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愛姣 (山東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 250014)
小學美術教材內容和呈現方式的比較
——以人教版和湘美版為例
尉愛姣 (山東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 250014)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的頒布,促使各版本小學美術教材依據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進行教材的調整。在這種調整之下,不同版本的美術教材究竟呈現出何種面貌,存在哪些方面的異同點。各種版本的教材編寫是否適合實際的教學工作,這是筆者所思考的主要問題。在這種問題意識下,筆者選取了“人教版”和“湘美版”教材,以第一學段小學美術教材為研究對象,就其教材內容和呈現方式進行比較,期待可以為教師選擇教材和今后的課程改革和教材編寫提供一些參考。
教材內容;呈現方式;教材編寫
小學美術教育是美術教育的基礎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還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觀,通過美術教育可以擴大他們的視野,幫助學生表達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因此,這一基礎階段必須受到重視。而作為基礎階段美術教育的載體,小學美術教材的編寫必然會影響基礎階段美術教育成果。因此,對教材進行類比分析,是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為此,筆者特選取了“人教版和“湘美版”小學美術教材,以第一學段的教材為研究對象,從四個學習領域,就其教材內容和呈現方式進行比較,找出這兩版教材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分析各自的優點和不足,希望可以為教師選擇教材和今后的課程改革和教材編寫提供一些參考與建議。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內容的呈現以活動方式進行,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習美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內容的呈現上遵循著“趣味性較強的內容開始—涉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知識跟進—側重內容表現的內容為主軸—特色手工課和電腦課壓軸—綜合探索課程和美術鑒賞課程”的框架。教材的體系結構也具有一定的規則性,都是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將教材按照先后順序分為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欣賞·評述”這四個學習領域,并以此設置不同的課題,其中前兩個領域穿插較多。
湘美版美術教材是業內評價較高的一個版本教材,其題材內容的基本準則和選擇要求是生活性、社會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在課程呈現上由靈魂松散的結構組織方式逐步演化形成向集中、相對嚴密、較完整地開放的美術學習課本體系,實行由單位組課、單元組課、單位課余單元課混編的組課形式。
兩個版本的美術教材在內容的選擇和呈現方式上均以美術課程標準為指導原則,遵循課程編寫理念,符合教材編寫的基本要求:
(一)體現美術課程性質
例如人教版和湘美版教材均在“造型·表現”領域設置了有關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等)的學習內容:人教版的《彩色連彩點》《有趣的半圓形》等課程,湘美版的《繞繞涂涂》《小雨沙沙》等課程,從多個角度體現美術課程的視覺性要求。
(二)遵循課程基本理念
兩個版本的美術教材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編寫教材的出發點,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關注文化和生活,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兩個版本的教材在四個學習領域有很多課程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雨、煙花、水果,動物等等。
(三)符合教材編寫的基本要求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教材的編寫要注意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外國藝術的結合。這兩個版本的教材在這一方面均符合教材編寫的要求。人教版和湘美版教材在“欣賞·評述” 領域設置了欣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國內外優秀藝術作品的課程。
(一)內容選擇的側重點不同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中涉及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的內容較少,小學一、二年級的關于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內容更多的只涉及點、線、面和色彩知識學習,在這一方面湘美版則涉及的比較多,所占課程比例較大,除了點、線、形狀和色彩的學習之外,也涉及到有關造型的知識,以及一些更專業的知識(剖面圖)。除了美術基礎知識學習的比重不同,對于技法的要求來說,人教版的教材不過分強調技法,學習的內容更多的是集中在內容的學習,而非形式;湘美版小學美術教材在美術基礎知識學習這一方面較為看重,每個課程的副標題都清晰的指出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基本知識、技法。
(二)內容呈現的方式不同
雖然兩個版本的教材均是按照美術課程標準將學習內容分成四個學習領域呈現,但是四個領域的融合程度不同,并且課程的呈現方式也不相同。人教版的教材在“造型·表現”領域與“設計·應用”領域融合較多,其他領域之間分界較大,融合性不強,人教版教材的課程呈現有很強的規律性,例如人教版美術教材第一節課均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最后三節課分別是“電腦美術”,“綜合·探索”領域的課程,最后一課是“欣賞·評述”部分。湘美版教材的課程基本沒有什么規律,各個領域融合性較強,且課程之間有一種很明顯的遞進關系,不僅各個年級的課本之間有遞進關系,同一冊課程之間也呈現出一種單元式的、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
(三)圖例選擇和所占比重的不同
人教版教材在圖例的選擇上傾向于挑選相關主題方面的藝術家的作品供學生欣賞。在比重上,人教版的圖例在一節課中比重較大,每個課程有一半多的頁面是圖例的呈現,包括中國傳統藝術、現代藝術,外國藝術等,且在藝術作品的選擇更注重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國外藝術的結合。湘美版教材較少選擇藝術家的作品作為圖例,更多的選用學生作品,且圖例所占比重較小,大量的篇幅是技法的掌握和知識的學習。
人教版和湘美版小學美術教材都是根據國家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結合美術教育實際教育情況和需求編寫的,兩套教材都是幾十年教學實踐的結果,都是非常不錯的教材,但也有美中不足之處。通過上述的分析比較,我認為人教版美術教材應注重各模塊之間的融合和利用,讓每一個模塊互相聯系,發揮它們的最大價值,不可流于形式。圖例的選擇要精,數量不是關鍵,合適才最為重要。湘美版教材應減少一些技法性的要求,圖例的選擇也應該偏重名作欣賞,而不是過多的過程圖片,學生作品。同時,兩版教材的編寫要考慮教材的可實施性,不僅要考慮學生的使用,也要考慮老師運用教材的程度。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尹少淳段鵬.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管慧勇.我國中小學美術教科書的設計內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尉愛姣,單位:山東師范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