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凡 賴小燕 楊萬芳 周 浩 王 超 余蔥蔥
?
【科研進展】
近5年中醫外治法干預亞健康態的臨床研究概述*
梁凡1賴小燕1楊萬芳1周浩2王超3△余蔥蔥3
1.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碩士研究生2014級(成都 610037);2.四川醫科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碩士研究生2014級(瀘州 646000);3.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亞健康中心(成都 610041)
摘要:亞健康因其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特有的時代性,被稱為“世紀病”。近年來傳統中醫藥因其“簡便廉效”特點在亞健康診療方面發揮巨大優勢,多種外治法如針灸、推拿、拔罐、刮痧、耳穴、穴位貼敷等均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綜述亞健康態的最新臨床常用多種外治法,并提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期為臨床提供指導。
關鍵詞:中醫; 外治法;亞健康態;綜述
亞健康因其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特有的時代性,被稱為“世紀病”。2006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指出[1]:亞健康是指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其表現為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但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準。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結果顯示[2],全世界亞健康人口的比例已經占到了75%,全球真正健康者僅5%,我國有關調查顯示,約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處在疾病狀態中,其余70%的人處在“亞健康”狀態。這意味著,中國有10億左右的“亞健康”人。近年來中醫外治法在亞健康的治療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多種外治法如針灸、推拿、耳穴、穴位貼敷、足療等均效果較好,在臨床上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本文旨在綜述亞健康態的最新臨床常用多種外治法,并提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期為臨床提供指導。
中醫認為[3]臟腑氣血功能紊亂是亞健康態的病理基礎,而針刺通過手法激發和引導經絡系統,有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節臟腑氣血功能。通過針刺途徑干預亞健康,糾正身心失調,是針灸的優勢所在。
1.1毫針針刺李艷紅等[4]將81例疼痛型亞健康患者,予針刺內關(雙)、足三里(雙)、三陰交(雙)、關元、氣海等穴位,并隨癥加減,1次/d,15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各種疼痛程度積分均顯著降低,臨床總有效率為83%。提示針刺治療疼痛型亞健康狀態臨床有效。陳旻[5]將50例軀體疼痛型亞健康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26例、對照組24例。治療組采用五腧穴(滎、輸穴)透刺,對照組采用生脈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2%,對照組為8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五腧穴透刺治療軀體疼痛型亞健康患者總有效率優于藥物治療。
1.2杵針胡幼平等[6]采用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將153例亞健康受試者隨機分為杵針組和推拿組,杵針組于百會八陣、神道八陣、至陽八陣、命門八陣、腰陽關八陣、頭頸及腰背部河車路行杵針治療;推拿組采用常規全身推拿。兩組均于治療前后觀察人體亞健康評分標準量表、康奈爾醫學指數和紅外線掃描成像系統變化情況。結果顯示兩種療法對改善亞健康狀態的癥狀均有很好的效果,但杵針組在改善睡眠、緩解壓力、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血脂及血黏滯、改善微循環等方面療效優于推拿組。杵針療法干預亞健康態療效確切,其作為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法,操作易學易精,安全有效,病人無畏針之感,無破皮傷肌之苦,是一種安全方便的治療保健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扁鵲心書》稱:“無病灸之,可強壯延年,有病灸之,可救急療疴”[7],強調了灸法養生保健的功能。雷龍鳴等[8]認為采用艾條懸灸印堂與灸盒灸神闕是調治亞健康疲勞的理想方法。王進東等[9]認為通督溫陽灸法可顯著改善陽虛質亞健康狀態患者的臨床癥狀、生活質量、疲勞狀態。石學慧等[10]通過研究得出麥粒灸與毫針刺均能有效改善軀體亞健康患者總的生存質量,并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疲勞狀態、睡眠紊亂及疼痛癥狀,但在改善體力疲勞方面,麥粒灸的治療效果表現得更為突出。灸法防治亞健康療效確切,并且患者對灸法的依從性較好,有較高的安全性,特別適用于不愿長期服藥調理的患者。
推拿具有疏通經絡、協調陰陽及調整臟腑的功能。現代醫學認為[11]推拿能調節亞健康狀態下的神經功能,改善微循環,提高心理調節能力。徐堯等[12]采用多中心、分層區組隨機、平行對照的臨床研究方法,選擇亞健康狀態受試者360例,隨機分為傳統組、彈撥組、復合組,每組120例。觀察受試者干預前后的臨床癥狀積分、血沉、血漿乳酸、全血黏度的變化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結果提示循膀胱經彈撥法對亞健康狀態的干預有效性較傳統推拿更好,其四步羅氏循膀胱經手法以改善局部與整體的微循環為切入點,通過改善血液流變和代謝產物的消除,使軟組織的松弛、體內乳酸的降低、血循環的改變,達到更有效的減輕亞健康臨床癥狀和體征的目的,為臨床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療技術范例。
