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遠平
(四川省宣漢縣華景鎮農業技術服務站,四川 宣漢 636150)
疫病防治在牛適度規模養殖的應用
譚遠平
(四川省宣漢縣華景鎮農業技術服務站,四川 宣漢 636150)
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當前,人們越來越追求在生活方面的品質,特別是在“吃”的方面,消費市場對牛肉及有關肉制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牛的適度規模養殖成為了當前養殖業發展的一大趨勢。雖然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已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在疾病防治、疫情控制等問題上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以此為基礎,探究當前疫病防治在牛適度規模養殖的應用,旨在提出建議為牛養殖業提供參考。
適度養殖;牛養殖;疫病防治
牛適度養殖有其自己的優勢:保證養殖發展、起到環境保護作用、降低牛類疫病發生。但是,由于養牛場的規模不斷擴大,牛適度規模養殖能力不斷提升,其疫病防治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1]。
1.1 普通類疾病
如中毒、感冒、腸胃炎等等,其產生原因簡單,一般是養殖戶飼養不當所造成的。例如,在季節交替時,未能及時更換飼料,未能做好消毒工作。實際上,牛只要感染了普遍性疫病,經過治療后可得到好轉,死亡率不高[2]。但在普通性疫病發病期間,牛受到來自外界病毒入侵則會導致抵抗力下降,讓病情加重,甚至還會有可能出現其他傳染病。
1.2 傳染類疾病
傳染類疾病是具有強大破壞性、危害性的。只要發生會對整個養殖基地造成輻射性有著極惡劣的影響,牛養殖場規模越大其傳染性疫病發揮空間也更大,發病率高,養殖場就有可能會有更多的損失。在傳染性疾病中,有一些常見的傳染性疫病,如口蹄疫、魏氏梭菌病、布氏桿菌病等。特別是口蹄疫、魏氏梭菌病讓很多養殖戶頭疼不已,且發病率超50%,風險極大[3]。
1.3 產科類
伴隨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當前用冷凍牛精液進行人工配種的技術已極為發達,在牛養殖行業當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是因為養殖規模比較小,很多農村的牛適度規模養殖戶因為交通等條件限制,沒有完全采用冷凍牛精液人工配種技術,還存在對發情母牛使用傳統配種方法進行配種的現象,傳統直配法不衛生,且在配種時容易損傷生殖器、造成細菌滋養等,直接造成牛產科病的發生。
1.4 寄生蟲類
這一類疫病在養殖業中極為常見,危害雖然不太大,但是牛適度的規模養殖過程中如果不重視這類疫病,沒有開展養殖密度控制,擬定科學的除蟲計劃,那么就會給寄生蟲提供可乘之機。這不單提升了寄生蟲類疫病發生率,還可造成其他疫病發生。如線蟲等等,均給牛的適度規模養殖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2.1 選擇規范疫苗
疫苗選購要遵循正規渠道的原則。疫苗是生物藥品,有自己的特點。適度規模養殖需要根據有關規則使用疫苗,不能隨便增加、減少藥量。發現牛有病時要及時隔離,不能進行免疫注射,健康牛群接種疫苗后,要做好檔案的記錄記載。
2.2 完善防疫規程
按照科學的免疫接種程序,完善防疫規程,牛場布置要遠離居民住址、增添消毒池、調配最佳濃度消毒液、注意空間隔離。駐場獸醫人員在進入牛場進行預防接種時,要穿著專用的工作服。發現病牛后,要立刻隔離,不可再次讓其進入原來的場地中。此外,養殖牛不可以混入和其他畜類、禽類,不能混合同養。
3.1 做好衛生管理
定期清理及打掃牛舍的衛生,處理好排泄物,清潔水、食槽,定期消毒。注意通風和除潮,為牛的生長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做好飼料管理。清除過期、變質的飼料。嚴格檢查用水,確保飲用水安全、衛生,保護好水源。
做好工作人員的管理工作。與養殖無關的人員不可進入養殖場內,避免細菌的傳播、攜帶,做好除鼠害的工作,對牛體進行定期消毒,確保牛體干凈、清潔。
3.2 積極開展防疫工作
防疫工作的有效開展是為了防治牛適度規模養殖中的牛疫病發生的有效手段,在疫苗注射過程當中,養殖戶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選擇國家有關主管部門認可的疫苗,不隨意選擇。確保疫苗來源要從正規渠道引進,要符合國家標準;第二,在使用時要科學用量,不可隨意增加、減少,更不能憑借自己的判斷去進行注射;第三,病牛必須康復后才能進行免疫注射。疫苗注射后要做好檔案記錄,剩余疫苗不得隨意丟棄,要按相關規程進行深埋等安全處理。
3.3 構建完善養殖的防疫制度
第一,合理選擇適度規模養殖位置,避免在交通要道、居住區及水源地周邊選擇地址。一般選址要求是背風向陽;第二,對適度規模養殖場進行合理規劃,擬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定期對養殖基地開展消毒、清理等工作;第三,對牛適度規模養殖基地養殖人員開展科學管理,構建完善規章制度,對養殖人員行為開展約束,明確養殖人員職責,在養殖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先消毒并穿著好消毒服進出牛舍。
3.4 做好驅蟲處理
秋季干燥也是牛疫病高發季節,在這個時候,養殖場需要開展一次全群驅蟲工作,通常使用的驅蟲藥有吡喹酮、丙硫咪等,如丙硫咪針對牛新蛔蟲、胃腸線蟲和肺線蟲有著極為有效的殺滅作用。因此為了獲得更好殺蟲的效果,要對養殖場定期開展驅蟲的工作,這樣才可最大限度消滅寄生蟲病。
牛適度規模養殖是比較先進的一種養殖技術,但不能避免疫病的侵入。因此養殖人員一定要重視疫病防治工作。例如加大飼養階段管理,定期消毒、打掃,飼料喂養要科學、合理,防止有毒物質進入牛體內,養殖場要定期開展免疫注射,根據疫苗免疫有效期,對常見病癥每年要進行一次或兩次免疫,不常見疫病一旦發生后,要及時進行緊急免疫接種,對病死的牛要采用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體傳染其他健康牛只,通過這樣的方法提升養殖效益。
[1]韓忠令.牛適度規模養殖的疫病防治分析[J].當代畜牧,2014,(35):26-28.
[2]董桂學.牛適度規模養殖發生疫病的防治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5,(17):70.
[3]賀云.疫病防治在牛適度規模養殖的分析[J].江西農業,2016,(15):54.
(編輯:張淑鳳)
S858.23
B
1006-799X(2016)21-0083-02
譚遠平(1968-),男,四川宣漢人,獸醫師,主要從事豬牛等家畜常見病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