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夢依 趙錫艷 田佳星
100053 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內分泌科(武夢依、趙錫艷、田佳星);北京中醫藥大學[武夢依(碩士研究生)、趙錫艷(博士研究生)、田佳星(博士研究生)]
?
仝小林教授從腎辨治抑郁癥病案舉隅
武夢依趙錫艷田佳星
100053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內分泌科(武夢依、趙錫艷、田佳星);北京中醫藥大學[武夢依(碩士研究生)、趙錫艷(博士研究生)、田佳星(博士研究生)]
【摘要】當代社會抑郁癥已位列高發疾病之一,中醫藥憑借其多途徑、多靶點、多層次的治療優勢,在抑郁癥的治療中占據一席之地。中醫醫師多按郁證辨證,慣從肝論治抑郁癥。仝小林教授另辟蹊徑從腎論治抑郁癥,采用補腎陽之法,“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多用淫羊藿、巴戟天、主方二仙湯治療。本文詳實記載了兩則病例,病例一患者抑郁情緒兼見怕冷20年,五診次中主方涉及黃芪桂枝五物湯、知柏地黃丸、黃連溫膽湯、交泰丸、二仙湯。病例二患者產后抑郁癥合并糖尿病,涉及主方為酸棗仁湯、二仙湯、知柏地黃丸。兩則病例資料全面記錄詳實,突出體現仝教授補腎陽消陰翳以治療抑郁癥之特色。
【關鍵詞】抑郁癥;補腎陽;淫羊藿;二仙湯
現今社會,抑郁癥的發病率呈現逐年攀升。現代醫學理論中抑郁癥病因十分復雜,涉及遺傳、生物化學、心理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其發病機制也處于假說階段[1]。在中國傳統醫學領域中,對于抑郁癥的認識起源于秦漢,發展于唐宋,完善于金元,鼎盛于明清[2]。現代抑郁癥的臨床癥狀與中醫古籍中記載的百合病、郁證、癲證、臟躁、奔豚氣、梅核氣等有諸多相似之處,現臨床多按“郁證”辨治,從肝論治抑郁癥是其常規治法。仝小林教授另辟蹊徑從腎論治抑郁癥,采用補腎陽之法,“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多用淫羊藿、巴戟天,方劑多用二仙湯。療效顯著,現分享病例兩例,資料全面且記錄詳實,供同道參考。
1病案一
患者,女,52歲,2014年9月9日,初診于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中醫院內分泌科仝小林教授門診。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29.7。主訴:抑郁情緒20年,怕冷25年。刻下癥見:心情抑郁,糾結難定,眠差,有效睡眠時間每日3~4小時,夢多;怕冷,夏天仍需兩床棉被;常有心慌氣短,四肢乏力,胸部憋悶,時伴有頭痛;進食無食欲,小便黃,大便可,平素血壓、血糖偏低。舌紅,苔薄黃膩,底瘀,脈沉滑。處方:黃芪30 g、川桂枝30 g、白芍30 g、炙甘草15 g、雞血藤15 g、葛根30 g、淫羊藿15 g、巴戟天15 g、枸杞子15 g、酸棗仁30 g、生姜30 g、大棗5枚,28劑水煎服,每天1劑,兩次分服,午飯后晚睡前各一次。
分析:處方以黃芪桂枝五物湯為主方,益氣溫經、通絡散寒。配伍雞血藤15 g加強活血通絡作用;配合葛根30 g可升陽生津,緩解患者血壓、血糖偏低的癥狀;另加淫羊藿15 g、巴戟天15 g、枸杞子15 g以滋補肝腎溫煦腎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仝教授認為抑郁癥中醫病機關鍵在于機體陽氣不足,則陰霾籠罩精神不振,腎為諸陰諸陽之本,若腎陽不足則一身陽氣不振,則形神俱頹。因此仝教授提出扶陽則陰霾自散,壯火則憂郁自除,予以淫羊藿為治療抑郁情緒的要藥;輔以失眠要藥酸棗仁30 g以安神斂志助眠、生姜大棗以調和營衛,固護脾胃。
