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楠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此病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使血管的管腔出現狹窄或阻塞,從而引發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性心臟病。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功能受到嚴重損傷,極易發生心室壁瘤、腦部動脈栓塞及心臟破裂等心腦血管的并發癥。有研究表明,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可有效地控制其病情的發展,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1]。目前,在臨床上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診斷的方法主要有ECG檢查、AECG檢查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等。為了進一步探討用ECG檢查和AECG檢查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性,我院對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間心內科收治的115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間我院心內科收治的115例冠心病患者。這115例患者的病情經冠脈造影檢查后,均被確診患有冠心病。在這115例患者中,有男性73例,女性42例。他們的年齡在58歲~86歲,平均年齡為70.4±3.2歲。在這些患者中,出現呼吸困難癥狀的患者有81例,出現心律失常癥狀的患者有79例,出現心慌癥狀的患者有83例,出現慢性房顫癥狀的患者有89例,出現心悸癥狀的患者有91例,出現乏力癥狀的有85例。其中,有23例患者合并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有2例患者合并患有心肌病,有57例患者合并患有糖尿病,有36例患者合并患有高脂血癥,有71例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壓。
(1)在進行ECG檢查時,對患者心電圖ST段--T段發生陽性改變的判定標準為:其導聯R波大于T波的10%,其ST段的下移值超過0.05mV[2]。(2)在進行AECG檢查時,對患者心電圖ST段-T段發生陽性改變的判定標準為:①其ST段移位的時間超過1min,且其心肌缺血發作的次數超過2次,其發生心肌缺血間隔的時間超過1min。②其ST段在呈下斜狀態或水平狀態時,其下移的幅度超過0.1mV,且其ST段呈下移狀態或水平狀態的時間均超過1min。在對心電圖進行測量時,若發現患者心電圖中ST段的基線處于明顯升高或明顯降低的狀態,則應在計算結果時將其原有的升高值及降低值減去[3]。
對這115例患者均使用AECG檢查和ECG檢查進行診斷,再使用冠脈造影檢查對其進行確診。(1)進行ECG檢查的方法為:①本次研究使用的儀器為日本光電株式會社生產的9130P型ECG儀。②讓患者取仰臥位,同時告知其保持平靜及全身放松的狀態。②將心電圖儀的導聯電極放在患者的四肢上,然后對其心電圖儀中的參數進行連續描記。③在進行連續描記的過程中,應確保ECG的基線處于平穩狀態,以獲得清晰的圖像。在保證ECG基線平穩的基礎上,將心電圖儀的紙速設置為25mm/s,將圖像增益的范圍設置為120mm/mV,進行描記的時間為5min~10min。(2)進行AECG檢查的方法為:①本次研究使用的儀器為美國DMS 公司生產的3000型AECG儀。②讓患者取仰臥位,將心電圖儀的導聯電極放在其胸腹部。為患者放置好電極后,采用模擬導聯V1、V3及V5記錄其在24h內其心電信號及其心電圖變化的情況,進行記錄的信號為12通道。③在心電圖信號采集結束后,使用專業的回放系統對其心電圖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3)在檢查結束后,由兩名醫生對獲得的ECG檢查數據和AECG檢查數據均使用分規手工法進行測量,進行測量的基線為TP段及PR段,進行測量的數據主要有T波、ST段及J點,其中ST段是指J點后0.08s的間距。然后,根據測量結果,計算出測量的均值,并將均值作為診斷的依據。
我們使用SPSS20.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正負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的結果為,這115例患者均被確診患有冠心病。進行AECG檢查的結果為,在這115例患者中,有106例患者被診斷患有冠心病,其進行診斷的準確率為92.17%。進行ECG檢查的結果為,在這115例患者中,有93例患者被診斷患有冠心病,其進行診斷的準確率為80.87%。進行AECG檢查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明顯高于進行ECG檢查對其進行診斷的準確率,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c2=6.301,P=0.012)。
有研究表明,用AECG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檢查,不僅可及時發現其ST段-T段的異常表現,還可及時發現其室性早搏、傳導阻滯、室上速等心律失常的表現[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進行AECG檢查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明顯高于進行ECG檢查對其進行診斷的準確率,此研究結果與馮晶等人[5]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用AECG檢查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性高。
[1] 劉婷,周琦,姜玨等.Logistic回歸聯合ROC曲線評價QAS技術對冠心病的預測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4,30(10):884-887.
[2] 李楊,秦勤,任蓓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清脂聯素及其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天津醫藥,2014,42(9):903-908.
[3] 馮少仁,鄒衛兵,肖瓊等.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評價隱匿型冠心病與危險因素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9):3435-3438.
[4] 程輝,江慶,黃彩鳳等.白細胞介素-6基因-634 C/G多態性與冠心病的相關性及其對血脂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9):5372-5373.
[5] 馮晶,黃素麗,何美安等.miRNA前體-320b-2啟動子區單核苷酸多態性與冠心病相關性及對血漿microRNA-320b表達水平的影響[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4,48(10):893-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