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林
廣元市旺蒼縣人民醫院 四川廣元市 628200
米非司酮在子宮肌瘤保守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陳其林
廣元市旺蒼縣人民醫院 四川廣元市 628200
子宮肌瘤作為婦科中較為常見的疾病,通常多發生于生育期的婦女群中,有關研究顯示,發病率高達 20%左右。子宮肌瘤主要由于子宮內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同時,孕激素對子宮肌瘤細胞的分裂也有著促進作用。目前,臨床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藥物保守治療,其中藥物保守治療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對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進行綜述。
米非司酮;子宮肌瘤;保守治療;應用價值
子宮肌瘤主要為子宮內部平滑肌和周圍的結締組織構成,通常發病于 30~50歲的生育期婦女群中,大多數患者臨床上沒有明顯的癥狀,通過體檢發現患病。少數患者則具有較為明顯的癥狀,主要包括月經不調、腹部有包塊、壓迫癥狀等[1]。目前,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的方式眾多,主要以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為主,當前藥物保守治療更受到了人們的重視,米非司酮作為抗孕酮藥物,目前在子宮肌瘤治療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現對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價值予以綜述。
米非司酮屬于受體抗孕激素類藥物,其特點在于口服方式吸收快,大約需要1.5小時即可達到作用高峰期,同時,其半衰期通常在服藥后25小時只有。米非司酮有著極為清楚的首過效應,在患者服藥 1小時之后,其血中代謝產物就能夠超過母體化合物。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后,其能夠通過細胞色素P450酶3A4的作用而產生效力,其代謝物包括單去甲基化物、雙去甲基化物以及羥基化物三種[2],均對人體的孕酮以及糖皮質醇受體有著明顯的作用。
經過實驗室檢測證明,實肌瘤雌激素受體高于子宮肌肉組織,孕激素則能夠推動肌瘤有絲分裂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斷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發展和雌激素以及孕激素有著一定的關系。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體拮抗劑,能夠有效抗孕酮,從而達到子宮肌瘤萎縮的目標。在孫國珍[3]等人的研究中,48例子宮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藥物,從月經開始的第三天服藥,10mg/d,經過三個月的治療,患者血清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有了明顯的下降,子宮肌瘤也呈現出明顯的萎縮。在潘復云等人的研究中,56例子宮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療,治療結束后進行隨訪復查,12例患者完全痊愈,子宮肌瘤完全消失,36例患者有了明顯的好轉,子宮肌瘤直徑大幅度縮小,并且改善了患者的貧血狀況。國外研究中,Murphy[4]等人首先運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采用大劑量治療方式,50mg/d,三個月后,療效確切。然后又進行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研究,分別為 5mg/d,25mg/d,50mg/d,結果顯示,所有患者都有閉經情況,子宮肌瘤有了明顯的縮小,療效明顯,其中療效最高的是25mg/d的患者組,縮小體積超過50%。Kettel等人則是研究米非司酮50mg/d的效果,結果顯示,1月后縮小22%,2月后縮小51%。經過多次研究,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有效率極高,超過 85%,尤其是對壁間肌瘤,效果最佳,其次則是漿膜下肌瘤。因此可以證明,子宮肌瘤治療中,米非司酮能夠明顯降低患者孕激素,并且可以阻止孕酮擴張肌瘤血管,從而使得肌瘤因血流供應減少而縮小。
(一)抗孕酮
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研究中,Murphy等人采用50mg/d的方式治療,治療結束后,檢測患者子宮肌層中的ER和PR水平,發現采用米非司酮治療的患者組PR有著極為顯著的下降,而ER變化則不明顯,由此可以證明,米非司酮抗腫瘤效果是通過降低孕酮來達成的。在李衛平等人的研究中也同樣發現米非司酮對ER含量無明顯影響的結果,同樣,PR有著明顯的降低[5]。而Skafar等的研究中認為,米非司酮對于PR的親和力極高,相當于孕酮的5倍之多,因而能夠優先影響PR含量,從而在與孕酮的競爭中占據絕對的上風。米非司酮還能降低 PRmRNA,從而發揮控制 PR因子表達的作用,阻隔 P與PR的結合,從而改變其結合之后的激素效應。
