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波 婁小星 劉娜
摘 要: 自中國英語這個概念提出以來,中國學者針對中國英語的研究就從未間斷過。本文將基于近5年政府工作報告熱詞英譯對中國英語進行深入研究,此研究有利于優秀中國文化的傳播,有利于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加強,也有利于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增強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 中國英語 政府政府工作報告 熱詞英譯
一、中國英語研究現狀
中國英語的概念是1980年由中國著名學者葛傳槼老先生在《翻譯通訊》上一篇題為《漫談由漢譯英問題》文章中首次提出的。自其被提出以來,得到了中國國內語言學界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對中國英語的深入研究也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本世紀以來,在中國知網上可查到針對中國英語的研究成果多達800多項,尤以2010年之后的研究居多。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國英語和中式英語的比較研究,或者從教學層面、翻譯視角及跨文化視角對中國英語進行針對性的研究。還有相當一部分學者研究了中國英語的產生、發展和前景。目前為止,并沒有出現基于近5年政府工作報告熱詞英譯的中國英語研究。筆者認為,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是中國向世界傳播中國思想的窗口,還是全世界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的有效途徑。
二、近五年政府工作報告熱詞英譯例析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近五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是世界各國友人了解中國政治、文化和經濟的有效途徑。
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會出現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例如:Chinese socialism(中國特色社會主義),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改革開放政策),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社會主義新農村),free our minds(解放思想),follow a realistic and pragmatic approach(實事求是),keep pace with the times(與時俱進),Chinese socialism(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等[1]。還有一些典型中國特色的句子,如:Be qualified politically and competent militarily, have a fine style of work, maintain strict discipline and be assured of adequate logistical support(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利). Make the ranks of cadres more revolutionary, younger in average age, better educated and professionally more competent(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2].
政府報告中的中國英語主要是用英語針對中國政治生活中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進行翻譯而形成的,主要采用音譯和直譯兩種方式。音譯就是直接用漢語拼音或者使用漢語拼音加英語讀音相結合的方式,這樣翻譯而成的詞匯被稱為外來詞;直譯就是從目的語——英語中直接找出相對應的詞匯進行翻譯,而這些詞匯是中國文化所特有的,只在中國社會背景下使用,同時這體現了中國人表達中國文化和語言的特有方式,如free our minds(解放思想),keep pace with the times(與時俱進),等等。通過對這些熱詞的進一步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英語語言中已有大量漢語融入其中。事實上,英語這種語言本身就是一門兼容并蓄的語言,據統計,它有30%來自于法語,近年來,牛津詞典中收錄了許多中國英語詞條,可見,中國英語的地位在逐年提高。
三、研究政府工作報告熱詞英譯的中國英語的意義
1.有利于優秀中國文化的傳播。
21世紀,在世界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大跨越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對中國充滿了好奇。中國的政府報告的英譯本這一充滿正能量的文化傳播途徑毫無疑問能滿足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需求。因為中國的政府報告能夠最準確地向全世界的公民介紹有關中國發展變化的最真實情況,從而讓全世界的公民了解有關中國的第一手資料,更加有利于促進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文化的廣泛傳播和發揚光大。
2.有利于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
文化軟實力是當今世界衡量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準。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進行中國文化的對外輸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諸多帶有中國特色的熱詞就彰顯了中國文化的特質。這種文化的輸出為國家間的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一個帶有主動競爭性質的傳播方向,必將有利于國際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因此,研究政府工作報告熱詞英譯的中國英語,必然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
3.有利于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增強民族自豪感。
政府報告的英文譯本是經過學者們仔細推敲翻譯得來的。毫無疑問,這樣的優秀素材非常適合中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中國的英語教師一直以來總是秉持這樣一種觀點,學生的英語學習材料應是原版的英文素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外國文化、學好外語。筆者認為正是這樣一種錯誤的觀點誤導了學生。用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版本給學生講授英文,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英語的精髓,還可以通過學習政府工作報告了解國家大事、國家發展,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結語
筆者認為,研究政府工作報告熱詞英譯的中國英語可以有效利用中國英語向世界輸出中國文化,傳輸中國式的觀念價值和思維智慧,這是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考慮和亟待解決的一大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1]向仍東.漢英翻譯中的中國英語——基于改革開放30年熱詞英譯分析[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
[2]曹東波.淺析中國英語對中國文化傳播的作用及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
本文系遼寧省規劃基金項目“文化生態視閾下中國英語與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L15CYY008);2015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聯合會與高校社科聯合作課題“生態語言學視閾下漢英翻譯中的中國英語研究—基于近五年政府工作報告熱詞英譯”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lslgslhl-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