拔罐療法無毒副作用,是治療亞健康狀態的自然療法?,F代醫學認為,拔罐產生的負壓刺激,能夠引起人體局部毛細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朱必偉等[13]用督脈三部走罐法干預亞健康失眠癥效果顯著,患者臨床癥狀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治療后明顯改善;宋守江等[14]選取亞健康患者36例,用刺絡拔罐法在患者背部陽性反映點及肺俞、心俞、膈俞、腎俞等穴施術,總有效率達94.4%。因此,拔罐療法治療亞健康態療效確切,臨床可選用。
全息經絡刮痧療法通過刮拭體表全息穴區和經絡穴位,排除體內毒素,對人體進行整體調節,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李成田等[15]應用刮痧療法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38例患者經1個療程治療后,顯效12例,有效18例,無效8例。經2個療程治療顯效20例,有效14例,無效4例。經3個療程治療顯效24例,有效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7%。郭燁等[16]認為全息經絡刮痧法集預防診斷治療于一體,能實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防為主,且診治同步,操作簡便,無不良作用,易于普及,能有效地起到排除體內毒素,改善微循環,恢復和提高經絡對機體調控功能等作用。
應用耳穴治療疾病是刺激耳穴后通過全息反射路傳達給身體相應的器官,從而調節相應組織器官的狀態,使其恢復正常狀態,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17]。劉衛紅等[18]為了確定耳穴貼壓療法對睡眠障礙為主的亞健康狀態的干預作用,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分析系統,對納入的亞健康狀態者PSQI達12分及以上者隨機分為2組,耳穴貼壓法進行干預,療程為4周。結果耳穴干預組在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及PSQI總分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提示耳穴貼壓療法對睡眠障礙為主的亞健康狀態有明顯改善作用。
陳興華等[19]采用五臟背俞穴行針刺配合穴位貼敷治療對比五臟背俞穴單純針刺,治療6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肝郁脾虛型慢性疲勞綜合征(CFS)患者,結果提示加味四逆散貼敷五臟背俞穴能夠有效地改善肝郁脾虛型CFS患者的疲勞癥狀,并改善患者的內分泌功能。血液流變指標異常是導致亞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黃寶珠等[20]通過研究觀察到穴位敷貼對亞健康人群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有調節作用,能調節人體的臟腑氣血功能,使機體陰陽平衡,從而改善亞健康狀態。
陳立早等[21]通過實驗證明采用針刺五臟俞結合點穴推拿在改善軀體疲勞型亞健康患者的疲勞評分、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及總體療效上均優于單純點穴推拿。秦艷等[22]采用耳穴貼壓配合中藥安神解郁湯治療100例肝郁化火型亞健康失眠患者,認為其能明顯降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評及總分,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達96%,并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使用。
從以上文獻可以看出治療亞健康狀態,中醫外治法不僅簡單易行,費用低廉,且治療效果也是顯著的,對今后的臨床治療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從循證醫學的角度講,所納入試驗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實驗中對亞健康態的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不夠明確或不統一,對于診斷措施和操作方法的描述不夠詳盡。(2)干預亞健康臨床研究缺乏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的相關報道,且發生機制不明確。(3)病例的隨訪情況在很多實驗里并未提及。(4)對于亞健康的干預評定主要采用量表的形式,受患者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并不能夠完全客觀地反應干預效果。(5)目前干預亞健康的手段比較單一。
唐宏亮等[23]對針刺推拿治療亞健康臨床研究的隨機對照試驗、半隨機對照試驗或臨床對照試驗進行系統評價,結果顯示目前無足夠證據證明針刺推拿比其他療法治療亞健康更為有效。針刺推拿在亞健康的總體癥狀改善、生存質量及疼痛評分、單個癥狀改善、睡眠指數改善方面均具有顯著的療效。基于以上探討,筆者希冀:(1)應該加強針刺、推拿等優勢療法對亞健康態的干預。(2)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從循證醫學的角度,加強對亞健康態發病機理的研究,以期深入探索更為有效的方法,解除亞健康威脅。(3)今后有必要進一步開展大樣本、高質量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為針灸推拿調治亞健康提供更可靠證據。(4)亞健康疾病設計多學科多領域,應注重外治療法、健康教育、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的綜合應用,以提高對亞健康態的干預效果。
參考文獻
[1]姜良鐸.健康、亞健康、未病與治未病相關概念初探[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2):167-170.