二診:2014年10月21日,服藥一月,刻下癥見:惡寒怕風癥狀好轉70%,抑郁情緒明顯好轉,睡眠好轉,有效睡眠時間6小時左右,口干喜熱飲,偶有心慌氣短,心前區隱痛,納呆,不思飲食,胃脘以及脅肋脹悶,伴有隱痛,呃逆,大便稍干,1~2日一次。舌細顫,苔黃膩,底瘀。
分析:患者怕冷情況明顯好轉,抑郁情況好轉,處方在原方基礎上,將黃芪增至60 g;加大補氣力度乘勝追擊,增強陽氣溫煦推動作用,徹底消除怕冷癥狀,同時條暢氣機運行,協同淫羊藿加強“以消陰翳”作用;加枳術丸:枳實15 g、炒白術30 g,促脾胃運化,條暢氣機運行,增強患者食欲。
三診:2015年1月6日,服藥一月后,停藥一月余,癥狀出現反復并加劇,現癥見:怕冷又怕熱,失眠,口服氯硝西泮片可睡2~3小時,多夢,噩夢,醒后疲憊,幻視幻聽、被迫害妄想癥,自覺頭重腳輕心前區不適,口服硝酸甘油以及速效救心丸不緩解,氯硝西泮有效,大便日一次,成形,小便可,夜尿1~2次,食欲差。苔黃膩,底瘀,脈沉略弦,稍緩。處方:黃連9 g、肉桂3 g、知母15 g、鹽柏15 g、生地黃15 g、酸棗仁45 g、首烏藤15 g、枳實15 g、竹茹15 g、三七粉分沖3 g、淫羊藿15 g、巴戟天15 g。
分析:此診患者失眠較重,辨為心腎不交,痰熱擾心證,主方知柏地黃丸、黃連溫膽湯、交泰丸。患者氣機不暢,氣郁而化熱,故怕冷怕熱交替,知母、鹽柏、生地黃是知柏地黃丸的主藥,滋陰補腎,平衡氣機寒熱;舌苔黃膩,納呆無食欲,說明患者脾虛運化不良,虛而生痰,痰熱而擾心困脾,黃連、枳實、竹茹是孫思邈《千金要方》中黃連溫膽湯的主藥,化痰開竅,治療失眠;黃連配合肉桂為交泰丸,交通心腎,調衡陰陽共濟水火,治療失眠;另配伍酸棗仁、首烏藤兩味失眠之要藥,清肝熱安神定志,合力以治失眠,必有收效;患者病情年久未愈,氣機不暢血瘀已成,舌底瘀滯,加三七粉活血祛瘀;淫羊藿、巴戟天滋補腎陽,壯命火以消陰翳,為仝小林教授治療抑郁癥的要藥。
四診:2015年2月2日,服藥一月,睡眠改善五成,乏力緩解。現癥見:抑郁近來發作頻繁,癥狀嚴重,心神不寧,脾氣差,心情不順時噯氣打嗝,持續數小時,八年來該癥狀始終未緩解,自覺委屈,喜悲傷欲哭,絕望感,有三次自殺未遂史,五心煩熱,燥熱難耐,服用六味地黃丸方可入睡,自行放血后有所緩解,怕冷較一年前減輕八成,食欲改善二成,大便可,日一次。舌紅,苔黃膩,底瘀。處方:黃連9 g、枳實15 g、竹茹30 g、清半夏30 g、膽南星15 g、仙茅30 g、仙靈脾15 g、郁金9 g、酸棗仁30 g。
分析:此診患者抑郁情緒加重,辨證為痰熱擾心,腎陽不足,治法為化痰開竅、溫補腎陽,主方為黃連溫膽湯,二仙湯。黃連、清半夏、枳實、竹茹為黃連溫膽湯主藥,患者舌紅苔黃膩,說明痰熱內擾心神,黃連溫膽湯化痰開竅,配合失眠要藥酸棗仁清心安神,且清半夏用至30 g也可起到安神作用;膽南星加強豁痰開竅的作用,加大化痰之力,痰清而熱消,上擾之虛火而終滅,失眠得治。配伍二仙湯:仙茅30 g、仙靈脾15 g、溫腎陽、補腎精、泄腎火,滋補生殖之腎,予以陽光,以消陰翳,是仝小林教授治療抑郁癥的主方,另有報道,二仙湯加減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機理是調節性激素雌二醇、促黃體生成激素、促卵泡激素,進而調節下丘腦—卵巢—垂體軸之間的平衡,該患者年齡52歲,正處于圍絕經期綜合征的高發期,故補充雌激素對于病情的治療十分關鍵,二仙湯的運用一箭雙雕;郁金清心疏肝,對于肝氣的疏導、心情的條暢作用明顯。
五診:2015年3月31日,心情抑郁、燥熱、怕冷基本消失,現癥見:生氣勞累后左胸悶痛或放射痛,服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丹參滴丸等無效,服用安定可緩解,入睡難,多夢,醒后疲勞,易醒,易怒,記憶力緩解五成,生氣時噯氣,持續0.5~1小時,仍有怕風易感冒,納差改善五成,乏力,大便日1~2次,質黏,色黑綠,小便調,夜尿1~2次,經期錯后11天。苔薄黃膩,底瘀,脈細弦,尺膚汗。處方:黃連9 g、枳實15 g、竹茹30 g、清半夏30 g、膽南星15 g、黃芪15 g、仙茅15 g、仙靈脾15 g、郁金9 g、酸棗仁30 g、首烏藤15 g、遠志30 g。
