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長煒
最近有一則報道:英國國家數學能力中心表示,數學差導致工資水平降低、公司利潤減少、政府稅收削減,每年給英國政府帶來200億英鎊的經濟損失,這相當于GDP的1.3%。近年來,隨著課改和計算器的廣泛運用,學生的運算訓練被忽視,學生的運算技能嚴重退化,每年中考平均分都遠低于出卷老師的估分,中考成績的第一殺手是學生計算準確率低下的問題。2011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在知識技能中,明確提出學生要掌握必要的運算(估算)技能。小學與初中是學生運算技能的養成階段,如何重視計算教學,夯實學生運算技能是當務之急。
一、導致學生運算出錯的知識性原因
1.概念法則模糊不清
數學中的計算,都是依據相應的概念、法則、性質、定律等基礎知識進行的。學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概念、法則、性質、定律等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確、靈活地加以運用,形成計算技能,從而提高計算能力。在教學中學生由于某些知識不理解、概念不清、沒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練掌握算法等,在計算時就會出現錯誤。
例如有些學生計算時,
3.簡便計算意識不強
簡便算法是數學計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是提高學生計算速度的重要途徑。有些學生缺乏比較意識,不顧運算結果,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選擇簡捷運算途徑的意識。不能根據具體算式的特點主動選擇最佳的解題方法進行計算,不懂得巧算,解題缺乏技巧性和靈活性,不善于選優而從。致使計算過程復雜繁冗而出錯,這也是計算失誤的重要原因。
法國教育部部長阿萊格爾先生說:“數學的一個基本思想是,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途徑,而不是只有唯一完美的解決辦法。這種思想應當及早教給學生,否則容易使學生思想僵化,或形成簡單推理的思維。”
例如:計算-24×,若按運算順序先算小括號,再算乘法,會出現異分母相加減,困難很大。若使用乘法分配律,立即轉化為整數運算,就能避免繁雜的異分母加減運算,使計算輕松簡便,計算的準確性也得以保證。
4.口算心算基礎不牢
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主要依靠思維、記憶,只憑思維和語言進行的,不借助任何計算工具,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具有速度快、靈活性強的特點。計算分為口算、筆算、估算、計算器算四類。口算既是學習筆算、估算、簡算和混合運算的基礎,又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筆算是以口算為基礎的,筆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準確和熟練程度的影響。比如讓學生熟記乘法口訣,1至20的平方數,1至9的立方數等對學生提高口算能力是很重要的。
二、導致學生運算出錯的非知識性原因
1.運算習慣不規范
(1)審題習慣不規范
學生在計算時,首先是通過感覺器官感知數、符號或字母組成的算式,即看題,讀題,審題。學生在看、讀、審、算,以及抄寫過程中急于求成,計算時往往只感知數據、符號的本身而較少考慮其意義,這時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數字、符號,往往還沒有看清楚就動筆算。因而經常出現抄錯數據、運算符號的錯誤;甚至出現漏寫、漏抄、運算順序錯誤的現象。如把10.78抄成0.78,把3×3看成3+3或者3÷3,把96看成69,等等;另外,學生的感知還伴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興趣的“強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錯誤。
例如,填空:(-5)+45( )(-5)+54(在括號里填上“>”、“=”或“<”)
有學生就會填寫等號,原因是加法交換律的“強刺激”,掩蓋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還有一些運算順序及簡便運算方法的錯誤,也是由于感知的籠統、粗糙所造成的。尤其在特殊數據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為能夠進行簡便計算。
如:100×5÷100×5=500÷500=1;
(2)運算書寫格式不規范
書寫格式凌亂,字跡潦草,結果是導致0、6不分,1、7混同;漏看、誤看、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等現象。書寫時亂涂亂改,不僅使卷面不整潔,而且常產生誤看、誤寫的錯誤;書寫認真,可減少數據、符號錯誤,進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學習習慣對運算能力的影響
(1)不良心態的影響
在計算過程中學生會產生一些不良心態,不良心態主要有三種:一是輕視心理,認為計算題是“死題目”,不需要動腦筋思考,因而不認真審題,選擇方法;忽視了對計算題的分析、運算順序、方法的思考。二是畏難心理,認為計算題枯燥乏味,每當看到計算步驟繁多或數字較大的計算試題時,便會產生畏難情緒、厭煩情緒,從而使得計算的正確率大打折扣。再者學生對學習重要性和計算的正確性認識不足,解題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沒有力求準確的情緒傾向,因而計算時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致使結果出現錯誤。三是缺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計算時無論數字大小,熟練與否,一律口算,不愿動筆演算,懶得打草稿,甚至沒有專門的草稿本、驗算本。經常省略必要步驟,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結果,從而導致出錯。
