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適 (湖南科技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425000)
高校設計專業色彩教學改革初探
鄭 適 (湖南科技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425000)
色彩課程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學生對這門課的掌握程度對他們藝術設計水平的高低有著重要的影響,也會對他們以后的專業發展產生影響,因此,高校藝術設計教師應當改變以往重視培養學生技能、忽視基礎培養的教學模式,要充分認識到色彩教學的重要性,要在合理、有限的課時內,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正規的訓練,逐步提升他們的色彩素養,幫助他們打下堅實的美術基礎,進而促進他們藝術設計能力的提高。
高校藝術設計;色彩課程;教學改革
近年來,高校擴招政策是實施,使得我國的高等教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轉向了“大眾教育”模式,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到大學校園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公民的整體素質,也為社會提供了更多高素質的人才。藝術設計是一項新興產業,在社會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學習這一專業,其中不乏一些缺乏美術基礎的學生。色彩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其教學成果將對學生的設計水平專業發展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不斷探索和研究,對自己的教學做出反思和改革,進而找到符合學生水平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夯實美術基礎。本文將從色彩教學的現狀入手,談一些具體的改革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學生夯實美術基礎,提升藝術素養。
長期以來,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色彩教學采用傳統的再現性繪畫方式,先給學生講解一些色彩理論知識,之后讓他們通過人物、景物、靜物寫生來把握色彩的運用,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繪畫技巧,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如重技術、輕基礎;重模仿、輕創造;重繪畫、輕設計,會使學生陷入純繪畫訓練中,不利于他們藝術設計能力的提高。另外,如果學生在校期間將過多的精力放在了繪畫基礎訓練上,畢業后走向社會,就無法達到用人單位對設計人才的要求標準。針對以上問題,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色彩教學需要進行改革,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色彩教學觀念,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色彩構思能力和創新思維,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色彩訓練的各個環節融入藝術設計思想,使學生逐步形成設計意識,進而培養出合格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使他們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一)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中,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更多地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因此,很多學生在畢業后無法適應實用美術領域的要求,達不到設計人才的用人標準,導致這種教學模式產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側重于技法培養,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掌握光與色、光與影、光源色,以及固有色和環境色之間的關系,注重對客觀事物的真實描繪與表現,這些都屬于傳統繪畫教學的范疇。因此,改革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教師要從純繪畫的教學模式中脫離出來,認識到社會對設計人才的要求,以及企業和人才的供求關系,在此基礎上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色彩理性控制力,以及色彩在實踐中的應用能力,將色彩與設計想結合,使他們能夠運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和介質,來實現對設計對象的創作,這樣就能使藝術設計專業的色彩教學由傳統的色彩基礎教學逐漸轉向設計色彩教學。
(二)進一步完善課程設置
科學、合理、完善的課程設置是實現教學改革目標的關鍵因素,而且課程設置不是固定不變的,要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要求而不斷變化。為了使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更好地在自己的創作中運用色彩,學校和院系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和藝術設計的發展趨勢,通過優化和完善色彩教學的課程設置來逐步培養學生的色彩運用和設計能力。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將色彩教學的課程設置為兩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色彩教學的主要內容為基礎知識訓練和色彩情感表現,教師可以通過寫生、觀摩、實踐等方式來激發學生對色彩訓練的興趣,使他們掌握色彩的規律,包括色彩的明度、純度、色相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整體色彩的把握。第二個階段,課程設置的重點應以色彩設計的實務訓練為主,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色彩教學應側重于訓練學生對客觀物象的理性認知和分析,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以及對色彩的主觀認識,包括不同色彩的象征意義、寓意、聯想等,通過色彩的提取、重構、歸納、概括等方式,使學生將藝術設計與色彩的情感表現充分結合起來,這一階段的課程設置對于鞏固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提升他們的藝術設計創新性、實用性有很大的幫助。另外,教師要在色彩課程中多加入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可以把某一個設計拿出來,讓學生發掘需要改進的地方,最終把一個設計完善的展現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可以不斷的訓練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使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色彩運用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悅,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夠促進藝術設計專業色彩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重視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設計的靈感來源于實踐,創新則與人腦相聯系,作為設計色彩教學方法改革的重要一步,筆者認為,應該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訓練,通過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色彩運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進而實現從寫生訓練到表達主觀思想的升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一個教學目標便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而實踐訓練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以往的藝術設計色彩教學中,大部分的課時被教師用來講解色彩理論知識,學生進行實踐訓練的機會較少,導致他們的寫生能力、創新意識、設計能力偏低,因此,實現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色彩教學的改革,教師應當多增加一些專業技能訓練的課時,多給學生創造寫生、實踐的機會,轉變以往室內授課過多而室外實踐不足的狀況。事實上,色彩教學的實踐訓練不止可以讓學生到環境優美的外地寫生,教師還可以利用本地的優勢,帶領學生到本地的自然景點,或者校園寫生,通過寫生,學生對山水、樹木、花草的生長結果有所了解,刺激了學生的色彩敏感度,色彩的把握能力變得更強;通過寫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創新能力;通過寫生,學生對設計色彩課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色彩課程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要實現色彩教學的改革,教師要不斷探索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以創意、設計為指導的教學思想,跟隨時代的步伐,不斷積累經驗和開拓創新,使色彩教學朝著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向邁進,發揮其真正的基礎優勢。
[1]彭勁.設計色彩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咸寧學院學報,2007(2).
[2]辛麗亞.從寫實走向裝飾——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設計色彩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4(21).
[3]劉冬梅.淺談高校設計色彩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