分析:患者情況好轉明顯,基本守方,多夢、醒后疲勞,當屬心累者,治法當清心化痰,故此診中加入首烏藤與遠志,安神定志,除夢醒神。
按此患者門診資料詳實,隨診及時,治療配合,以怕冷、失眠、抑郁為主進行治療,前二診次怕冷明顯,主方為黃芪桂枝五物湯,配合淫羊藿巴戟天溫補腎陽;三診失眠明顯,主方為黃連溫膽湯、交泰丸、知柏地黃丸,配合三七粉消久病之血瘀;淫羊藿巴戟天消抑郁之陰翳。四診五診抑郁加重,主方為黃連溫膽湯和二仙湯,清痰熱補腎陽。辨證準確,靶向治療,見效明顯。
2病案二
患者,女,31歲,曾在仝師門診就診糖尿病,后因懷孕停藥,2015年1月18日來診,訴刻下癥:產后情緒煩躁、悲傷欲哭、欲睡而不得眠、納差,1月10日月經來潮,量少色黑、大便2~3日一行,稀溏、足跟痛、易發作低血糖一周可達2~3次。實驗室檢查:糖化血紅蛋白:7.1%,空腹血糖:18.81,餐后兩小時血糖:17.76。現用藥:諾和靈早18 iu午14 iu晚16 iu、長秀霖睡前11 iu。脈弦、苔白膩、舌質偏紅。處方:酸棗仁30 g、知母15 g、川芎15 g、淫羊藿15 g、仙茅15 g、首烏藤15 g、鹽柏15 g、竹葉15 g、生姜3片,晚飯后睡前各服用一次。
分析:當今社會,產后抑郁的發病率持續攀升,主因產后身體狀況以及社會關系、家庭環境短時間內發生劇烈變化,根據研究[3]報道,產后抑郁癥的自然發生率可達13.0%。此患者本診次辨證為肝血不足虛煩內擾,主方為酸棗仁湯合二仙湯,酸棗仁湯是失眠的靶方,酸棗仁用至30 g具有可觀的治療失眠的療效,配合首烏藤15 g,加強斂神安眠之效;二仙湯補腎陽益命火,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改善患者抑郁的現狀;黃柏15 g、竹葉15 g清熱滋陰,平緩控制血糖。
二診:3月25日復診,情緒煩躁減輕80%,但血糖控制不佳。刻下癥:失眠,時有盜汗煩熱,陣發性巔頂疼痛,納可,易饑餓,近一月低血糖2~3次,低血糖發作時無明顯癥狀,大便較干,3~4日一行,腳趾發麻發木,套襪感。用藥同前未變。實驗室檢查:糖化血紅蛋白:8.2%,空腹血糖:19.62,餐后兩小時血糖:18.01。苔黃膩,底紅,脈細弦偏數。處方:酸棗仁30 g、知母30 g、川芎15 g、淫羊藿15 g、仙茅15 g、首烏藤15 g、鹽柏15 g、竹葉15 g、黃連15 g、赤芍30 g、生黃芪30 g、炒白術9 g、枳實9 g、生姜3片。
分析:患者抑郁情緒好轉,血糖控制不佳且低血糖狀況加重,辨證以及主方未變,加補中益氣湯。加黃連、赤芍控制血糖,黃芪、炒白術、枳實合補中益氣湯之意,升陽舉陷治療低血糖。
三診:5月25日復診,服上方2月余,近兩月出現兩次無癥狀型低血糖,停經近50余天,情緒煩躁緩解80%,現偶有輕度抑郁,足趾套襪感未見,納眠可,大便2~3天一行,質不干,小便無泡沫,夜尿1次。實驗室檢查:糖化血紅蛋白:7.5%,空腹血糖:23,餐后兩小時血糖:22.83,C反應蛋白:102。患者炎性C反應蛋白升高,故上方加白鮮皮30 g、苦參9 g,低血糖癥狀緩解,故去生黃芪、炒白術、枳實。
四診:7月27日復診:心煩抑郁消失,雙足大趾發木,近一月2~3次發作低血糖,近一月全身泛發白癜風,納眠可,小便調,夜尿1次,大便2~3次,便不干,行經三天,量少色黑,無血塊無痛經。實驗室檢查:糖化血紅蛋白:7.3%,空腹血糖:15.11,餐后兩小時血糖:17.56。處方:鹽柏15 g、知母30 g、生地黃30 g、仙茅15 g、仙靈脾15 g、白蒺藜15 g、白芷15 g、白花蛇舌草15 g、赤芍30 g、黃芪30 g、當歸15 g、生姜15 g。
