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靜
理解能力是向高一級學府輸送的生源必備的素質,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著名化學家、教育學家戴安邦教授說:“化學實驗教學是實施全面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學形式。”教材中設置多種形式的實驗,而如何利用每一次化學實驗,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感受到化學的神奇和魅力呢?以下幾點是我學習多位前輩的優秀經驗總結出來的。
一、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有效地探索世界、認識事物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心理素質,是人們順利掌握知識完成某種活動的基本能力。在教學中我的做法是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挖掘實驗素材、創設情境,有的放矢地設置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做Cu-Zn原電池演示實驗時,根據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學生觀察到的現象應為鋅電極逐漸溶解,銅電極上應有氣泡產生,但是學生會看到不僅在銅電極有氣泡產生,更多的起泡則是在鋅電極上產生。產生這樣的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質疑之后,引導學生討論,爭辯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由爭辯而得到結論,學生難以忘卻,氣體在鋅電極產生的可能原因是:由于鋅電極不純凈,在鋅電極表面也形成了原電池,并且以此類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接觸到的金屬都是合金,也會因形成很多微電池而發生電化學腐蝕等。另外,由于化學實驗多數是試管實驗,小小的試管中所發生的變化現象要讓后排學生看清楚是不可能的,這樣使后排學生失去了應有興趣,在實驗過程中使用實物投影或者是升降臺,保證坐在角落里的學生也能夠看清楚,使一般難以觀察的細微變化清晰地展現在全班學生面前,演示實驗提高觀察的細微變化程度,既生動、直觀、有趣、強烈地刺激了學生感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從觀察中獲得感性認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預測實驗出現的可能結果,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要牢牢抓住讓課堂出彩的每一次實驗,但是現象的背后所蘊含的道理是什么?那么如何設置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呢?我想首先對于教師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能用最精煉、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表象,還要用最貼切的實例闡明道理,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先讓學生預測有怎樣的實驗結果,增強實驗的探索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看清楚實驗現象,而且便于了解化學概念和定律是怎樣在實驗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學知識。例如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首先讓學生假設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有3種可能,通過兩組實驗發現反應前后敞口容器物質的質量變化,而密閉容器物質的質量未變化,為什么有這樣的結果呢?原因是敞口容器中有氣體逸散到空氣中未計入總質量,再適時地加入兩位化學家關于質量守恒定律的探討歷史,分析波義耳失敗的原因學生就更能接受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際內涵,表面意義上的質量相等并不能夠驗證質量守恒,而發生了化學反應才能夠滲透質量守恒定律,我會再用原子模型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恒,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印象深刻,教學效果好。
三、利用好8個學生基礎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
初中化學教材總共設置8個學生基礎實驗。為了更好地完成每一次學生基礎實驗,我都會將實驗目的、實驗過程認真地分析給學生,甚至在實驗操作中涉及的藥品取用,氣密性檢查,實驗危險性分析都會講解清楚,這些工作做好之后,學生到了實驗室,我所做的工作不再是指導和監督,而是觀察,拍照和做好服務工作,如在做二氧化碳傾倒實驗時,根據學生已有認知,應是低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未用玻璃片擋住,則會出現上層蠟燭先熄滅甚至兩層蠟燭同時熄滅的現象,出現這樣的結果,學生也一頭霧水,難道關于對二氧化碳的認識有誤嗎?我把學生實驗過程中的錯誤操作實時地抓拍下來,然后放在一起投影分析,這個實驗中應用玻璃片擋著,慢慢傾倒才會有預期的結果出現,學生在反復實驗中也對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更不能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有了較清楚的認識,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次培養學生對實驗成敗的分析和根據所掌握知識情況進行實驗的增改。
四、化學來源于生活,利用家庭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化學課由于化學實驗的生動有趣深深地打動了學生,他們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那么如何合理地開發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呢?那就是利用家庭實驗,廚房的油鹽醬醋都是我們的實驗藥品,家庭小實驗的開展與堅持,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并不是所有實驗都可以在家庭進行,一些有毒有害有危險性的物質的學習在學校實驗就足以,而一些簡單易行的實驗我們可以在家里做。比如在學習了二氧化碳以后,得知雞蛋殼中就有碳酸鈣,那么如果把雞蛋放到醋里面則會有怎樣的現象呢?有了實驗目的,要求學生做家庭實驗,學生實驗中認真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這樣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尋找儀器和藥品及開展實驗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創造和發明。
總之,初三學生所面臨的壓力就是升學,而理解力的培養則是他們深入高一級的學府之后要必備的素質之一,而實驗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手段,是初中生學習化學的原動力,教材對于實驗的重視可見一斑,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更應當深刻領悟教學要求,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創造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好每一次實驗機會,寓教于樂,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才能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王磊.初中化學可持續發展教育初探[J].基礎教育研究,2012,5.
[2]薛長印.應重視可持續發展教育[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13,7.