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兒科護理工作的護理風險因素及風險控制
王芳
總結兒科護理工作的風險因素,包括兒童患者因素、患者家屬因素、護理人員因素、環境因素等。分析兒科護理工作護理風險控制與風險防范方法,從增強兒科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護理人員職業素質、加強護患溝通、加強制度建設、改善患兒就醫環境及設備設施、控制院內感染、優化護士人力資源配置等角度分別進行論述。
兒科;護理;風險;風險控制
護理風險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患者的醫療實踐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件。根據護理風險事件是否直接造成患者損害,分為直接風險和間接風險兩類。護理工作具有直接性和具體性,護士是與患者接觸最密切的醫務人員,發生風險可能性相對較高,兒科護理工作,患者是沒有語言表達能力的小兒,兒科疾病具有起病急、來勢兇、病情變化快、死亡率高等特點,與其他科室比較,兒科護理工作責任重、難度大、風險高,護士承受壓力及風險較高。對于無家屬陪護的新生兒病房,上述問題尤其顯著。本文論述兒科護理工作存在的護理風險因素、風險控制,干預和防范護理風險的措施,以減少護理差錯,保證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
1.1 患者因素 兒童疾病發病急、變化快、易反復,兒科患者年齡小、自身認知能力差、代償能力差,是沒有語言表達能力或者語言表達欠佳的小兒,不能明確訴說身體癥狀、不能準確敘述病情變化,病情完全依靠家長的敘述及醫護人員的診斷,需要護士密切觀察發現患兒病情變化;兒童有多動的特點,且患兒自我控制能力、操作配合性差,使得護士進行護理操作譬如采血、靜脈穿刺等難度大,患兒難配合,患兒躁動時易發生墜床等意外,輸液時或者有管道操作時,如吸氧管、呼吸機管道、輸液管、引流管等,甚至可能拉掉輸液器等管道。這些都對兒科護理工作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護士具有更好的護理技術,也相應地增加了護理風險[1]。
1.2 患者家屬因素 在目前特殊歷史狀況下,目前我國相當數量的家庭是獨生子女,患兒入院,特別是起病急、病情兇的患兒,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的人全家動員,患兒家長同時背負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兒科病房的醫患關系較復雜,不是單純的醫護人員與患者關系,而是醫護人員、患兒及其家長的多重關系。醫務人員對患兒實施的治療、護理、搶救等工作均在家屬的注視下進行,家屬愛子心切,又缺乏相應的醫學常識,可能存在期望值高、對醫護人員挑剔、苛求,如果對正常的治療護理過程不理解,對必要的操作項目干涉不配合,或者患兒家屬期望值未達到、提出的過高要求不能滿足時,即可能導致糾紛發生[2-3]。
護士是與患者接觸最密切的醫務人員,家屬內心焦慮情感宣泄的對象,首當其沖就是護士。如果患兒病情嚴重、病情惡化,或者醫療效果不理想時,或者受媒體影響對醫院存有偏見、或者不能一針見血、或醫療過程中疼痛等,更容易遷怒于護理人員,產生不滿情緒,產生護理風險。
1.3 護理人員因素 兒科護理工作技術性強,護士任務重,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大,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受到護理人員短缺,或者經驗不足、技術水平低、工作忙亂、過度疲勞、急躁情緒等的影響,均可增加護理風險。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存在的問題,也是誘發護理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見風險因素如下。
1.3.1 忽視規章制度 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態度不嚴謹,隨意簡化操作流程或不遵守規章制度,例如執行三查七對,導致給藥錯誤[3]。
1.3.2 醫患溝通不暢 忽視與患兒家長溝通交流,導致護患溝通效果欠佳,家屬不理解或者誤解護理人員的工作,導致糾紛。隨著國內法律的完善和知識的普及,患兒家長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增強,護士因為法制觀念淡薄,忽視患者權益,暴露患者隱私也成為護理風險。
1.3.3 技術因素 操作技術不精湛,例如基礎護理技術差,動靜脈穿刺技術不熟練,導致穿刺不成功、靜脈穿剌損傷;護理文件書寫不規范、不全面,醫護記錄不一致,不能動態反映患兒病情變化;劑量換算錯誤、漏用、誤用藥物,輸液速度過快、靜脈輸注剌激性藥物造成液體外滲導致局部壞死等用藥風險;醫院感染知識匱乏,進行護理操作時,導致患兒、新生兒交叉感染、院內感染等,引發護理風險[2]。
1.3.4 護理人員配置不足 兒科護理人員短缺,尤其是熟練護士短缺嚴重,達不到要求的床護比,兒科護理工作技術性強,護士工作環節多、任務重、要求細,不僅要完成患兒日常的治療工作,還要完成大量的其他基礎護理工作,導致護士工作疲勞,產生護理風險、護理缺陷。同時人員的短缺使護士更加缺少參加繼續教育的機會。
1.4 其他因素 例如環境因素,病房設置、結構不合理,通風不良、消毒不到位等。例如設施因素,兒童病床空隙太大、床欄設置有缺陷、床欄無防護欄等,導致患兒墜床危險等。例如護理人員職責分工不明確、制度不健全等管理因素[2-4]。
2.1 提高護理人員職業素質 加強兒科護理人員培訓。護士的職業技能和素質是所有工作的基礎,因此對護理人員的培訓也是重中之重的課題。包括老護士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操作三基三嚴繼續教育和新護士培訓,定期進行基礎護理理論和操作考試;包括業務技能培訓,例如心肺復蘇知識技能、無菌操作、靜脈留置針技術、小兒靜脈輸液、供氧、吸痰、霧化吸入等護理技術的培訓考核;包括急救藥品、設備的使用,危重患者的搶救;包括醫療護理糾紛個案的分析、護理安全教育及缺陷分析、處理護理風險的經驗教訓,對科室發生的每一起護理缺陷進行不安全因素分析,交流護理經驗、心得和體會等,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包括護理人員健康宣教方法,與患者家屬有效溝通方法;包括護理人員職業修養教育,以及法規、制度的學習,提高兒科護士的法制觀念,加強工作責任心,遵守操作規程。做好患兒護理文件書寫,讓護士了解醫療護理文件記錄是法律證據記錄的重要性。達到不斷提高科室護理人員業務素質的目的,強化危機和風險意識,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能力,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幾率[1,4-6]。