(2)注意力不集中
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他們正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發展,注意的品質還很不完善,計算題外觀簡單、形式單調并且沒有情節,不易引起學生興趣,容易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生在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的狀態下參與計算,自然錯誤無法避免。再加上有些計算題數據較大,形式繁瑣,學生更會產生排斥心理,從而導致出錯。一般來講,學生當堂完成的作業正確率較高,在課后正確率則相應低些,星期天的作業正確率又比平時要低些。這些現象,都是由于計算準確率受注意力的影響造成的。
(3)思維定勢的負遷移影響
思維定勢有積極作用,它可促進知識遷移,也有消極作用,使人們按照固定的思維模式思考問題、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消極作用必然會讓人出現思維的惰性,影響解決問題的速度,使過程繁冗不堪,從而干擾新知識的學習、新問題的解決。在計算中,思維定勢表現在用原有的運算法則、方法干擾新的運算法則,而產生“積累性錯誤”。
如:計算-∣-3∣=3時就是受-(-3)=3的干擾,產生錯誤。
三、培養學生運算準確率的有效教學策略
1.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加強計算技能訓練
(1)創設情境,理解算理
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計算的準確性才有保障。
(2)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
知識和能力是密切聯系相互促進的,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必須以理解掌握數的概念、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和法則為基礎,“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應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使學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學生基本掌握法則后,可簡化中間的環節進行計算。學生學習計算法則都是從單個法則開始的,在教學中應進一步將這些法則聯系起來,形成法則系統。
(3)精心設計練習,科學訓練形成技能
要使中學生計算達到正確、迅速、合理、簡便,就需要進行必要的練習。要精心設計練習題,精心安排練習梯次。首先練習要有明確的目的。要重視練習過程中的思維因素,把計算練習和思維訓練結合起來,一堂課的練習要層層遞進,逐步加深,由簡到繁。其次,開展計算競賽,符合學生好勝、不甘落后、喜歡受到表揚的年齡特點,改變學生對運算產生的厭煩情緒,通過一定的運算訓練養成技能。
2.重視簡便運算,提高學生靈活合理運算能力
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是提高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重要途徑。運用法則、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可培養學生思維的簡捷性和敏捷性,提高運算速度和準確性,使復雜的計算變得簡單,做到:變難為易,變繁為簡,變慢為快。所以要培養、提升簡便運算的意識,提高靈活、合理計算的能力,對不能直接簡算的還要看可否通過分、合、轉換、省略等方法使運算簡便。
3.培養與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累。”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受益無窮,對以后學習都將會有很大幫助。良好計算習慣是學生計算技能形成的關鍵因素。教師在平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六種好習慣。
(1)良好的審題習慣
拿到題目后,先審察分析運算符號和數據的特征,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看能否簡算,確定計算思路,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對不能簡便計算的還要看可否通過分、合、轉換、省略等方法使運算簡便。再審計算順序,確定先算哪一步,后算那一步;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需要筆算,做到心中有數。
(2)良好的演算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不喜愛打草稿,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有的同學由于懶惰、厭煩,運算題無論數字大小熟練與否一律口算,不愿動筆演算,或者依賴計算器。因此,一定要養成認真演算,善于打草稿的習慣。
(3)良好的書寫習慣
(4)認真細致的習慣
(5)及時檢驗的習慣
(6)及時訂正反思的習慣
初中數與式的運算技能,是人們學習與生活、科研與生產實踐中應用最廣泛的基本技能。因此,初中階段學習數與式的運算,加、減、乘、除、乘方、開方六則運算及其混合運算,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與科學訓練形成運算技能,讓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