(二)抗雌激素
在MC Donnell等人的研究中發現,采用大劑量米非司酮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發生非競爭性機制作用,抑制雌激素。無獨有偶,國內研究中,王惠群等人也發現口服米非司酮能夠減少 PR的同時減少ER。
(三)控制子宮肌瘤細胞生長因子(EGF)
國外研究中,Herron-Woolrych等人發現,運用PTPCR的方式檢測患者子宮肌瘤內部EGFmRNA,黃體期的子宮肌瘤EGFmRNA要比其他時候高。而后,采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后發現,EGFmRNA含量有了極大的下降,這就證明在雌孕激素同時存在的情況下,EGF的表達有了明顯的上升,而米非司酮則能夠對EGF產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國內的一些研究也有著相類似的觀點。
(四)調節子宮血流狀況
米非司酮還能夠影響患者子宮動脈的血流狀態,在Reinsch等人的研究中,采用25mg/d的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同時觀察患者子宮動脈血流狀態的變化情況,運用陰超檢測血流阻抗指數[6]。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的子宮肌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縮小,而陰超檢測的血流阻抗指數則有了極大的增長,從而使得患者子宮動脈血流減少超過40%。血管內皮細胞因子對細胞增長與發育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用,在Hyder SM等人的研究中發現,米非司酮能夠控制患者子宮血管內皮細胞因子的生長,同時控制細胞生長因子基因表達。從這里可以看出,米非司酮控制子宮血管內皮細胞因子也是其治療子宮肌瘤的具體機制之一。
(五)影響子宮肌瘤內部結構
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患者子宮中的超微結構也有著重要影響。Kawaguchi提出,孕激素對子宮肌瘤生長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而米非司酮能夠控制肌瘤細胞有絲分裂,從而改變子宮肌瘤超微結構。在畢蕙[7]等人的研究中,采用10mg/d的劑量治療子宮肌瘤切除術后的標本,通過切片染色之后,在光學顯微鏡下和對照組標本進行比較,由此觀測到米非司酮降低肌瘤細胞分裂的現象。在電鏡下可以看到,采用米非司酮治療組的子宮平滑肌細胞呈現為梭形,細胞器少,而對照組細胞體積大,并且胞漿內細胞器明顯高于米非司酮組。
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也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常見的包括頭痛、惡心、嘔吐以及面色潮紅的情況。在 Eisinger[8]等人的研究中,分為5mg/d和10mg/d兩組,結果5mg/d組不良反應明顯更少,服藥半年后約有11%的患者發生一過性轉氨酶升高情況。目前在治療中,通常傾向于小劑量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安全性比較高。
[1]賈衛靜,江金.米非司酮獨用及與宮瘤消膠囊合用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評價[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4):111-112,115.
[1]趙華.鹽酸左氧氟沙星在治療急慢性盆腔炎中的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6,29(23):119-120.
[2]邵梅靜,王希淳.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觀察[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3,12(4):310-311.
[3]梁志.子宮肌瘤的治療現狀[J].吉林醫學,2012,33(7):1464-1466.
[4]鄧霞飛,黃東暉,熊承良等.米非司酮臨床應用最新進展(續)[J].生殖與避孕,2008,28(1):61-63.
[5]范淑英,高義軍.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進展及機制研究[J].中國醫刊,2008,43(8):30-32.
[6]劉曉暉.子宮肌瘤治療進展[J].山東醫藥,2005,45(12):76.
[7]吳潔麗,林毅,朱雪瓊等.米非司酮在子宮肌瘤中研究進展[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08,27(3):189-192.
[8]張瑜,惠寧.米非司酮對子宮內膜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2,09(2):16-18.
R311+.4
A
1672-5018(2016)12-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