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佳佳
摘 要: 為提高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在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應該轉變觀念,從注重思想政治學科知識的學習轉到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上,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研究,使每位教師成為學習研究型教師。
關鍵詞: 新課改 中職思想政治教學 專業素養
新課改以來,盡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回過頭來反思,我們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上。經過幾年的不斷摸索,我們在這些方面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課堂教學和傳統課堂相比發生根本性變化。這是我們應引以為自豪的方面,但與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改革成果相關聯的教師的學科素養提高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下面僅以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為例談談做法。
一、新課改的形勢嚴峻,促使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高
新課改的推進引起我們的思考。一方面新課改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教育規劃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們切身感受到,老師們每天忙忙碌碌,在教育教學中傾盡心血,下大力氣,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辛苦,家長關注得很辛苦,但很多學生并沒有得到應有的知識進步和素質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成績上的兩極分化和大面積的不及格現象令人心急,對此,我們很困惑,不太明白問題的癥結所在。
另外,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各種教學模式剛開始實驗時,效果很顯著,但隨著實驗的推進,各種問題接踵而至,我們面對出現的各種問題,很快就會進入一種迷茫的狀態:缺少對問題的正確認識,缺少進一步推動的策略和信心。只有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洞察力、辨別力和推動力,思想政治老師應該通過參加“國培”學習,盡快補上在學科專業知識上的欠缺。
二、課堂教學的本質要求教師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由于知識上欠缺,甚至欠缺理解準確,欠缺融會貫通,我們對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就受到局限,最終影響對教材的運用,使得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的東西受局限,不能把知識講活、講寬、講深。很多時候局限于教材本身,不能很好地做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的最高境界是開啟而不是教授。正如陜西師范大學的羅新兵老師所言:“任何一位有責任感的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師,一定希望自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呢?有的教師可能馬上會想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上下工夫。其實對于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來說,與追求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造相比,教師對思想政治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更重要。中國很早就有學者提出以下觀點:“教什么永遠比怎么教更重要。”對于這個觀點,至少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是學科知識理解對教學設計的重要性;二是學科知識理解對教學設計的優先性,即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一定是基于對學科知識的深刻理解,也就是理解有深度、寬度和完整性。其中理解的“深度”是指對學科知識本質的理解,必須超越形式上的簡單膚淺的認識;理解的“寬度”是指對與學科知識有緊密聯系的概念和性質的理解;理解的“完整性”是指將學科知識置于該知識的發展脈絡和整體架構中理解。如果我們從這三個方面做到對知識了然于胸,居高臨下,游刃有余,那么教學方式才能信手拈來,水到渠成,而不是生搬硬套。
思想政治課上應注重知識等思想政治思想方法的落實,把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作為上課的最終目標。思想政治課應少教點怎樣算,多教點怎樣想。但在現實課堂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思考是一個大問題。老師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出現這種學習狀態與老師的教學應該有很大關系。可能因為我們對知識及教材的理解存在局限性,所以教給學生的知識是靜止的、凝固的、一成不變的。學生當然只能把自己變成簡單的接受知識的容器,自然形成被動學習狀態。如果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比做是毛,那么對學科知識的占有就應該是皮,有效地進行知識傳授,需要透徹掌握學科知識。
基于這種認識,建議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師在研究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同時,一定要注重思想政治學科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三、學科專業素養的提高應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教師要通過舉行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師學科專業素養測試等形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與素養,特別是解答課程標準要求掌握的試題和拓展題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創新培訓模式,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業務壓擔子,為教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中,要求全體教師不僅要將學科專業素養作為自己專業發展水平的標準,更要將其視為有效學習和磨礪內功的機會。其實思想政治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老師們在大學學習過程中,都已經系統地學過了,但在從事教學工作之前,學習這些知識可能感到抽象,不具體,理論知識缺少依托,顯得空洞。自從事教學工作以后,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再學當初學習的那些理論知識,就能把教學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對相關的理論知識會有更深的理解。
落實的主導思想是把學習研究和教材分析及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可以把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內容劃分為若干個小專題,把學習的成果有效地轉化到專題研究中,通過專題研究表現,反映學習成果,通過專題研究督促學科知識的學習,把學習和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避免空洞地學習。學習提高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成果顯現也不是一時一事之事。更重要的是要營造學習研究的氛圍,思想先行。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是綜合因素作用下循序漸進的持續過程。教師的成長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越是刻意關注,越想在極短的時間里獲得質的飛躍,就越會覺得迷茫。成長是廣義的,只要每天都認真地進行反思,尋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地加以克服,就是在成長。
另外,教師更應該意識到個人在其中的重要性,因為命令無法完成學習,而且教師不是技術員,沒有人能令我們改變,沒有人能強迫我們有不同想法或發展新的技能,只有教師愿意,教育改革才有可能,最終才能使每位教師成為學習研究型教師。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師的職業特點與教師專業化[J].教師教育研究,2004(06).
[2]余保華.校本教研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探索,2011(08).
[3]沈明.思想政治課體驗式教學策略探究[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3(09).
[4]關尚敏.“體驗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