[2]杜荷.食物營養安全與國民健康[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3:96.
[3]李季,唐強.針刺治療亞健康狀態的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06,22(12):66-67.
[4]李艷紅,張國忠,魏昱航,等.針刺療法治療疼痛型亞健康的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2):1307-1308.
[5]陳旻. 五腧穴透刺治療軀體疼痛型亞健康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2013,32(6):476-477.
[6]胡幼平,徐貞杰,吳佳,等.杵針療法干預亞健康狀態: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2,32(11):1019-1023.
[7]農志新.逍遙丸結合太溪與涌泉艾條溫和灸治療女性更年期亞健康狀態80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6):3350-3351.
[8]雷龍鳴,龐軍,孫國杰.艾灸調治亞健康疲勞理論探討[J].2011,13(10):71-72.
[9]王進東,張春華,胡世平.通督溫陽灸法治療陽虛質亞健康狀態臨床研究[J].新中醫,2015,47(2):187-189.
[10]石學慧,葉海敏,張鵬,等.麥粒灸對軀體亞健康人群生存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3,5(21):7-9.
[11]張沖.推拿在亞健康保健作用中的機理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11):67.
[12]徐堯,藍嵐,羅才貴,等.循膀胱經彈撥法干預亞健康狀態方案的優化研究[J]. 華西醫學,2011,26(4):485-489.
[13]朱必偉,童登祿,陳澤林,等.督脈三部走罐法干預亞健康失眠癥臨床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藥,2013,30(6):336-338.
[14]宋守江.刺絡拔罐治療“亞健康”36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9,28(3):169-169.
[15]李成田,呂杭州.刮痧療法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38例[J]. 中醫臨床保健雜志,2011,14(4):427-428.
[16]郭燁,王超.全息經絡刮痧療法在干預亞健康態中的應用進展[J].現代中醫藥;2013,33(1):94-96.
[17]王富春.刺法灸法學[M].上海:上??茖W出版社,2009:141.
[18]劉衛紅,危北海,李建,等.耳穴貼壓療法干預睡眠障礙為主的亞健康狀態臨床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8,14(3):222-223.
[19]陳興華,蔡海瓊,張麗美,等.穴位貼敷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疲勞及內分泌的影響[J].上海針灸,2014,33(7):618-620.
[20]黃寶珠,周俊亮.穴位敷貼對亞健康人群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5):8-9.
[21]陳立早,王井泉,王麗菊.針刺五臟俞為主結合點穴推拿干預軀體疲勞性亞健康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10):39-40.
[22]秦艷,張蕾.耳穴貼壓加中藥內服治療肝郁化火型亞健康失眠50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3,45(8):155-156.
[23]唐宏亮,龐軍,高麗芳,等.針刺推拿治療亞健康臨床研究的系統評價[J].中國針灸,2010,30(8):699-704.
*基金項目:四川省中醫局2014年度專項課題資助(No.2014B095)
通訊作者△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5.070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5-0748-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孫軍剛2014-10-07)
Overview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External Therapy of TCM in the Intervention of Sub-health State in Recent 5 Years
LIANG Fan1LAI Xiaoyan1YANG Wanfang1ZHOU Hao2WANG Chao3△YU Congcong3
(1. Grade 2014 Graduate, Colleg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Massag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0037, China;2. Grade 2014 Graduate, Colleg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Massage,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Sichuan, Luzhou 646000, China;3. Sub-health Center, Sichuan Hospital of Integrated Medicine,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its wide social and endemic age, the sub-health is called the "century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ys a huge advantage in the sub-health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ecause of its "simple and inexpensive" feature. A variety of external therapies such as acupuncture-moxibustion, massage, cupping, scrapping, acupoint injection and acupoint application have got a bett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This paper summed up a variety of external treatments of the sub-health state which the latest clinical commonly used, and put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herapy; Sub-health stat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