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白軍
(黔南州公路處,貴州 都勻 558000)
?
農村建設下農村公路景觀設計模式
姚白軍
(黔南州公路處,貴州 都勻 558000)
農村公路景觀設計可以有效呈現出農村特有的地域景觀,同時也是農村建設的主要環節。通過對農村建設下農村公路景觀的設計模式進行分析,分析農村公路景觀設計中的現存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設計模式對現存問題進行更正。可以促進農村公路景觀的發展,為今后農村公路的景觀設計提供一些參考。
農村建設;公路景觀;景觀規劃;設計模式
貴州省某地需要對一處原有的農村公路進行大修改造,并進行公路景觀的設計。改造公路的起點樁號為K47+700,沿起點樁號進行修改和調整,途徑部分村莊和橋梁,該公路最終接到高速公路上,終點樁號為K70+164.587,大修改造公路全長超過22 km,路基寬度達到6.5 m。該公路采用四級標準進行設計,路面全部為瀝青混凝土。預計此次大修改造和景觀設計的總投資費用超過1 500萬。由于原有公路在交匯口的路面比較窄,所以需要對公路路口路面進行加寬處理,并設置綜合排水系統,保證公路的排水性,同時增加公路兩側的指示牌,對公路兩側景觀進行規劃和調整。在對公路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要避免對公路路基以及附近耕地造成破壞,同時也要避免對山體造成破壞,盡量展示當地的地域景觀,促進農村公路景觀建設的發展。
農村公路是指將各個農村有效串聯起來的公路,主要以農村間的通車為主。農村公路景觀主要由自然景觀、半自然景觀、農業景觀和住宅景觀共同組成,農村公路景觀會給人們帶來近景、中景和遠景等不同的視覺感受,所以農村公路景觀在設計的過程中盡量要結合周圍的自然條件,避免對地質情況和生態條件造成影響。通過對景觀和公路路線進行合理的設計和規劃達到理想的景觀效果,使公路景觀盡量體現出有序性和地域性,創造出完整的景觀體系,盡量在最小的破壞范圍創建生態效益最大化的公路自然景觀,以便后期對農村公路景觀進行管理和發展。
3.1 農村公路的景觀設計沒有統一標準
我國很多農村公路的景觀設計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導致農村公路景觀設計比較混亂,各種植被的搭配比較混亂,缺乏層次感,導致農村公路景觀不能與周圍環境有效的融為一體,影響了景觀的觀賞性。同時農村公路景觀周邊農機車輛隨意停放,還有大量亂搭亂建的房屋建筑,路邊垃圾隨處可見,對農村公路景觀的整體性產生了破壞。農村公路缺乏景觀設計的標準,導致公路景觀的可觀賞性欠缺,同時還對農村公路景觀的后期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3.2 農村公路的景觀設計缺乏地域特色
我國大多數農村公路景觀設計存在同質化現象,各個地區農村公路景觀的設計缺乏新意,就連道路兩側綠化樹木的選擇也基本一致,公路路面鋪筑材料也基本相同。這種現象導致農村公路景觀缺乏地域特色,不能顯示出當地的自然面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農村公路景觀設計的進程也越來越統一,農村大量的耕地被占用,景觀設計模式也逐漸向著城市化發展,這種現象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例如農村公路鋪放了大量的人工草坪和灌木群,就連農村民居也逐漸向著城市化方向發展,沒有體現出當地的自然特色和文化面貌。
3.3 農村公路景觀設計缺乏協調性
農村公路要比城市道路的通行情況更加復雜,不光要保證機動車輛的通行,還要滿足農機車輛的通行要求。在景觀設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美化功能,還要具備一定的服務功能,例如照明設施的規劃、道路標識的規劃等等。我國現在對農村公路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僅僅注重了公路景觀的觀賞性,卻忽略了其它景觀功能的規劃設計,導致農村公路景觀設計的發展并不協調,影響了農村公路景觀的發展。
4.1 路田景觀設計模式
在對農村公路的景觀進行設計時,要突出農田的重要性,發揮農田的景觀特色。在對公路景觀線路進行設計規劃時,盡量布置合理的路邊植被高度,使農田景觀與公路景觀空間相輔相成,保證整體變換性,為農村公路上通行的車輛提供不同的觀賞角度,保證農村公路景觀與農村經濟共同發展。公路兩側的植被高度要穿插配置,避免重復種植同一高度的植被,不能產生空間變化效應,造成通行車輛駕駛人員的視覺疲勞。
4.2 路水、路居景觀設計模式
某些農村公路通過了很多的溪流、橋梁、村莊等等,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要使溪流、橋梁和建筑物等有效的聯合起來,形成路水和路居景觀模式。由于公路通過的水系形態各異,所以與公路景觀結合,形成的空間效果和視覺效果都非常好,在路水景觀模式中,公路通行河流岸邊時,可以種植高大的耐濕喬木樹種,因為該樹種在景觀模式中不僅可以起到觀賞作用,還能夠對河岸護坡進行加固。在路居景觀設計模式中,道路兩邊的建筑物盡量采用富含鄉土特色的材料,并增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提高農村公路景觀的文化氣息。
4.3 路林、路山景觀設計模式
在對農村公路景觀進行設計時,要根據地勢條件,構建一定規模的農田防護林,在美觀的同時還起到了綠化效果。路林景觀設計模式可以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發展,并對農村公路周邊現有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路山景觀設計模式充分發揮了農村地勢資源的優勢,展現出了農村公路沿線宏偉的自然地勢。路山景觀設計模式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避免公路景觀建設時,對周邊山體造成較大的破壞。
農村公路景觀會隨著車輛的移動而不斷變化,所以農村公路景觀的設計模式非常豐富,在農村公路景觀設計的過程中,盡量避免出現同質化現象,要體現出當地的地域特色的文化氣息。通過對農村公路景觀設計模式進行研究,希望可以促進我國農村公路景觀設計的發展,并為其它農村公路景觀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徐文杰,徐文輝,陳琦. 美麗鄉村建設下鄉村公路景觀設計模式初探[J]. 廣東園林,2015,(2):25-28.
[2] 舒勇. 西藏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3.
[3] 任少飛.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公路策略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1.
2016-01-21
姚白軍(1983-),男,貴州甕安人,中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工作。
U412
C
1008-3383(2016)11-0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