少大黃、芒硝用量,每天一劑,少量多次口服,或營養管注入,每次 50-100ml,3-4小時一次,效果良好。24例病人均用禁食、胃腸減壓、營養支持、中藥復方大承氣湯辯證加減,配合部分西藥治療恢復。我們認為胃術后胃排空障礙是綜合因素引起,精神因素和術后殘胃不適應可能為主要因素,治療上要做好思想工作,要有耐心,加強營養支持,盡量放營養管,行腸內營養,帶管時間2周左右,目前尚無哪種藥物有肯定的效果,據我們對24例的臨床觀察,中藥復方大承氣湯辯證加減少量多次服用,可能有利于病人的恢復。
[1] 余佩武,王代科.胃術后無力癥的防治.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7,17(12):707
[2] 江志偉,黎介青,李寧等.上消化道惡性腫瘤術后胃排空障礙的營養支持.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3,18(4):252
張新元: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人民醫院普外科,普外科副主任醫師。
R541.7+6
A
1672-5018(2016)12-0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