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瓊
月經不調是婦科的常見病。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月經量不穩定或月經周期紊亂、心煩易怒、頭暈、小腹脹痛、畏寒喜暖、腰酸等,其病情若遷延不愈可導致經前期綜合癥、痛經、絕經期綜合癥、多囊卵巢綜合癥等并發癥,對其日常工作、生活及學習造成嚴重的影響。為了探討用四物湯加減治療月經不調的效果,我院將70例月經不調患者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常規組與中藥組,為35例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西醫治療,在此基礎上為35例中藥組患者應用四物湯加減進行治療,然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70例患者均為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月經不調患者。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常規組與中藥組。常規組35例患者的年齡為18-50歲,平均年齡為(38.55±6.47)歲,其中有16例月經推遲患者,有10例月經不定期患者,有9例月經先期患者。中藥組35例患者的年齡為19-49歲,平均年齡為(38.48±6.21)歲,其中有17例月經推遲患者,9例月經不定期患者,9例月經先期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規組患者的治療方案 為常規組患者進行全面的檢查,在明確其病因后針對其病因進行治療,并為其采取止血、糾正貧血、調節月經周期等常規西醫治療。可酌情為患者應用黃體酮片(由上海衡山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為201505)與克羅米芬(由上海衡山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503)進行治療。黃體酮片的用法是:每次服1片,每天用藥2次。克羅米芬的用法是:每天服50mg,自月經周期的第5天開始服藥,共用藥5天。
1.2.2 中藥組患者的治療方案 為中藥組患者在采取常規組患者治療方案的基礎上采用以下的中藥處方進行治療:川芎6g、當歸10g、地黃15g、白芍12g,水煎服,1劑/日,分2次服下,共用藥15d。患者若有氣血兩虛的表現可在此方中加入茯苓10g、黨參15g、炒白術10g、熟地15g、炙黃芪20g、大棗4枚、陳皮6g、炙甘草6g、桂圓10個。患者若有血熱內擾的表現可在此方中加入黃連4.5g、山梔子10g、黃芩10g、丹皮6g,并減去方中的川芎。患者若有肝氣郁滯的表現可在此方中加入制香附10g、甘草6g、青皮6g、延胡索10g、玫瑰花6g、路路通10g、柴胡6g。患者若有陰虛內熱的表現可在此方中加入玄參12g、阿膠10g、地骨皮12g、麥冬12g,并減去方中的川芎。患者若有血寒凝滯的表現可在此方中加入生吳萸5g、肉桂6g、生姜3片、炙甘草6g、大棗4枚、黨參12g、艾葉6g。患者若有氣滯血瘀的表現可在此方中加入制香附10g、澤蘭15g、紅花6g、延胡索10g、赤芍10g、懷牛膝10g、桃仁10g。在對兩組患者進行1個月的治療后對比觀察其臨床療效。
無效:經治療后,患者月經出血量異常及月經周期紊亂、心煩易怒、頭暈、小腹脹痛、畏寒喜暖、腰酸等癥狀未得到緩解。好轉:經治療后,患者月經出血量異常及月經周期紊亂、心煩易怒、頭暈、小腹脹痛、畏寒喜暖、腰酸等癥狀得到顯著的緩解。治愈:經治療后,患者月經出血量異常及月經周期紊亂、心煩易怒、頭暈、小腹脹痛、畏寒喜暖、腰酸等癥狀完全緩解。治療的總有效率=好轉率+治愈率。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 ±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進行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常規組患者中,療效為無效的患者有6例,占17.14%;療效為好轉的有14例,占40%;療效為治愈的有15例,占42.86%,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2.86%。在中藥組患者中,療效為無效的患者有2例,占5.71%;療效為好轉的有15例,占42.86%;療效為治愈的有18例,占51.43%,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4.29%。與常規組患者相比,中藥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月經不調的發病與患者發生某些器質性病變、攝入某些藥物、發生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嗜好吸煙飲酒、情緒異常、過度節食等因素均有密切的關系。西醫主要采用孕激素、雌激素、克羅米芬等藥物治療月經不調。孕激素、雌激素具有調節月經周期的作用,克羅米芬具有促排卵的作用,但在治療月經不調方面均無理想的效果[1]。中醫認為,月經不調的病因病機主要為外感六淫、七情所傷,或勞倦過度、腎氣先天不足,或多產房勞、損害臟氣、肝脾腎功能失常、氣血不調、沖任二脈受損。研究發現,胞宮及沖任氣血的改變與月經不調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女子體內精血虧虛,其沖任二脈的氣血于經期前后發生改變,造成胞宮氣血無法順暢運行,長期如此可導致瘀血內留,新血無法歸經,進而誘發月經不調[2]。四物湯是婦科的常用藥,主要由川芎、熟地黃、白芍、當歸組成。在此方中,川芎性溫,可散風止痛,活血行氣;熟地黃質柔潤,味厚,有益腎填精、養陰補血的功效,配伍白芍可和肝疏散;白芍可柔肝止痛、補血斂陰[3];當歸有化瘀止痛、活血補血的功效。上述諸藥合用可共奏調經補血之功,有效治療月經不調。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月經不調可分為氣血兩虛型、血熱內擾型、肝氣郁滯型、陰虛內熱型、血寒凝滯型、氣滯血瘀型等類型。在為氣血兩虛型月經不調患者應用四物湯進行治療時應重用可補養氣血的藥物。在為血熱內擾型月經不調患者應用此方進行治療時應重用可涼血、清熱、調經的藥物。在為肝氣郁滯型月經不調患者應用此方進行治療時應重用可理氣解郁、活血的藥物。在為陰虛內熱型月經不調患者應用此方進行治療時應重用可養陰清熱的藥物。在為血寒凝滯型月經不調患者應用此方進行治療時應重用可溫經散寒的藥物。在為氣滯血瘀型月經不調患者應用此方進行治療時應重用可活血化瘀、理氣的藥物[4]。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常規組患者相比,中藥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可見,為月經不調患者采用四物湯加減進行治療可取得確切的效果,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唐海燕,孫立軍,張帆,陳玉瓊.四物湯加減治療月經不調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20):2552-2553.
[2] 何世玲.針灸與四物湯加減聯合治療月經不調的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5,05:135+143.
[3] 張曉磊.四物湯加減治療月經不調臨床療效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4,08:14.
[4] 高華紅.四物湯加減治療月經不調療效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07,28(1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