分析:辨證為陰虛火旺,命門火衰,主方為知柏地黃丸合二仙湯。黃柏、知母、生地合知柏地黃丸之意,清熱補腎滋陰,調態以穩定改善患者抑郁情緒;二仙湯補腎陽,陰陽雙補,阻斷復發之源;白蒺藜、白芷、白花蛇舌草治療白癜風。
按此患者病例詳實,隨診及時,記錄了產后抑郁癥的發病以及治療全過程,主方為酸棗仁湯、二仙湯、知柏地黃丸,中途出現頻發低血糖,加用補中益氣湯,療效顯著。二仙湯補腎陽益命火,知柏地黃丸滋腎陰壯腎水,從腎而論陰陽雙補,再一次證明了抑郁癥的治療核心可以為腎,不再單論肝。
3討論
朱丹溪提出“六郁”,即氣血濕痰食火郁,而氣郁為諸郁之首。肝屬木,主疏泄,主動主升,喜條達而惡抑郁,為一身氣機樞紐,故郁證的主要病位在于肝。現多數醫師也以肝氣郁結為主要病機進行抑郁癥的辨治,臨床常用方劑為逍遙散、柴胡舒肝散、四逆散等疏肝解郁方。腎為一身陽氣之根,《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陽氣之重要,正在于此。“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抑郁癥之一系列淡漠、抑郁、功能低下等表現正符合陽虛證候;腎藏精、主髓,為作強之官,主司思想、意識、運動、感覺等功能,抑郁癥的精力減退,認知遲鈍,感覺異常,失眠健忘等均符合腎虛癥狀;腎為肝之母,腎陽虧虛,不足以鼓動肝氣升發,疏泄失司而致氣機郁結,加重情志抑郁,誘發抑郁癥諸癥更加顯著[4]。并且,有現代研究[5]證明,腎陽虛證會出現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同時有近年來研究[6]提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可影響單胺類神經遞質水平,是抑郁癥發病的核心機制;這進一步印證了腎陽虛證與抑郁癥之間的密切聯系。
本文詳細記載了兩則病例,辨證不同、治法不同、用藥不同,唯以運用補腎陽起陰霾治法相同,以此說明仝小林教授從腎論治抑郁癥之法,以供同道參考。
參考文獻
[1]徐春燕.中藥復方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8-12.
[2]唐啟盛.抑郁癥中醫學認識的歷史沿革[J].北京中醫,2007,26(3):131-134.
[3]徐風森,劉建新,張淑萍,等.干預措施對產后抑郁癥發病的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3,38(12):724-726.
[4]江泳,江瑞云,陳建杉.論腎陽虛與抑郁癥發病的關聯性[J].四川中醫.2009,27(8):30-31.
[5]沈自尹.腎陽虛證的定位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7,17(1):50-51.
[6]王秀卿,黃慶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在抑郁癥發病中的作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 13 (10): 1383-1385
(本文編輯: 蒲曉田)
(收稿日期:2015-10-25)
【中圖分類號】R277.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2.028
作者簡介:武夢依(1991- ),女,2014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糖尿病以及并發癥的防治。E-mail:wmy0114wyl@163.com通訊作者: 田佳星(1987- ),2014級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糖尿病以及并發癥的防治。E-mail:tina_ya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