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娟
母乳中含有大量可促進嬰兒大腦發育的優質蛋白、脂肪酸、乳酸及牛磺酸。研究發現,與非母乳喂養的嬰兒相比,用母乳喂養的嬰兒其大腦的發育較快,其免疫力及智力較高,其猝死的發生率較低,其兒童期肥胖癥、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較低[1]。在臨床上,導致初產婦不肯為嬰兒進行母乳喂養或過早為其斷奶的主要因素是其缺乏關于母乳喂養的知識及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對產婦進行產后泌乳護理可消除其不良心理,使其詳細了解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增加其產后的泌乳量。為了進一步觀察對初產婦進行產后泌乳護理的效果,我院將58例初產婦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為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產婦進行產后泌乳護理,然后對比分析其產后的泌乳量,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58例患者均為我院2002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初產婦。將這些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9例產婦。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0-36歲,平均年齡為(23.4±2.9)歲,其孕周為38-40周,平均孕周為(38.8±1.26)周。觀察組產婦的年齡為21-38歲,平均年齡為(25.1±2.3)歲,其孕周為38-41周,平均孕周為(39.1±1.11)周。兩組產婦的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較,P>0.05,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產婦進行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康復護理等常規護理。為觀察組初產婦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施行產后泌乳護理,進行產后泌乳護理的方案如下:①進行哺乳護理。協助產婦在產后半個小時內與其新生兒進行首次接觸,并在產婦與其新生兒進行接觸時采取“三貼”的原則(即使嬰兒的胸部貼緊產婦的胸部、使嬰兒的腹部貼緊產婦的腹部、使嬰兒的下頜貼緊產婦的乳房),從而激發產婦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想法,消除其恐懼、憂慮等不良心理。醫護人員應及早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進行母乳喂養可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緩解產后乳房脹痛的癥狀。應指導產婦在每日相同的時間段為其新生兒進行哺乳,每隔3~4個小時為新生兒哺乳一次,以刺激催乳素的產生,使泌乳反射趨于穩定。在產婦為新生兒哺乳后應及時觀察其乳房內有無乳汁淤積的情況,若發現此類情況應立即用吸奶器將其乳房中剩余的乳汁吸除干凈,若其發生疼痛可對其進行乳房按摩,以促進乳汁的排出。②進行乳房護理。在產后應指導產婦定期用溫水清洗乳房或用濃度為75%的酒精擦拭乳房,以預防乳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應密切觀察產婦的乳頭是否破損發炎,若發現此類情況應囑其停止為新生兒哺乳,并用吸奶器將其乳房中的乳汁吸凈,待其乳頭的破損處痊愈后再讓其繼續為新生兒哺乳。③進行生活護理。應指導產婦每晚交替采取左右側臥位進行睡眠,以免在進行單側臥位睡眠時長時間擠壓一側的乳房,導致一側的乳腺管堵塞及乳汁淤積,進而增加為新生兒哺乳的難度。指導產婦每日用40-45℃左右的熱毛巾熱敷兩側乳房各10分鐘,并對乳房進行自我按摩。自我按摩乳房的方法是:沿著從乳房的外圍至乳頭的方向進行螺旋式的按摩,每次按摩5分鐘。若產婦存在乳頭內陷的情況,應指導其在自我按摩乳房的過程中用手指輕輕拉出內陷的乳頭并捻轉乳頭片刻,以維持正常的泌乳反射[2]。
泌乳量多:經過護理后,產婦的乳房飽滿、乳汁充足,在24個小時內能夠喂養新生兒8次以上。泌乳量中等:經過護理后,產婦的乳房較為飽滿,在24個小時內能夠哺乳新生兒5次以上,需為新生兒添加少量的奶粉進行混合喂養。泌乳量不足:經過護理后,產婦的乳房松弛下垂、無飽滿感、乳汁不足,需以奶粉為主喂養新生兒。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 ±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進行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檢驗水準α=0.05。
對照組產婦在接受護理后,泌乳量多的產婦有9例(占31.03%),泌乳量中等的產婦有11例(占37.93%),泌乳量不足的產婦有9例(占31.03%)。觀察組產婦在接受護理后,泌乳量多的產婦有14例(占48.23%),泌乳量中等的產婦有12例(占41.40%),泌乳量不足的產婦有3例(占10.34%)。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在接受護理后其產后泌乳量不足的發生率較低,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母乳喂養是促進嬰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措施[3]。初產婦在分娩后可因缺乏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的信心、不了解關于母乳喂養的知識或未得到正確的產后護理而導致泌乳量過少、乳汁淤積、乳頭被細菌感染等情況,進而可導致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失敗。在初產婦分娩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向其介紹關于母乳喂養的知識,并安排其與嬰兒進行早期接觸,使其建立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的信心,消除其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刺激其體內催乳素的產生。在初產婦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食后,護理人員應指導其對乳房進行清潔護理,以預防乳腺炎。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在接受護理后其泌乳量不足的發生率較低,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可見,對初產婦進行產后泌乳護理可顯著增加其泌乳量,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孫明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2 10(33):3112-3113.
[2] 黃婉明,關漸明.產后乳房按摩對母乳喂養的影響[J].現代醫院雜志,2012,12 (5):92-93.
[3] 李曉靜.產前及產后護理干預對初產婦母乳喂養臨床影響的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24(28):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