2.2 加強護患溝通 護患溝通是建立信任和諧的護患關系、防范兒科護理風險的重要一環。兒科護士應該加強與患兒家長溝通交流,采取換位思考的方法,治療時多解釋,減輕家屬焦慮情緒,讓家屬理解與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做好住院前、住院中、出院時的健康宣教工作,健康宣教和患兒護理知識指導不但可以幫助患兒康復,同時普及醫療保健知識,拉近醫患雙方的距離[5-7]。
2.3 加強制度建設 制度、規范是經驗教訓的總結,制定并完善各項制度職責,嚴格落實實施,對規避護理風險意義重大。教育護士強化危機和風險意識,認真執行制度,包括查對制度、核對腕帶制度、探視制度、藥品使用制度、高危藥品制度、危重患兒護理觀察管理制度等,規范各項護理工作流程。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制定風險管理制度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風險干預措施,控制或消滅潛在的危險因素,使護理風險的預防、處置有章可循,職責分明[8-9]。
2.4 改善患兒就醫環境及設備設施 完善硬件設施,按規定設立兒科病房分區,包括新生兒病房、新生兒監護室、隔離室、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的劃分等,明確區域間標識;根據兒童生理特點改善環境及設備設施,例如插座的設置、熱水容器的放置位置等,加強監護措施,加強安全防護,加固兒童病床防護床欄設置,杜絕患兒墜床;加強病房環境及患者衛生管理,減少噪聲及其他污染;做好入院宣教,向家屬交代清楚病室中設置等。避免環境導致的護理風險事件[3-9]。
2.5 控制院內感染 兒科患者年齡小、認知差、依賴性強、陪護人員多,兒童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發育未完善,防御功能差,更需做好院內感染控制工作。兒科護理人員嚴格執行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措施,按規章制度定時清掃、擦拭、消毒,定期環境衛生學監測,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分室隔離傳染病患兒,醫院感染時嚴格執行隔離技術[10-11]。
2.6 優化護士人力資源配置 在護理人員管理中,強調以人為中心,實行人性化管理。合理搭配人力資源,增加人員配給,改善兒科護理人員短缺現狀;根據本科室工作特點和護士實際情況排班,合理安排護士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時間表,盡可能照顧護士在生活和學習等方面的需求;重視關心護理人員心理壓力的緩解疏導,培養護士健康樂觀情緒;重視提高兒科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增加護士參加繼續教育的機會,鼓勵護理人員學習兒科疾病知識、護患溝通技巧等[11-12]。
護理風險因素來自于諸多方面,多種多樣,常見種類包括差錯事故類,如用藥差錯,投訴事件類,如服務態度投訴,意外情況類,如輸液反應,其他類,如護理文書錯誤等四類。只要醫院在運轉,臨床護理風險事件就會始終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環節和過程中。兒科護理管理人員應認識到護理風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揮護士長在護理風險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細節,從觀念上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充分重視容易造成護理風險的工作環節。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將護理風險作為醫院風險管理的一部分,與醫院風險管理同步發展。總結日常工作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強調以預防為主,多管齊下,不斷完善護理風險管理,減少和避免兒科臨床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1] 李曉惠,鄒曉清.臨床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 2005,40(5):375-376.
[2] 張燕群.護理風險管理在新生兒科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 2009(15):84-85.
[3] 張金枝,馮麗.兒科護患糾紛的原因及防范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 2010,7(3):110-111.
[4] 賀美玲,許艷玲,韓美英.應用模糊數學評價護理服務滿意度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2):34-35.
[5] 韋桂姬,莫江萍,黃小蘭.兒科護理應急預案演練在學生實習前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2,9(3):122-124.
[6] 許佩珍.提倡感受型服務對改進護理服務質量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雜志,2009,6(10):65.
[7] 顏冉冉,張際,李平.兒科護患溝通中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7,7(11):21-22.
[8] 曾菊華,李莉梅.淺析提高兒科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的管理辦法[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5):277-278.
[9] 姜小華.風險管理在兒科中的實施及效果評價[J].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0,18(7):640-641.
[10] 古麗珍.兒科靜脈輸液護理投訴原因分析及預防[J].當代護士雜志(學術版),2011,6:182-183.
[11] 陳月鳳,姚龍燕,盧敏.對新生兒科護理行為實施風險管理的分析與干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0):1644-1645.
[12] 吳燕霞.門診護理風險管理的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9):80-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07
山東 261500 高密市婦幼保健院小兒科(王芳)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